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讀本

詩歌讀本

詩歌讀本》一書的出版社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者是錢理群洪子誠,作者是錢理群洪子誠,出版時間是2010-10-1。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前言,

基本信息

主 編,張桃洲徐志偉 編
詩歌讀本
版 次:1
頁 數:299
字 數:130000
印刷時間:2010-10-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6339965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錢理群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洪子誠主編的《詩歌讀本》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下周將全面上市。在詩歌已逐漸遠離人們生活之時,這套叢書則從學前卷、國小卷、國中卷、高中卷、大學卷直至老人兒童合卷,多卷本為不同年齡段讀者選編優秀詩歌作品。如國中卷針對少年時期這一人一生中感覺最敏銳,情感最豐富,想像力最活躍,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將該卷的詩歌定位為“生命幻想曲”,以生命母題組織單元,展現人和自然的關係,人與自我、他人、社會以及歷史的關係,並進行詳盡的導讀。又如老人兒童合卷,是人的生命的一個合題:老人與兒童相遇。這也是詩教的一個合題:老人和孩子一起讀詩。該卷命名為“憩息詩鄉”,詩分“天道”、“人心”、“童心·童趣”三篇,而且全選中國古典詩詞,這都有返元、歸根之意。

圖書目錄

總序:讓詩歌伴隨一生(錢理群)
上編 現代詩鑑賞
序 寫給本卷的讀者
第一單元 圓寶盒(現代詩的多義性)
圓寶盒(卞之琳)
秋(杜運燮)
黃昏(駱一禾)
犀牛走動(南野)
菠菜(臧棣)
波浪的一個曲面(簡寧)
步入(弗羅斯特)
二月(帕斯捷爾納克)
挖掘(希尼)
第二單元 春之舞(風格)
天狗(郭沫若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聞一多)
十二月十九夜(廢名)
五月(穆旦)
春之舞(多多)
終端機(林耀德)
女兒(黃燦然)
煩悶(之二)(波德萊爾)
兩隻梨的研究(史蒂文斯)
第三單元 一支歌(韻律
我從CAFE中出來(王獨清)
冰湖坼裂·聖山·聖火(昌耀)
亞洲銅(海子)
悟雨(西渡)
小鎮的薩克斯(朱朱)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見一株活著的橡樹正在生長(惠特曼)
一支歌(塞弗爾特)
瘋狂的石榴樹(埃利蒂斯)
第四單元 照相簿(抒情方式)
詩三首對讀
蛇(馮至)
一個小農家的暮(劉半農)
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
鹿的角枝(昌耀)
明月降臨(韓東)
照相簿(張曙光)
豹(里爾克)
魚(畢曉普)
第五單元 諾日朗(結構層次)
春(穆旦)
蠶馬(馮至)
雨景(朱湘)
諾日朗(楊煉)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艾青)
雪的教育(桑克)
荒原(節選)(艾略特)
黑馬(布羅茨基)
下編 中國古詩詞鑑賞
序 寫給本卷的讀者
第一單元 涵泳諷誦
涉江(屈原)
八聲甘州(柳永)
[雙調]沉醉東風(關漢卿)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啟)
第二單元 想像還原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蘇軾)
踏莎行(歐陽修)
踏莎行(秦觀)
綺懷十六首(其十五)(黃景仁)
第三單元 知人論世
橘頌(屈原)
擬行路難(其六)(鮑照)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柳宗元)
定風波(蘇軾)
第四單元 以意逆志
買花(白居易)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楊萬里)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西郊落花歌(龔自珍)
第五單元 咬文嚼字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戲答元珍(歐陽修)
登快閣(黃庭堅)
蘇幕遮(周邦彥)
第六單元 求同探異
燕歌行(高適)
南鄉子·邢州道上作(陳維崧)
長相思(納蘭性德)
[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無名氏)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睢景臣)
第七單元 多元解讀
黍離(《詩經》)
行行重行行(《古詩十九首》)
疏影(姜夔)

前言

奉獻給讀者的這套《詩歌讀本》,共分六卷:《天籟之聲——學前(0-6歲)卷》,《成長之歌——國小(7-12歲)卷》,《生命幻想曲——國中(13-15歲)卷》,《心中的詩——高中(16-18歲)卷》,《詩道尋蹤——大學(19-22歲)卷》(此卷讀者可含大學畢業以後的青年人、中年人),《憩息詩鄉——老人(60歲以後)兒童(7-12歲)合卷》。
讀者不難看出我們的“雄心”:《詩歌讀本》的對象涵蓋各個年齡層次的讀者,我們的編輯理念是:“讓詩歌伴隨一生。”
讀者自然要問:你們為什麼要編這樣一套書?你們如何編這套書?
我們的編輯靈感,來自中國的“詩教”傳統。其實,不僅是中國,世界許多民族,特別是希臘、印度這樣的古老民族,都有一個詩教傳統。
所謂“詩教”,按我們的理解,它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從大的方面說,也是更接近本義的,就是要以詩來管理、教化社會,以詩治國。這就是《詩大序》所說:“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莫近於詩。”這裡有一個核心的治國理念,即對人心、民心、民情的重視。觀人心、民心、民情的最好途徑,就是聽其聲,所以又有“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之說。這就是所謂“詩可以觀”的功能。按儒家的理念,詩的最大功能還是對人的精神的引導、教化,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禮記·經解》)。也就是要通過詩歌的吟誦,發泄不滿和悲苦,使情緒得以平復(“詩可以怨”),然後,通過詩的移情興發、潛移默化的作用,涵養人的中和之性情(“詩可以興”),由個人心靈的淨化、性情的溫柔敦厚,進而發展為人與人關係的融合,瀰漫於家庭、社會以至國家,就可以達到天下的長治久安與和諧(“詩可以群”)。
對這樣的儒家的以詩治國觀,歷來是有不同看法的,也有尖銳的批評,這裡不作討論。我們注重的是其中的一個合理因素,即對人的心性、內在精神世界以及人倫關係的重視,強調詩歌對提升、淨化人的心靈的作用,移風易俗的作用。由此,我們想起了人們已經熟知的“人詩意地棲居”的理念,這樣的聯想大概是有道理的。
一位中學老師對這一理念作了這樣的闡述:“人生活在兩個世界裡。首先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裡,生活在一個世俗化的世界裡,生活在一個充滿著醜陋和污濁的世界裡。但這絕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每一個人還擁有另外一個世界,那是一個意義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這位老師說,“為了一種詩意的生活”,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閱讀詩歌的“第一條理由”(馬小平:《走近詩歌》)。
這自然是有感而發:今天的中國,人的情感的沙化,趣味的粗鄙,精神的沉淪,心靈的扭曲,人倫的喪失,人際關係的冷漠,都已十分嚴重,構成了真正的民族精神危機、社會危機。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作為普通的教師、學者,普通百姓,總體上會有無能為力之感;但我們還可以“救出我自己”,這就是我經常說的,我們至少可以在自己和周圍的小圈子裡,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詩意的生活”。這絕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恰恰是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精神失落的現實的補救。而要創造有意義的詩意的生活,最重要也是最簡捷的途徑,就是閱讀詩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