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史志才主編書籍)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算機網路
  • 外文名:PC internet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史志才
定價:2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94378
出版日期:2009.05.01
印刷日期:2009.04.20

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也是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以及通信等專業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本書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結合Internet和乙太網技術,按照網路體系結構的層次模型,從套用層開始按照數據傳送時的信息流向來深入剖析和講解計算機網路的工作原理,為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網路通信模型,最後還介紹了主動網、自組網、無線感測器網等新型網路技術以及集群計算、格線計算、移動計算及普適計算等網路計算新模式。本書兼顧實用性和先進性,內容精煉全面,結構清晰,系統性強,易於閱讀和理解,可以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其相近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廣大網路愛好者自學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基礎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3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3
1.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功能5
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分類6
1.3.1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6
1.3.2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7
1.3.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8
1.4 計算機網路協定與體系結構9
1.4.1 網路協定9
1.4.2 網路體系結構10
1.4.3 層次網路體系結構下數據的傳送和接收過程11
1.5 典型的網路體系結構12
1.5.1 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RM12
1.5.2 Internet體系結構13
1.6 常用的網路設備14
1.7 計算機網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15
1.7.1 IP位址和物理地址15
1.7.2 計算機網路的服務模式15
1.7.3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16
1.7.4 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傳輸方式17
1.8 網路作業系統17
1.9 典型的計算機網路簡介20
1.10 計算機網路在我國的發展22
1.11 計算機網路的套用23
習題124
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基礎26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6
2.2 傳輸介質27
2.2.1 有線傳輸介質27
2.2.2 無線傳輸介質28
2.3 信道及其復用29
2.3.1 信道29
2.3.2 信道復用29
2.4 數據傳輸的方式31
2.5 信息編碼與數位訊號編碼32
2.6 信息傳輸速率34
2.7 調製技術與遠程傳輸34
習題235
第二篇 Internet與TCP/IP協定
第3章 套用層39
3.1 概述39
3.2 域名和域名解析41
3.2.1 域名及域名結構41
3.2.2 域名解析43
3.3 遠程終端協定45
3.4 檔案傳輸協定46
3.4.1 FTP的工作原理46
3.4.2 FTP的使用及所傳輸的檔案類型47
3.4.3 TFTP及與FTP的區別48
3.5 電子郵件服務48
3.5.1 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及工作過程48
3.5.2 電子郵件協定的擴充49
3.6 WWW服務50
3.6.1 WWW服務的工作原理51
3.6.2 超文本標記語言51
3.6.3 統一資源定位符52
3.6.4 HTTP協定52
3.7 動態主機配置協定54
3.8 其他Internet服務57
習題357
計算機網路目錄第4章 運輸層59
4.1 TCP/IP協定的運輸層59
4.2 TCP協定60
4.2.1 TCP報文段的格式61
4.2.2 TCP協定的復用和分用63
4.2.3 報文段的順序控制63
4.2.4 可靠性控制65
4.2.5 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66
4.2.6 TCP的連線管理70
4.3 用戶數據報協定71
4.3.1 概述71
4.3.2 用戶數據報的首部73
4.3.3 UDP協定的套用73
習題473
第5章 網路層與網路互聯75
5.1 路由器76
5.2 網際網路的網路層77
5.3 IP協定78
5.3.1 IP位址78
5.3.2 IP數據報83
5.3.3 數據報的分片與重組87
5.3.4 IP數據報的轉發89
5.3.5 地址解析與逆向地址解析90
5.4 路由選擇協定92
5.4.1 路由選擇算法92
5.4.2 路由選擇協定93
5.5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定99
5.6 網際網路組管理協定102
5.7 下一代網際協定IPv6104
習題5108
第三篇 物 理 網 絡
第6章 數據鏈路層113
6.1 引言113
6.2 流量控制114
6.2.1 停止等待協定114
6.2.2 連續ARQ協定116
6.3 差錯控制118
6.3.1 奇偶校驗119
6.3.2 校驗和119
6.3.3 循環冗餘校驗119
6.4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定120
6.4.1 概述120
6.4.2 HDLC的幀結構121
6.4.3 HDLC的信息交換過程123
6.5 SLIP/PPP協定123
6.5.1 SLIP協定124
6.5.2 PPP協定124
習題6126
第7章 物理層128
7.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128
7.2 典型的物理層協定129
習題7131
第8章區域網路132
8.1區域網路概述132
8.2傳統乙太網134
8.2.1邏輯鏈路控制層134
8.2.2介質訪問控制層136
8.2.3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138
8.2.4傳統乙太網的物理層142
8.2.5傳統乙太網的連線方法143
8.3高速乙太網145
8.3.1100BASE-T乙太網145
8.3.2千兆乙太網147
8.3.3萬兆乙太網148
8.4其他高速區域網路150
8.5區域網路中的網路連線設備152
8.5.1中繼器152
8.5.2集線器152
8.5.3網橋153
8.5.4乙太網交換機155
8.6虛擬區域網路157
8.6.1虛擬區域網路的概念157
8.6.2VLAN的標準及幀格式158
8.6.3VLAN的劃分方法159
8.6.4VLAN交換機及套用160
8.7無線區域網路161
8.7.1無線區域網路的組成與分類161
8.7.2無線區域網路的體系結構162
習題8163
第9章廣域網165
9.1廣域網概述165
9.2廣域網的組成及數據交換技術165
9.3廣域網中的物理地址與分組轉發168
9.4廣域網的擁塞控制169
9.5X.25網171
9.5.1X.25網概述171
9.5.2X.25網路協定171
9.5.3X.25網的接入173
9.5.4X.25網的特點及套用174
9.6幀中繼174
9.6.1幀中繼的概念及特點174
9.6.2幀中繼的協定層次及幀格式175
9.6.3幀中繼的工作過程176
9.6.4幀中繼的擁塞控制177
9.6.5幀中繼網的接入178
9.6.6幀中繼的套用179
9.7ISDN180
9.7.1ISDN的定義與特點180
9.7.2ISDN的協定和基本結構181
9.7.3ISDN的接入182
9.7.4ISDN的套用182
9.8ATM183
9.8.1ATM的基本概念及特點184
9.8.2ATM的工作原理184
9.8.3ATM的協定參考模型和信元結構186
9.8.4ATM的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188
9.8.5ATM設備及接入189
9.8.6ATM的套用191
習題9191
第10章Internet接入技術193
10.1概述193
10.2雙絞線接入193
10.2.1通過普通電話撥號接入193
10.2.2通過ISDN接入194
10.2.3通過ADSL接入196
10.3DDN接入196
10.4HFC接入198
10.5光纖接入198
10.6無線接入199
習題10200
第四篇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
第11章網路管理203
11.1概述203
11.2網路管理的功能203
11.3簡單網路管理協定205
11.3.1SNMP的產生與發展205
11.3.2SNMP的組成及網路管理模型206
11.4遠程網路監控210
11.5常用的網路管理系統211
習題11213
第12章網路與信息安全214
12.1概述214
12.2網路的脆弱性及安全威脅215
12.2.1網路的脆弱性215
12.2.2網路的安全威脅216
12.3網路攻擊與攻擊過程217
12.3.1網路攻擊217
12.3.2網路攻擊過程219
12.4網路安全的基本功能和網路安全技術220
12.5密碼學與數據加密221
12.5.1對稱密鑰密碼體制222
12.5.2非對稱密鑰密碼體制222
12.5.3混合密碼體制223
12.5.4常見的密碼算法223
12.5.5新興的密碼技術224
12.6訊息認證與數字簽名225
12.6.1訊息認證225
12.6.2數字簽名226
12.7信息隱藏技術227
12.8公開秘鑰基礎設施229
12.8.1數字證書229
12.8.2PKI的組成及功能231
12.9防火牆技術233
12.9.1防火牆技術概述233
12.9.2防火牆的功能及分類234
12.9.3防火牆的體系結構236
12.9.4防火牆的發展趨勢238
12.10網路入侵檢測技術238
12.10.1入侵檢測及入侵檢測系統239
12.10.2入侵檢測系統的組成及其工作過程239
12.10.3入侵檢測系統的分類240
12.10.4典型的入侵檢測系統242
12.10.5入侵檢測和其他技術的融合及發展243
習題12245
第五篇新型計算機網路與計算模式的變革
第13章新型計算機網路249
13.1主動網249
13.1.1主動網的產生及特點249
13.1.2主動網體系結構250
13.1.3主動網的實現方法253
13.1.4主動網的套用253
13.2自組網255
13.2.1自組網的概念及其特徵256
13.2.2自組網的組成結構257
13.2.3自組網中的關鍵技術258
13.2.4自組網的套用261
13.3無線感測器網路262
13.3.1概述262
13.3.2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體系結構264
13.3.3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關鍵技術及研究重點266
13.3.4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套用267
習題13268
第14章計算機網路與計算模式的變革270
14.1高性能集群計算270
14.1.1集群計算系統及其體系結構270
14.1.2集群計算系統的分類272
14.1.3集群計算系統中的關鍵技術273
14.1.4集群計算系統的套用275
14.2格線計算276
14.2.1格線的基本特徵和內涵276
14.2.2格線的分類278
14.2.3格線的體系結構278
14.2.4格線系統的層次劃分281
14.2.5格線計算中的關鍵技術281
14.2.6國內外格線計算技術的研究現狀284
14.2.7格線計算的套用285
14.3移動計算285
14.3.1移動計算環境的組成及特點286
14.3.2移動計算中的關鍵技術287
14.3.3移動計算的套用290
14.4普適計算290
14.4.1普適計算的產生、組成及特性291
14.4.2實現普適計算的關鍵技術292
14.4.3普適計算的典型研究工作介紹294
習題14296
參考文獻2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