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螢火(蕭繹詩作)

詠螢火(蕭繹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詠螢火》詩,是蕭繹的詠物詩之一。此詩中,一是重繪形,再現出螢火蟲的“風姿”;一是重繪神,傳達出小小飛蟲那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給人啟發。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給人以藝術美感享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螢火》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蕭繹
作品全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著人疑不熱,集草訝無煙。
到來燈下暗,翻往雨中然。

作品注釋

這首詩,緊緊扣住一個“火”字,多角度再現螢火蟲的形象特徵,四句詩,就是螢火形象的四次“造型”:“著人疑不熱”,從人的感覺寫。螢火蟲明明有火光一閃一閃,可附在人體,人會驚奇──有火怎么不放熱,突出了其放光而不發熱的特點。“集草訝無煙”,從其棲息處所寫。螢火從腐草中產卵繁殖,故古人誤以為螢乃腐草所化。《禮記.月令》云:“腐草為螢”。古代不少詠螢詩也沿用了這種說法。如沈旋說螢火是“火中變腐草”,劉禹錫也說“陳根腐葉秋螢光”。這種說法自然沒有多少科學根據,但其喜歡草堆中棲息卻是事實。草堆上明明有點點火光,草都不燃起來,無煙無焰。
第二句詩,既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螢火蟲發出螢光、不熱不燃的特點,又使讀者知道了螢的一些生活習性。“到來燈下暗”,寫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從對比的角度寫,以燈光的相對明亮,突出螢火蟲的微弱特點,用了比較襯托的手法。“翻往雨中然”,這是一個很有趣味的畫面:一般的火,風一吹、雨一澆,便熄其光焰。而螢火呢,它的螢光並不受天氣環境的左右,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閃爍……詩人就是這樣,懷著對螢火蟲的一種特殊的感情,對其進行細緻入微、多側面的觀察,從而將其形態的多姿多彩、形象的各種造型推到了讀者面前,使讀者也頓生憐愛之情。
全詩用鋪陳的手法,呈現了螢火的形態之美,表現了一個皇帝閒暇時的專心致志、細緻入微,由於多側面描繪,形象完整,也給讀者留下了具體、深刻的印象,而且其對寫作對象細細觀察的寫作態度,用墨如潑、多方勾勒的寫作技術,給讀者以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

梁元帝蕭繹 (508~554) ,南朝梁皇帝。字世誠,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圍建康,梁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蕭繹只派兒子蕭方智等率軍萬人往救,後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並向西魏稱臣,襲殺益州刺史蕭紀(蕭衍第八子)。蕭繹翦除兄弟的目的達到後,便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年號承聖。但當時梁州、益州已並於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勢十分孤立。承聖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毀。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今僅存《金樓子》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