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戲贈任文甫

詠柳戲贈任文甫是明代丁恆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柳戲贈任文甫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丁恆
作品全文,注釋,

作品全文

芳容濯濯出天然,每到春來卻自憐。處士門前斜帶雨,將軍營里細含煙。
柔條無力因垂地,飛絮多情慾上天。折贈行人離別後,不堪憔悴日三眠。

注釋

芳容
美好的容顏、儀態。 宋柳永《玉蝴蝶》詞:“選得芳容端麗,冠絕 吳 姬。”《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小生客邊得遇芳容,三生有幸。” 清李漁《比目魚·定優》:“若要睹芳容,領君看。”
濯濯
(1).光明貌。《詩·商頌·殷武》:“赫赫厥聲,濯濯厥靈。” 鄭玄 箋:“濯濯乎其見尊敬也。” 孔穎達 疏:“濯濯乎光明者,其見尊敬如神靈也。”
(2).明淨貌;清朗貌。《詩·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毛 傳:“濯濯,光明也。”《晉書·王恭傳》:“ 恭 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唐喬知之《折楊柳》詩:“可憐濯濯春楊柳,攀折將來就縴手。” 宋蘇軾《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詩:“初如濛濛隱山玉,漸如濯濯出水蓮。”
(3).肥澤貌。《詩·大雅·靈台》:“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毛 傳:“濯濯,娛游也。” 鄭玄 箋:“鳥獸肥盛喜樂。” 孔穎達 疏:“娛樂遊戲,亦由肥澤故也。” 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濯濯之麟,游彼靈畤。” 明 徐復祚《投梭記·魔見》:“體濯濯以馴肥,常侍 姬文 於 靈囿 。” 清周志蕙《柳》詩:“絲絲愁緒隨風亂,濯濯丰姿著雨妍。”
(4).光禿貌。《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趙岐 註:“濯濯,無草之貌。”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徵信錄》:“傳聞 岑西林 從 武昌 逃走時,竟薙去須髯,溷雜人眾中而出,今其頷下已濯濯矣。” 茅盾《霧》:“中間最大的一峰竟還有濯濯地一大塊,像是癩子頭上的瘡疤。”
(5).象聲詞。 清 俞正燮《癸巳類稿·持素證篇》:“大腸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
天然
(1).自然賦予的,生來具備的。《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竊以為陛下天然之聖,寬仁之資,而誠以天下為務,則 湯 武 之名不難侔,而 成 康 之俗可復興也。”
(2).指天性、本性。《宋書·孝義傳·嚴世期》:“ 嚴世期 , 會稽 山陰 人也。好施慕善,出自天然。” 劉大白《看盆栽的千年紅梅》詩:“蕭疏是她的天然,倔強是她的個性。”
(3).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區別於人工、人造)。 唐皮日休《五貺詩·太湖硯》:“求於花石間,怪狀乃天然。”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二:“至所謂 香爐峰 者,極高峻。雙峰左右立,天然如門。” 柯岩《三匹“馬”的冰車》詩:“一條小路通向結了凍的池塘,那是我們天然的溜冰場。”
(4).指事物不加修飾的本色。 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元杜仁傑《雁兒落過得勝令·美色》曲:“不將朱粉施,自有天然態。”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她穿著一身淺藍的布衣布褲……也沒有任何修飾,可是樸素天然、出落大方。”
(5).指詩文書畫等的自然風致和情趣。 宋桑世昌《蘭亭博議·臨摹》:“昔人論 宋文帝 書,以謂其工夫不及 羊欣 而天然過之。” 金 元好問《論詩》詩之四:“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清侯方域《倪雲林十萬圖記》:“獨 雲林 古淡天然, 米襄陽 後一人也。”
(6).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魯迅《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於是他坐在一間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裡辦事了,不過小半好象也因為他生著病,不能上學校去讀書,因此便天然的輪著他守寨。” 老舍《四世同堂》三二:“ 瑞豐 覺得假若 冠先生 出頭和 東陽 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
自憐
亦作“ 自憐 ”。 自傷;自我憐惜。 漢王褒《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晰《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 北齊顏之推《神仙》詩:“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 唐岑參《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宋歐陽修《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魯迅《南腔北調集·學生和玉佛》:“驚擾詎雲妄?奔逃只自憐。”
處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 李固 、 朱穆 等以為處士純盜虛名,無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舉縣令狀》:“又雲見任官及處士、散試官,並請停集。”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謝公 霖雨蒼生望,失笑 東山 處士多。”
(2).星名。即少微星。《晉書·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處士。”參見“ 少2微 ”。
將軍
(1).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 晉 有六將軍。” 孫詒讓 間詁:“六將軍,即六卿為軍將者也。 春秋 時通稱軍將為將軍。”
(2). 戰國 時始為武將名。 漢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稱大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臨時出征的統帥有別加稱號者,如樓船將軍、材官將軍等。 魏 晉 南北朝 時,將軍有各種不同的職權和地位,如中軍將軍、龍驤將軍等,多為臨時設定而有實權;如驍騎將軍、游擊將軍等,則僅為稱號。 唐 十六衛、羽林、龍武、神武、神策等軍,均於大將軍下設將軍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將軍為武散官。 明 代的總兵官有掛印帶將軍號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稱殿廷武士為將軍。 清 代的將軍有三種:一為宗室爵號之一,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二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專由 滿 族人充任。內地各省將軍(如 江寧 、 廣州 、 成都 等將軍),掌駐防軍事及旗籍民事;在邊疆地區(如 黑龍江 、 吉林 、 伊犁 ),將軍即為全區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三為臨時出征的統帥,如揚威將軍、靖逆將軍等。 太平天國 朝內官職,丞相最高,以次為檢點、指揮、將軍。
(3).泛指高級將領,或對軍官之尊稱。《史記·項羽本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 秦 ,將軍戰 河 北,臣戰 河 南。”《後漢書·齊武王演傳》:“諸將軍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術語。又稱“照將”,簡稱“將”。亦用以比喻給人出難題。 毛澤東 《堅定地相信民眾的大多數》:“我看,這個整改又要來一個鳴放高潮。把大字報一貼,你為什麼不改?將一軍。這個將軍很有作用。”
(5).中藥石硫黃,大黃的別名。分別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部、草部。
(6).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營里
負責地方武備和治安的官署。《紅樓夢》第一一二回:“這丟的東西你告訴營里去說,實在是老太太的東西,問老爺們才知道。”
含煙
帶著煙或雲霧氣。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猶火含煙而妨火,桂懷蠹而殘桂。” 南朝 梁元帝 《蕩婦秋思賦》:“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 唐太宗 《詠小山》:“徑細無全磴,松小未含煙。” 後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映水含煙拂路,幾回攀折贈行人。” 明 陳子龍 《江南曲》之一:“綺閣罷含煙,江清促採蓮。”
柔條
(1).嫩枝;柔軟的枝條。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宋 陳亮 《賀新郎·同劉元實唐與正陪葉丞相飲》詞:“手弄柔條人健否?猶憶當時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斷了那柔條。”
(2).特指垂柳的枝條。 唐 李白 《惜餘春賦》:“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 宋 沉遘 《發瓦橋十里而河梁敗還坐客亭復上馬戲詠道旁垂柳》:“柔條秀絕向人甚,忍不從容折一枝。”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台 舞細腰,行人幾度折柔條。”
無力
(1).沒有力氣;沒有力量。《周禮·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若是者謂之羽屬,恆無力而輕。”《莊子·逍遙遊》:“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2).沒有能力;無能為力。 唐 劉滄 《懷汶陽兄弟》詩:“書信經年鄉國遠,弟兄無力海田荒。” 宋 秦觀 《春日》詩:“雪霜便覺都無力,只見桃花次第開。”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可是 瑪麗 呢,只是一個好幻想好佚樂的女性,環境壞了她,她一定無力自拔,她或許會為她的悲苦打倒。”
飛絮
飄飛的柳絮。 北周 庾信 《楊柳歌》:“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 宋 辛棄疾 《摸魚兒》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巴金 《寒夜》一:“他一個人站在方桌前,茫然望著白粉壁,他什麼也看不見,他的思想像飛絮似地到處飄。”
多情
(1).富於感情,常指對情人感情深摯。《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徐娘 雖老,猶尚多情。” 唐 何兆 《玉蕊花》詩:“惟有多情天上雪,好風吹上綠雲鬟。”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詞:“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紅樓夢》第十六回:“誰知愛勢貪財的父母,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 郭小川 《廈門風姿》詩:“相思樹呵相思樹,用你那多情的手兒指指路。”
(2).指鐘情的人。 宋 張先 《南鄉子·京口》詞:“春水一篙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 宋 蘇軾 《蝶戀花》詞:“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懶人雕鞍悶不勝,此心如醉為多情。空垂眼底千行淚,難阻天涯萬里程。” 清 納蘭性德 《太常引》詞:“無憑蹤跡,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
上天
(1).天空,天上。《詩·小雅·信南山》:“上天同雲,雨雪雰雰。” 三國 魏 曹丕 《芙蓉池》詩:“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鮮!” 唐 姚合 《莊居野行》詩:“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劉紹棠 《花街》三:“ 蓑嫂 心滿意足,象嫁了個上天下界的星宿。”
(2).古人觀念中的萬物主宰者,能降禍福於人。《書·泰誓》:“今 商王受 ,弗敬上天,降災下民。” 唐 韓愈 《歸彭城》詩:“上天不虛應,禍福各有隨。”《老殘遊記》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為什麼又要生這些惡人做什麼呢?” 丁玲 《水》二:“他們祈禱著上天,他們怕那水跨過堤而淹死下面的人。”
(3).前一天或前幾天。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五:“我上天不是和你講,把 三子 也送到學校去。”
(1).升天;登天。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 唐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詩:“朱衣映水人歸縣,白羽遺泥鶴上天。” 茅盾 《子夜》十八:“ 珊 !你細細兒一想就知道我這話並不算錯,要他們通過比上天還難。”
(2).指死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醒世文》:“自古怕死就會死,幾多貪生不得生,誅妖上天是好事,永遠光榮傳子孫。”
行人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輕重己》:“十日之內,室無處女,路無行人。” 唐 杜甫 《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一路是賊盜出沒的地方……走著須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還有來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周禮·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戰國 時各國都有設定。 漢 代大鴻臚屬官有行人,後改稱大行令。 明 代設行人司,復有行人之官,掌傳旨,冊封、撫諭等事。《周禮·秋官·訝士》:“邦有賓客,則與行人送逆之。”《國語·晉語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針 來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員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韋昭 註:“行人,掌賓客之官。”又主號令之官。《漢書·食貨志上》:“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 顏師古 註:“行人,遒人也,主號令之官。”
(3).使者的通稱。《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註:“行人,使人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辯給之材,行人之任也。”《資治通鑑·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許割 虎牢 以西賂 秦 。 晉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謂 秦 人曰:‘行人失辭。有國有家者,分災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韜 《星軺指掌序》:“行人之設,肇自古昔,然皆王國下逮侯邦;而諸侯亦各相聘問,藉以講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檢驗》:“檢驗屍傷,已有常式,近年以來,親民之官不以人命為重,往往推延,致令發變。及不親臨監視,轉委公吏行人與復檢官司。”《水滸傳》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鄭屠 家鄰佑人等,點了仵作行人,著仰本地坊官人並坊廂里正,再三檢驗已了。”
(5).媒人。 宋 王欽臣 《甲申雜記》:“﹝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強令娶婦,遣行人議 曹 氏之女。及禮席之日, 曹氏 已入門, 化先 逾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愛親做親,我不爭你的財禮,你也不爭我的裝奩……況且一牆之隔,打開一個門就攙了過來,行人錢都可以省得的。”參見“ 行媒 ”。
(6).指活著的人。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護蘭童子》:“‘夙緣還卻三生債,不道未歸人斷腸。’未歸人,用死者為歸人,生者為行人之義。”
(7).複姓。 春秋 鄭 有 行人子羽 。見《慎子》。
離別
比較長久地跟人或地方分開。《楚辭·離騷》:“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唐陸龜蒙《離別》詩:“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這個‘別’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離別。” 巴金《新生·一個人格的成長》:“我這時候突然覺得離別並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不堪 拼音:bù kān
(1).不能承當;不能勝任。《國語·周語上》:“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小丑乎!”《韓非子·難三》:“君令不二,除君之惡,惟恐不堪。”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遁》:“貪進不慮負乘之禍,受任不計不堪之敗。”
(2).忍受不了。《孟子·離婁下》:“ 顏子 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顏子 不改其樂。”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自言其遠祖,不知幾何世也,坐事系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之。”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僧大汕》:“一日向 吳 自述,酬應雜遝,不堪其苦。” 冰心 《寄小讀者》八:“我真是不堪,在家時黃昏睡起,秋風中聽此,往往淒動不寧。”
(3).不忍心。 南唐 李璟 《浣溪沙》詞:“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秦並六國平話》卷中:“殺得六宮如運算元,丫叉屍首不堪聞。” 清 平步青 《霞外捃屑·詩話二·汪容甫》:“《題機聲燈影圖》之二雲……字字血淚,使人不堪卒讀。”
(4).不可;不能。《逸周書·小開》:“汝謀斯,何向非翼,維有共枳,枳亡重,大害小,不堪柯引。” 朱右曾 校釋:“柯,斧柄;引,取也。蔽焉而蹤尋斧,雖小者猶不可。”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馬南村 《燕山夜話·為什麼會吵嘴》:“少數落後分子殘餘的壞思想、壞作風是不堪容忍的。”
(5).用於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深。《北史·齊紀下》:“﹝帝﹞性懦不堪,人視者即有忿責。” 宋 葉適 《羅袁州文集序》:“余獨憐其老而憊不堪也。” 劉白羽 《一個溫暖的雪夜》:“擔泥送土的人,上上下下,忙碌不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