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三閭廟

詠三閭廟

這是一首詠古的七言絕句,作者以屈原涉江的典故為題材,讚頌了這一偉大愛國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操,同時肯定了屈原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注釋,格律,作者簡介,相關資料,

基本信息

詠三閭廟
【朝代】:
【作者】:汪遵
【文體】:絕句
【全文】:
為嫌朝野盡陶陶①, 不覺官高②怨亦高。
憔悴莫酬漁父③笑, 浪交千載詠離騷④。

注釋

①朝野盡陶陶:指楚國末年王室驕奢淫逸瀕臨亡國的危急局面。陶陶:歡樂的樣子。
②官高:屈原擔任三閭大夫,這是一個管理楚國王族的高官。
③漁父:指屈原在江邊和漁父對答的故事。
離騷:屈原創作的詩集。

格律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作者簡介

汪遵(約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前後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鹹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
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第602卷)。

相關資料

屈原
(約前340-前278年) 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的政治生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給後人留下了《離騷》、《天問》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詩篇。這些都是中國文學寶庫的珍貴遺產。
《離騷》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詩。前半部分是現實的敘述,寫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後半部分加入了許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風、雨、雷、電、雲、月以及鳳凰和龍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馳騁,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對象,結果是失望了。
詩人把自然現象、歷史人物、傳說糅成一體,編織成為瑰麗的浪漫主義藝術形象,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魯迅稱讚屈原:“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屈原的作品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了古代神話和傳說,創造出了新體詩──“楚辭”。楚辭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採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形式活潑多樣,適宜於抒寫複雜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任意擴充。偉大詩人屈原,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
百姓相信愛國詩人是不會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們搖著龍船,到處去尋覓詩人。他的愛國精神,已經在中國人民心中生了根。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主要著作:
《天問》,《哀郢》,《離騷》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東皇太一,九歌·東君,九歌·國殤,九歌·河伯,九歌·禮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雲中君
作者:屈原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