詹姆斯·馬克·鮑德溫

詹姆斯·馬克·鮑德溫

詹姆斯·馬克·鮑德溫James Mark Baldwin 1861.01.12-1934.11.08,美國心理學家。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哥倫比亞,逝於巴黎。鮑德溫以“心理哲學”的傳統為其思想基礎,他的主要目標是解釋思想對於事物的一致性。有《兒童與種族的心理發展》等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姆斯·馬克·鮑德溫
  • 外文名:James Mark Baldwin
  • 出生地: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哥倫比亞
  • 出生日期:1861.01.12
  • 逝世日期:1934.11.08
  • 職業:美國心理學家
  • 畢業院校普林斯頓大學
人物履歷,主要學說,主要著作,

人物履歷

鮑德溫肄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在德國柏林大學萊比錫大學留學一年。回國後,於1888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普林斯頓大學期間,他師從蘇格蘭哲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校長 J.麥科什。之後,擔任湖林學院哲學教授。
1889-1893 年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邏輯學和形上學教授,1893-1903 年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1903-1909 年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和心理學教授,1909-1913 任墨西哥國立大學哲學和心理學教授,1915-1916 年任牛津大學斯賓塞講座教授,晚年在墨西哥和巴黎度過。

主要學說

鮑德溫以“心理哲學”的傳統為其思想基礎,他的主要目標是解釋思想對於事物的一致性。他通過同化和模仿的相互作用過程來說明習慣的形成和改變。他堅持心理是感覺運動過程這樣一種能主義觀點,並強調心理發展過程中作為選擇性工具的意向活動的重要性。
20 世紀初,鮑德溫將意向活動的模式套用於社會、道德、宗教、等領域。他以自身與他人經歷著同樣的社會發展這一事實為依據,將人際的相互暗示、相互模仿這樣一個循環過程看作是一種機制,他把這種心理學模式與通過“社會選擇”和適應價值所產生的社會進步聯繫起來。
1903-1915 年間,鮑德溫轉而創立了“發生邏輯”學說,也即今天我們所知的發生認識論或進化認識論。他將黑格爾哲學思想引入經驗領域,試圖根據意識結構的連續的和本質上的差異性,使他的理論能夠解釋心理的發展。在他看來,兒童經過“前邏輯”意識和記憶階段,達到“準邏輯”水平,通過想像形成有關心理、軀體和自我的概念,從而達到能進行倫理性判斷的“邏輯”階段,由此進入道德品質的“超邏輯”階段,最終達到“超常邏輯”的完美意識。
鮑德溫的第一部書為《心理學手冊》,分成兩卷,上卷為《感覺與理智》,出版於 1889 年,下卷為《感情與意志》,出版於 1891 年。在普林斯大學期間,他出版了兩部關於心理發展的著作,即 1895 年出版的《兒童與種族的心理發展》和 1897 年出版的《心理發展的社會和倫理注釋》。
在這兩部著作中,他結合了達爾文學派和拉馬克學派的理論,用“有機選擇”的假說來修改達爾學說,藉此說明進貨的定向性的問題。這一觀點來被稱之為“鮑德溫效應”。1898 年,鮑德溫出版了一本小冊子,題為《心靈的故事》,後多次再版,鮑德溫稱之為“我的唯一的小說”。
鮑德溫還從事過兩項重要的合作事業:其一是他與 J.M.卡特爾共同發起,於 1894 年創刊的《心理學評論》及其輔助刊物《心理學索引》和《心理學專刊》。他們每人輪流負責一年。直到 1903 年,彼此同意散夥,雜誌以投標的方式歸鮑德溫所有。其二為鮑德溫主編的《哲學與心理學辭典》,全書分兩大卷,出版於1901-1902 年間。
1908年,鮑德溫因一件醜聞而陷入十分窘迫的境地,他被迫辭去大學裡的一切職務,離開美國來到墨西哥,擔任墨西哥總統的社會發展顧問。後來又定居巴黎,成為一名活躍的記者。雖然鮑德溫過早地結束了學術研究生涯,但他的開創性的理論研究,對進化論、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都有重要的影響。

主要著作

心理學手冊:1889,1891
兒童與種族的心理發展:1895
心理發展的社會和倫理注釋:1897
哲學與心理學辭典:1901-19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