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本震

許本震(1896-1967),字恪士,安徽省歙縣人,留學德國,獲耶納大學哲學博士,歷任中大實驗學校主任、公民教育系主任、師範學院院長,台灣省教育廳廳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本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省歙縣
  • 畢業院校德國耶拿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哲學
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許本震(1896年-1967年),字恪士,留學德國,獲耶納大學哲學博士,歷任中大實驗學校主任、公民教育系主任、師範學院院長,台灣省教育廳廳長等職。
1928.8-1930.2,任安徽省立第二中學校長。
早年在揚州讀中學,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曾任北平宣武門國小教員、安徽省歙縣儀耘國小校長、山西國民師範教員、安徽省立安慶第一師範校長。在任第一師範校長其間,因疏導學潮有功,獲安徽省政府公費留學德國資格,先後就讀於柏林大學、耶納大學。曾獲得耶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6年和1927年,兩次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在德國慕尼黑和瑞士洛桑舉行的世界教育會議。1928年,應聘前往著名的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講學,對弘揚中華文華貢獻良多。回國後,任安徽省立二中(今休寧中學)校長。嗣應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之聘,任教育系教授。期間兼中大實驗學校主任、公民教育系主任、師範學院院長等職。在重慶中央大學任職時,曾被任為中央訓練團高能班教務組組長(周恩來也在此工作)。抗戰初期,許恪士帶領實驗中學師生員工西遷後方貴陽,選地複課,歷盡艱辛。抗戰勝利後,仍回南京執教。曾在南京、上海、台北跨市擔任教授。是國內著名教授。

人物評價

1927年,他在父親的幫助下,在許村創辦了第一所現代國小——儀耘國小,自己親任校長。省督學吳亮夫在視察該校後,稱“一切設備悉系新制,亦能採取新式教法,實地實驗。在徽州萬山之中,誠難能而可貴矣”。省教育廳長程無化書贈“急公好義”匾額一塊。其校訓“學做好人”一直沿用至今。陳繩德撰寫的《許恪士傳》對他的評價是:“前台灣大學教授、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許恪士,志行廉介,學識淹通。清風懋績,德業常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