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黃鶯兒

詠黃鶯兒

《詠黃鶯兒》是唐代詩人鄭愔所寫的一首詠物詩。鶯啼而花開,黃鶯自古以來被視為春天的使者,人們從她的身上既聽到了春的聲息,但也經常預感到春天匆匆離去的腳步聲,因此,作為一種意象,黃鶯經常寄寓著人們對於春天的悲喜之情。此濤的立意卻不同尋常.“高風不借便,何處得遷喬”二句移情於物,以鶯喻人,從而揭示人世的沉浮,微露乞人援引之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黃鶯兒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卷106_23》
  • 文學體裁:五絕
  • 作者鄭愔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作品原文,作品註解,作品賞析,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詠黃鶯兒
作品出處《全唐詩》作品出處《全唐詩》
【創作年代】唐
【作者姓名】鄭愔
【作品體裁】五絕
【作品出處】《全唐詩·卷106_23》

作者簡介

字文靖,河北滄縣(屬滄州)人。卒於唐睿宗景雲元年。十七歲舉進士。武后時,張易之兄弟薦為殿中侍御史,張易之下台後,被貶為宣州司戶。
唐中宗時,任中書舍人,太常少卿,與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稱“崔、冉、鄭,辭書時政。”唐初流行《桑條歌》,其詞有“桑條韋也”之句;明韋後妄圖篡位,以《桑條歌》為其“受命”這證。愔迎合韋後之意,作《桑條樂詞》十首進獻,擢升史部侍郎。
景龍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貪贓貶為江州司馬。翌年色結譙王李重福陰謀叛亂,預推重福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敗邙,被誅。《宋秘書省續四庫書目》鞽錄有詩一鄭,《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十九首,編一卷,其中以《塞外》三首較好。事跡散見於《舊唐書》卷七《中宗紀》、《卷五十一《韋庶人傳》、卷八十六《庶人重福傳》及《唐詩紀事》卷十一。
鄭愔(?—710年),滄州人,詩人。唐中宗時宰相。祖父鄭則官縣尉,父鄭立升(也作玄升)官衛州刺史,兄鄭徇官右拾遺。愔十七歲舉進士。《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僅列名字和官職,兩《唐書》都沒有為他單獨立傳。
從零散的史料中可知:鄭愔中進士後任許州司功參軍,因受武三思指使告發桓彥范而獲得升遷。中宗景龍元年,武三思與韋後當政,愔引為心腹,歷任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太常少卿、侍御史等。景龍三年,上命鄭愔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宰相)。
當時唐朝宰相多以賄成,而鄭愔又頗以此為弄權,說他是“俱掌銓衡、傾附勢要、贓賄狼籍。數外留人,授擬不中,迭法大壞”,與冉祖雍等人同遭輿論非議,有“崔、冉、鄭亂時政”之稱。五月,遭御史李尚隱彈劾罷相流吉州。後上官昭容與安樂公主曲為申理,貶江州司馬,九月帝召鄭愔入陪大禮。
景雲元年,鄭愔謀略推譙王李重福稱帝,舉兵誅韋氏未發而韋氏敗。時愔自秘書少監左遷沅州刺史,但留在洛陽為李重福草制帝詔,致元為中元,尊上為皇季叔,以溫王為皇太弟,愔為左丞相知內外文部史部事。八月謀事敗,愔匿車中著婦人服,獲入獄東都,被中書侍郎張說殺死。鄭愔進入官場初期依附來俊臣得到進升,來俊臣被誅,附張易之,易之誅,附韋氏,韋氏敗,又附譙王李重福,最後竟導致滅族。真正作了封建王朝的犧牲品

作品原文

欲轉聲猶澀,
將飛羽未調。
高風不借便,
何處得遷喬。

作品註解

1、澀[sè]1.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2.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這個柿子很~。3.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
2、高風(ɡāo fēnɡ) 1.強勁的風。2.指遭受強風。3.指秋風。4.高尚的風操。5.高雅的藝術風格。6.美善的風教、政績。

作品賞析

鄭愔這一首有名的五絕,其妙處在於,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詠黃鶯兒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