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徵

基本介紹

  • 姓名:許瑞徵
  • 性別:男
  • 籍貫:江蘇省無錫市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7年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教學職稱:教授
  • 畢業院校:江蘇醫學院
  • 專業:中西醫結合
  • 科室:針灸科
  • 執業地點:江蘇省人民醫院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出診時間,研究方向,學術兼職,學術思想,科研成果,一、耳針麻醉的研究,二、耳穴特異性的研究,獲獎情況,主要論文,出版著作,

教育經歷

1955~1960年  就讀於南京醫學院;
上世紀70年代  參加“西學中學習班”學習1年。

工作經歷

1960年  畢業後留校任教,分配在放射性同位素專業;
1965~1975年  在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耳針、耳麻研究組工作;
1978~1984年  在南京醫學院針麻研究室、耳針室任講師、主治醫師;
1985~1987年  被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聘為副主任醫師、副研究員;
1993年  晉升主任醫師;
2009年  受聘於卡達中國針灸診所;
1986年  被聘為針灸專家講師團教授。曾先後赴奧地利、德國、瑞士、科威特、香港、卡達訪問講學或工作。

出診時間

每周二上午,周六下午。

研究方向

鑽研針灸耳針學50年,治療病種遍及臨床各科,擅用針灸綜合療法治療腦癱、多動症、哮喘、甲亢、疲勞綜合徵、面癱、偏頭痛、更年期綜合徵及其它疑難雜症。

學術兼職

中國針灸學會耳穴診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顧問,江蘇省耳針研究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波蘭針灸學會名譽會員,香港針灸學會顧問,香港耳針學會顧問,香港針灸醫師協會顧問,《全息生物醫學雜誌》特邀顧問,深圳平衡醫學研究會客座研究員。

學術思想

許老之所以取得好的臨床療效,其一,重視診斷。許老的望、摸、掃、測、問都為正確診斷提供了前提,亦為正確治療奠定了基礎。其二,許老在制定處方時,不僅體現中醫整體觀念更體現了辨證施治,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施治時注重治、調、囑的結合,為取得臨床療效提供了很好的保證。其三,治療時雖擅長耳針治療,並不排斥其他治療,相反許老博採各家療法所長,靈活運用。

科研成果

一、耳針麻醉的研究

由於耳針治療若干痛症效果較好,在上海針麻開肺獲成功後,許瑞徵教授就與個別手術醫師聯繫,從小手術膀胱鏡檢查、鼻息肉摘除、扁桃體摘除、拔牙開始,1966年在麻醉手術科內成立了耳麻小組,將耳麻範圍擴展到了上腹部、顱腦等手術。1969年在耳麻下成功地切除了45斤重的巨大卵巢囊腫和子宮切除術。1976年許教授與他的同事繼上海在體針麻醉下進行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肺切除手術後,在國內首用耳麻也取得了成功。

二、耳穴特異性的研究

上世紀70年代,許教授率先提出對現有的耳穴加以驗證和整理,從而達到相對的統一。90年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調用許瑞徵參加《耳穴國家標準的研究》的課題研究,制訂了耳穴國家標準,並通過了國家標準局、技術局、中醫藥管理局鑑定,為國家統一標準,推動中國耳穴標準國際化作出了貢獻。對於耳穴特異性的研究,許教授提出耳穴特異性非絕對而是相對,在《人體耳廓穴位電學特性的研究》中指出某一臟腑有病,特異反應並非只在對應區有反應,而是呈現一種“相關群”,故不能僅使用耳穴進行診斷,而應綜合分析。

獲獎情況

1978年  獲江蘇省科技大會二等獎(集體);
1980年  獲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四等獎;
1986年  獲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行文表彰;
1995年  獲江蘇省名中西醫結合專家稱號;
2010年  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耳穴研究突出貢獻獎。

主要論文

[1]. 許瑞徵,朱兵,仲遠明等. 反映胃部病變的耳穴相關群[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8(04).
[2] 許瑞徵. 耳穴雷射照射、電針、埋針等法對小白鼠過敏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 南京醫學院學報,1985(03).
[3] 許瑞徵. 耳穴電腦診療儀的臨床套用[J]. 南京醫學院學報,1988(04).
[4] 許瑞徵,楊兆民. 介紹耳穴埋丸法[J]. 江蘇醫藥,1976(05).
[5] 許瑞徵,華興邦,陳鞏蓀. 論耳穴的特異性[J]. 江蘇醫藥,1977(09).
[6] 許瑞徵. 食道、賁門癌耳廓望診臨床價值的探討[J]. 江蘇醫藥(中醫分冊),1978(02).
[7] 許瑞徵,陳守基. 述評耳穴的命名和定位[J]. 江蘇醫藥(中醫分冊),1979(03).
[8] 許瑞徵,任華軼. 耳針治療神經衰弱的臨床觀察[J]. 江蘇中醫雜誌,1980(01).
[9] 許瑞徵. 穴位功能特異性的初步探討[J]. 南京醫學院學報,1981(04).
[10] 許瑞徵,吳美珍,張翠苓,朱道瑛,許惠. 氦—氖雷射耳穴照射治療復發性口瘡(附32例遠期療效觀察)[J]. 江蘇中醫雜誌,1983(02).

出版著作

在奧地利出版了《Praxd und Theorie der Neuen Chin.  Akupunktur Bandohr-Akupunktur》一書,發行於維也納、慕尼黑、柏林,系統介紹了中國耳針,鞏固了中國在世界耳針領域中的地位;在新加坡出版了第一部耳針專著《實用耳針療法》;在香港出版了《耳穴圖冊》;出版了《耳針的臨床套用》;另協編專著或掛圖七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