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信息基礎

計算機信息基礎

《計算機信息基礎》是2011年7月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敬。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信息基礎
  • 作者:孟敬  
  • ISBN:9787512106161
  • 頁數:249
  • 定價:27.00元
  •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7-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相關特性,多路復用器,多路分配器,

內容簡介

《計算機信息基礎》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數據通信技術、網路體系結構、區域網路、網路的互連、網路作業系統、網路服務技術等。《計算機信息基礎》內容豐富,難度適中,配有大量的練習和基於工作過程的實訓項目,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特點。
《計算機信息基礎》既可以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計算機信息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網路管理員的考證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本章主要知識點
學習本章 應達到的能力目標
1.1 計算機網路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線起來,在網路作業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定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1.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線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套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目前的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目前的主流網路類型。
1.3 傳輸介質與綜合布線
網路傳輸介質是指在網路中傳輸信息的載體,常用的傳輸介質分為有線傳輸介質和無線傳輸介質兩大類。
(1)有線傳輸介質是指在兩個通信設備之間實現的物理連線部分,它能將信號從一方傳輸到另一方,有線傳輸介質主要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雙絞線同軸電纜傳輸電信號,光纖傳輸光信號。
(2)無線傳輸介質指我們周圍的自由空間。我們利用無線電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可以實現多種無線通信。在自由空間傳輸的電磁波根據頻譜可將其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雷射等,信息被載入在電磁波上進行傳輸。
不同的傳輸介質,其特性也各不相同。他們不同的特性對網路數據通信質量和通信速度有較大影響!這些特性是:
1、物理特性。說明傳播介質的特徵。
2、傳輸特性。包括信號形式、調製技術、傳輸速度及頻頻寬度等內容。
3、連通性。採用點到點連線還是多點連線
4、地域範圍。網上各點間的最大距離。
5、抗干擾性。防止噪聲、電磁干擾對數據傳輸影響的能力。
6、相對價格。以元件、安裝和維護的價格為基礎。
1.4 網路規劃設計
習題
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
本章主要知識點
學習本章 應達到的能力目標
2.1 數據通信技術的概念
數據通信技術:數據通信是以“數據”為業務的通信系統,數據是預先約定好的具有某種含義的數字、字母或符號以及它們的組合。數據通信是20世紀5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而興起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計算機和通信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套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於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2.2 數據編碼和調製技術
數據編碼是指把需要加工處理資料庫信息,用特寫的數字來表示的一種技術,是根據一定數據結構和目標的定性特徵,將數據轉換為代碼或編碼字元,在數據傳輸中表示數據組成,並作為傳送、接受和處理的一組規則和約定。由於計算機處理的數據信息十分龐雜,有些資料庫所代表的含義又使人難以記憶。為了便於使用,容易記憶,常常要對加工處理的對象進行編碼,用一個編碼符合代表一條信息或一串數據。對數據進行編碼在計算機的管理中非常重要,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分類、校核、合計、檢索等操作。因此,數據編碼就成為計算機處理的關鍵。即不同的信息記錄應當採用不同的編碼,一個碼點可以代表一條信息記錄。人們可以利用編碼來識別每一個記錄,區別處理方法,進行分類和校核,從而克服項目參差不齊的缺點,節省存儲空間,提高處理速度。
調製技術是把基帶信號變換成傳輸信號的技術。它將模擬信號抽樣量化後,以二進制數位訊號“1”或“0”對光載波進行通斷調製,並進行脈衝編碼(PCM)。數字調製的優點是抗干擾能力強,中繼時噪聲及色散的影響不積累,因此可實現長距離傳輸。它的缺點是需要較寬的頻帶,設備也複雜。

相關特性

2.3 數據傳輸方式
2.4 多路復用技術
多路復用技術 是把多個低信道組合成一個高速信道的技術,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數據鏈路的利用率,從而使得一條高速的主幹鏈路同時為多條低速的接入鏈路提供服務,也就是使得網路幹線可以同時運載大量的語音和數據傳輸。
我們平時上網最常用的電話線就採取了多路復用技術,所以你在上網的時候,家人也可以打電話了。
多路復用最常用的兩個設備是:

多路復用器

,在傳送端根據約定規則把多個低頻寬信號複合成一個高頻寬信號;

多路分配器

,根據約定規則再把高頻寬信號分解為多個低頻寬信號。這兩種設備統稱為多路器(MUX)。
常見的多路復用技術包括頻分多路復用(FDM)、時分多路復用(TDM)、波分多路復用(WDM)和碼分多路復用(CDMA)其中時分多路復用又包括同步時分復用統計時分復用
2.5 數據交換技術
在數據通信系統中,當終端與計算機之間,或者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不是直通專線連線,而是要經過通信網的接續過程來建立連線的時候,那么兩端系統之間的傳輸通路就是通過通信網路中若干節點轉接而成的所謂“交換線路”。
在一種任意拓撲的數據通信網路中,通過網路節點的某種轉接方式來實現從任一端系統到另一端系統之間接通數據通路的技術,就稱為數據交換技術。
數據交換技術主要是電路交換、分組交換和報文交換。
電路交換由於電路交換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被雙方獨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雙方之間的交換設備和鏈路逐段連線而成),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①由於通信線路為通信雙方用戶專用,數據直達,所以傳輸數據的時延非常小。
②通信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雙方可以隨時通信,實時性強。
③雙方通信時按傳送順序傳送數據,不存在失序問題。
④電路交換既適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適用於傳輸數位訊號
⑤電路交換的交換的交換設備(交換機等)及控制均較簡單。
2.6 差錯控制技術
習題
第3章 網路體系結構
本章主要知識點
學習本章 應達到的能力目標
3.1 網路體系結構概述
3.2 osi參考模型
3.3 tcp/ip參考模型
3.4 tcp/ip和ost/rm的比較
3.5 ip地址
3.6 子網掩碼
3.7 子網規劃與配置
3.8 ipv6
習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