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我是月亮》

話劇《我是月亮》

話劇《我是月亮》,該劇通過五個主人公,五段關於成長的溫馨故事,探討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布滿隕石坑的月亮是一個隱喻。該劇由南京大學戲劇研究社主創,於2011年南京首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話劇《我是月亮》
  • 時間:2011年
  • 首演地點:南京
  • 主創方:南京大學戲劇研究社
作品簡介,演職員表,演出背景,

作品簡介

作品介紹(詩意版):
我是一塊巨石布滿了隕坑
一具身體覆蓋著吻痕
一隻蘋果在地上摔疼
作品介紹(哲思版):
生命是疼痛的,這種疼痛無法治癒,往往難以啟齒。於是,我們獨自嘮叨,憂愁……
劇場視覺特色:
國內劇場首例2.5D全息投影
話劇《我是月亮》的宣傳彩頁1話劇《我是月亮》的宣傳彩頁1
宣傳彩頁背面宣傳彩頁背面

演職員表

劇名:《我是月亮》
製作人:孫艷(戲劇影視藝術系碩士生)
編劇:朱宜(戲劇影視藝術系08級畢業生,哥倫比亞大學編劇專業藝術碩士生)
導演:劉陽(上海戲劇學院青年教師)
聯合導演:周燕燕(上海戲劇學院青年教師)
演出空間設計:魏鐘徽(戲劇影視藝術系博士生)
劇本翻譯:劉天涯(戲劇影視藝術系09級本科生)
演員
亞裔男人:嚴楹(戲劇影視藝術系11級本科生)
吉米:馮勉(戲劇影視藝術系碩士生)
安吉拉:雷舒然(戲劇影視藝術系11級本科生)
賈斯汀:於聲瑞(南廣學院表演專業青年教師)
梅:黃敏娟(安徽大學藝術系表演專業青年教師)
吉琳(南廣學院表演專業青年教師)
凱文:趙偉(南京藝術學院表演系青年教師)
提娜:徐小維(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及表演專業04級本科畢業生)
演出時間:2011年12月24日~2012年元月1日 每晚7:30
演出地點:仙林黑匣子劇場(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學生活動中心316)
訂票途徑:簡訊訂票

演出背景

呂效平的夢想,用術語來說,就是“把南京大學的戲劇資源(仙林)社區化”。而實現夢想的第一個動作是做周末演出。
周末演出計畫的第一個戲《我是月亮》,12月24日聖誕夜上演。
為了打響這部戲,呂效平特地註冊了新浪微博,並賣力地吼一聲:“粉我喔,親們。”
這是一出很夢幻的戲,挖掘平凡人的病態心理。作者朱宜是呂效平的學生,也是南大戲劇影視文學專業2004年招收的第一屆本科生,剛從哥倫比亞大學編劇專業碩士畢業。
劇本寫的是幾個人,種種際遇又將這些人串聯起來。一個男人年輕時看***而深深迷戀上飯島愛,他所有的努力衝著一個目標:有一天可以跟飯島愛坐在一起。為此,他考上鎮上最好的中學,考進最好的大學,出國留學……直到有一天,他聽到飯島愛自殺的訊息。那天晚上,風吹動窗簾,他看到飯島愛向他走來,但他卻什麼都說不出來,原來他從沒想過要學習日語,此時語言成了他們之間的障礙。就在她準備離去後,男人爆出看***時學到的一個日語單詞:不要。
一個胖妞,八歲以前,家人都認為她是能做好萊塢明星的,可是有一天,每個人都開始跟她說“你不能再胖了”。只有小姨最愛她、最懂她,可是小姨苗條漂亮,胖妞心底對小姨忌妒加仇恨。有一天,她在車站碰到一個著名歌手,她沒跟他說話也不看他,這個歌手反而很奇怪,主動跟她搭訕,女孩向他袒露心跡:因為自卑,才故意裝得很矜持。歌手離開前給她留了個號碼,結果卻是個假號碼。
歌手其實是個同性戀,當他看到報紙上他的同性戀人的緋聞時,他實施了報復——戀人登台演出時,裸露的身體全是吻痕。本來,歌手是可以精確掌握吻痕消失的時間的,但這次,出現了“意外”。
還有一個女孩,遭到老教授的猥褻,她和路人將老教授痛扁一頓。當女孩望著滿是鮮血的手時,突然很悲傷,覺得不該這么做,這么做太不善良了。
深入每個人的心靈,會發現多少是帶著病態的。劇本開頭有段題詞:一個孩子跟媽媽一起挑蘋果,一隻蘋果掉到地上,媽媽將它撿起放到一邊。再也不會有人挑走這隻蘋果,它的命運只能是枯死。
“其實,我們每個人不過是只壞蘋果,不過是坑坑窪窪布滿隕石坑的月亮。本子寫得非常憂鬱、孤獨,我非常喜歡。”呂效平說。這個戲已在紐約外百老匯演出了幾場,反響不錯。用它打頭陣,呂效平非常有信心。
這部劇將從聖誕節到元旦連演一個多星期,這段時間,仙林的鄰居們每天晚上都可以來南大看戲。如果效果不錯,過年期間還將重演。
“全國第一系”將成立商業劇團
南大戲研所已有80多年的歷史,吳梅陳白塵陳瘦竹等曾長期在此執教。2009年全國戲劇學學科評估時,南大是全國第一。作為中國戲劇學術研究的重鎮,南大的戲劇資源相當豐富。
過去沒有專門的劇場,排練、演出很成問題。南大本部只有個禮堂,各個院系都在那兒開會,經常搭好了舞台,就接到通知,“拆台,明天有會”。即便如此,呂效平還是帶著學生排了不少戲。莎士比亞的《馴悍記》、根據高爾基話劇《在底層》改編的《夜店》。陳白塵80歲時,他們演過陳先生創作的《升官圖》,這是建國以後首演該劇。以後又排過田漢的《咖啡店之一夜》、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萬比洛夫的《小鴉林》、契訶夫的《海鷗》。僅去年一年,他們就排過七場戲,其中四部為原創。
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羅密歐,還是奧塞羅》和《〈人民公敵〉事件》。
《〈人民公敵〉事件》是為紀念挪威戲劇家易卜生誕辰150周年而創作的一部戲劇。該劇採用戲中戲的結構,講述了六位生長在淮河邊的大學生在暑期回到家鄉,看見被嚴重污染的淮河,決定排演易卜生的《〈人民公敵〉事件》,希望能夠藉此喚醒家鄉民眾的環保意識。可是卻遭遇到當地工廠主的反對,地方政府和媒體也撤回了最初的承諾和支持……
《〈人民公敵〉事件》演出後,僅一周,網上便有約七萬字的劇評。一個月後,便達十萬字。
搬到仙林以後,劇場的問題迎刃而解。南大仙林現有三個劇場:一個是大禮堂,舞台很大,跟觀眾席1:1比例,能容納1500人。還有一個300人的小劇場,複製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的模式,“這個劇場我一年可以用150天。”還有一個排練廳,有120座,被呂效平改造成了“黑匣子”。
在這種氛圍下,南大早已形成了買票看戲的傳統。票價不高,從幾年前的5元/張,漲到現在的20元/張,甚至出現了倒票的黃牛。“不買票看戲不是真正的愛戲,演戲的人也不必對看戲人有更多的敬重,只有當你選擇了花錢看戲,表演者才會能更投入,這種關係才是正常的劇場關係。”
如今,圍繞著呂效平,已經形成了一個隱形團隊。他每年招30個本科生,50個碩士生、10個博士生,其中不乏才華橫溢者,這為劇本的高質量提供了保證。“我的博士生里有優秀的舞美師,有劇本公演過的編劇,有優秀的演員和導演。”《我是月亮》的導演是來自韓國的張姬宰,演員則是南廣學院和安徽大學藝術戲的表演老師。2007年的《學一學鴿子》,可算是高校的一次“集體創作”,創作人員中有南大的、南航的、南藝的,還有來自中央戲劇學院的。
帶學生做了30幾年戲,呂效平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人脈。“我可以邀請上海、北京的劇團來演出,也可以請台灣、香港或國外的來導演。”去年的《瑪萊娜公主》是法國人導演的,《海鷗》則是台灣的葉子彥導演的。
據了解,《我是月亮》完全是一個商業製作,買票看戲,主創要給工資。以南大的名義申請執照的事宜,也正在籌備當中,不久,南大將有一個正式的商業劇團。
70歲的時候在仙林建一座劇場
有南大的資源做支撐,呂效平認為“戲劇的仙林社區化”不會只是個夢。
“不僅要讓學生們接受戲劇,還要讓戲劇走向大眾,讓整個社會接受。因此,社區化的第一步就是請仙林的鄰居們來看戲。”
為此,呂效平向鄰居們提三個請求:
第一個請求是,“給我一點時間吧,來看看我的戲。”
第二個請求是,“當你習慣到我這兒來看戲的時候,給我點主意吧,怎么才能搞得更好。”
第三個,與其說是“請求”,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野心——“到我70歲的時候,在仙林建一個大的現代化的劇場。這個劇場的投資不是來自政府,也非商人、資本家,而是居住在仙林的白領們一分一厘的投入。我會把劇場的每一個座位賣出去,比如仙林的一個三口之家,只有當他們不來看戲時,才把票賣給別人。你的攝影、繪畫作品可以在這裡展出,你的孩子可以在這裡演出。”
“我已經把這個夢說給100個人聽了,其中99個人,或者寬慰或者嘲弄地微笑著,仿佛在聽一個謊。”呂效平說。
這個計畫的第一步就是“周末演出”,每周六、周日晚上都有演出。“形成不是我的戲找觀眾,而是他們打聽‘這周演什麼’。”而下一步就是搞“戲劇季”、“演出季”,一個月內密集地請一流劇團來演出,讓仙林人愛上看戲。
但問題是,大家都有車了吧,捷運也已經通了吧,看戲也都看得起的吧,但大家都不看戲。
“南京是一個有著800萬人口的城市,這樣一個城市沒有戲劇簡直不可想像。我這么說,可能文化部門不服氣。南京每周僅有200張票房,這是崑劇院的,江蘇省崑劇院是唯一能演的。”
呂效平認為,戲劇的尷尬,在於沒有好劇。“國家每年用於戲劇創作方面的錢也不少,但為什麼沒有一部好戲?因為政府做戲,而藝術家成為雇員,為了獲獎去做,全是道德、說教的東西。而好劇一定是在野的、民間的、人民自己的創作。”
呂效平舉了個例子,省話劇團排過一齣戲《真愛就像幽靈》,試圖探討“愛的困難”,“沒去看的時候料定不會太好,看過覺得更差,差在哪裡呢?最後輕飄飄地得出一個結論:男人都是負心的。易求無價寶,難覓有情郎,這么一個重複了幾千年的老話。”
回過頭來看《咖啡店之一夜》,幾十年前田漢就寫出了“愛的困難”——愛,永遠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它沒有給出答案。省話找到了答案,這個答案卻很虛假。
“戲劇創作必須是人民的、個人的發言,一旦藝術家成了工匠,戲劇就死了。”呂效平說。
社區演劇有望從仙林破冰
從搞影視中心,到創辦商業劇團,呂效平謀劃著名一個大事件。“片場和劇場是藝術教育的兩條腿。我的學生都必須熟悉片場、劇場。”在美國,最好的電影學院和戲劇學院都在大學裡,而中國採用的是前蘇聯模式,電影戲劇表演從大學中剝離出來成為專門的學院,一進學校就分導演、表演、創作各種專業。而呂效平的終極目標是:“讓中國的戲劇影視藝術教育重新獲得大學背景”。
99個人眼中遙不可及的夢想,在美國運行得相當成熟。說到美國戲劇,總在第一時間就想到紐約的百老匯。美國的戲劇猶如一座巨大的冰山,百老匯的音樂劇只是浮出水面的尖角,散布周邊的外百老匯、外外百老匯才是真正的先鋒部分,而埋藏在最底端的校園劇場與社區劇場卻是美國戲劇最穩固的兩大磐石。據統計,美國超過三萬人口的城鎮就有一個社區戲劇。
社區演劇的最大貢獻是為戲劇藝術培養一大批“有意識”的觀眾,因而使得戲劇得以普及與發展。而在一個沒有觀眾的社會中,戲劇就變成一個奢侈的代名詞。 “我們越來越有錢,思想越來越開放,我相信有著800萬人口的南京,一定會有自己的戲劇。”呂效平期望中國的社區演劇從仙林破冰。
到我70歲的時候,在仙林建一個大的現代化的劇場。我會把劇場的每一個座位賣出去,比如仙林的一個三口之家,只有當他們不來看戲時,才把票賣給別人。[更正:實際上《我是月亮》的導演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青年教師劉陽。戲劇學專業的韓國博士生張姬宰計畫導演的是《謀殺歌謠》(09級本科生劉天涯編劇),將於2012年5月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