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黎勒散(《金匱要略》)

訶黎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下。具有調氣固腸之功效。主治腸虛不固而致的氣利,症見每有矢氣,大便即隨之而下。

基本介紹

  • 名稱:訶黎勒散
  • 出處:《金匱要略》
  • 組成:煨訶子
  • 功用:調氣固腸
  • 主治:腸虛不固而致的氣利,症見每有矢氣,大便即隨之而下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歌訣

訶黎勒散澀腸便,氣利還須固後天。十個訶黎煨研末,調和米飲不須煎。

組成

煨訶子十枚。

用法用量

為末,粥飲和,頓服。

功用

調氣固腸。

主治

腸虛不固而致的氣利,症見每有矢氣,大便即隨之而下。

方義

病下利泄瀉,滑脫不禁,大便隨氣而出,多由中氣下陷,氣虛不固所致。故治用訶黎勒散斂肺澀腸,止利固脫。訶子入肺、胃、大腸。性苦酸澀而溫,有斂肺、澀腸、下氣之功。煨用則專以澀腸固脫,並用粥飲和服,取其益腸胃而健中氣之意。

加減化裁

治暴嗽訶黎勒含化方,訶黎勒生去核一枚,上一味,拍破含之咽津,次煎檳榔湯一盞投之(《聖濟總錄》)。治赤白痢,諸藥服遍久不差,轉為白膿,用訶黎勒三枚,兩枚炮取皮,一枚生取皮,同末之,以沸漿水一兩合服之,淡水亦得。若空水痢,加一錢匕甘草末;若微有膿血,加二匕;若血多,加三匕,皆效(《本草圖經》)。訶黎勒(訶子),研末沖服,具有澀腸固脫作用。米粥以調補中氣而厚腸胃。治虛寒性腸滑氣利:氣利,訶黎勒散主之(《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治一切風氣痰冷,霍亂食不消。取訶黎勒三顆,搗取皮,和酒頓服,三五度則差(《外台秘要》)。治氣滿閉塞,不能食喘息方(《外台秘要》)。

附方

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皮一兩半,熟乾地黃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甘草(炙微赤,銼)半兩,桂心三分,黃耆(銼)三分,紫苑(去苗土)三分,五味子三分,木香三分,人參(去蘆頭)三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三分,當歸(銼,微炒)三分
用法: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主治:氣嗽。腸胃中痛,邪冷氣上攻,肺臟不調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
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皮一兩,草豆蔻(去皮)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乾木瓜半兩,桂心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木香一分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微溫細呷
主治:飲酒後痰滯,心膈不利,腹脅脹滿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九
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煨,用皮)三分,白礬(燒灰)一兩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主治:老人久瀉不止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名稱:訶黎勒散
組成:訶黎勒(煨,去核)半兩,肉豆蔻(去殼)二枚,當歸(切,焙)、赤石脂、密陀僧(別研如粉)、枳殼(去瓤,麩炒)、龍骨、乾薑(炮裂)、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半兩
用法:上為散。一二歲兒每服半錢匕,以米飲調下,空心、午後各一次
主治:小兒秋後大腸挾冷,下痢不止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重要文獻摘要

《金匱方歌括》:“本方治療虛寒型氣利。由於久泄久利傷及脾胃,中氣虛寒,氣陷不舉,氣虛失固,而至滑脫不止下利。在下利的同時兼有矢氣,故稱為“氣利”。本方澀腸固脫治其標,病勢緩和後還須扶正治其本。方用十枚訶黎勒煨熟後研為散,用熱米湯沖服。不必煎煮即可。”

各家論述

劉獻琳:下利而失氣,有因大腸濕熱者;有氣虛不固者。前者矢氣必臭穢,下利必稠黏,這是濕熱蘊腸,氣滯不宣,當以清濕熱,利小便,行滯氣為主;後者矢氣當不臭穢,下利當不稠黏,是氣虛不固,久瀉腸滑所致,當以溫澀固脫,或佐益氣升提之品。(《金匱要略語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