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中的上帝

計算中的上帝

羅伯特·J·索耶經典科幻小說再版!

《計算中的上帝》一書中, 對科學在這一問題上的作用進行了測試。索耶不是那種單純的有神論者,他堅信科學可以應付一切挑戰,他所要探究的是一直困擾人類的終極謎題:複雜而有序的宇宙背後存在著什麼樣的真相?作為宗教主題的延續,《計算中的上帝》將這一主題掘進到了一個新層面。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中的上帝
  • 作者:羅伯特·J·索耶
  • 譯者:張建光 
  • 類別:科幻
  • 定價:18
  • 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6-0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相關作品,

內容簡介

《計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 God,2000)是加拿大科幻作家索耶本人最滿意的作品。但可惜的是,這部作品在2001年的“雨果獎”角逐中,敗於J.K.羅琳的《哈里·波特與火焰杯》,最終與這一科幻大獎失之交臂。提起此事,索耶火氣十足,他說:“我六次進入雨果獎決賽,六次空手而歸。每次我都很失望,但只有《計算中的上帝》那次真把我氣壞了。他們把獎頒給了《哈里·波特與火焰杯》!那是一本好書,但它不是科幻小說!”
計算中的上帝
索耶有充分的理由為此氣惱,因為《計算中的上帝》的確是一部具有震撼性的、不可多得的科幻佳作,而且這種震撼性完全出自真正的、令人拍案叫絕的想像。
有人說科幻小說是點子文學。雖然這一說法隱含著對科幻小說的貶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科幻小說的特性。回想一下你讀過的科幻小說,難道不是先想到其中的怪異的想法(諸如隱身、波態飛船、時間旅行等).而後才是主人公的奇遇?“點子”是科幻小說的靈魂。《計算中的上帝》再次證明了科幻小說的這一特性,它不是用動作等好萊塢的要素,而是用想像,真正的想像,征服了讀者。
《計算中的上帝》 的開頭便很新奇:一個蜘蛛形外星人鬧劇般出現在多倫多博物館,求見古生物學家。但“新奇”只是索那製造的第一個效果。很快,外星人霍勒斯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破解不同星球文明的周期毀滅之謎。隨著研究的推進,兩個讓人大吃一驚的事實顯現於我們面前:地球史前的五次物種滅絕周期與兩種來訪外星文明遠古時期的物種滅絕周期完全相同,似乎有一隻上帝之手在操控著文明的進程;幾個更古老、未曾經歷過這種周期性毀滅的文明則已經將自身電子化,藏身於行星內部的超強掩體中。故事至此,索那成功地將“新奇”變成了“驚奇”。故事向著更加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自私的古老文明為防止新文明對其生活的干擾,竟然用方舟將獵戶座一等星引爆成了超新星。正當超能粒子流即將再次滅絕三個智慧種族時,奇蹟出現了——一隻仿佛從另一個宇宙“伸”過來的巨掌,擋在了超新星與三顆文明星球之間!震撼!此時,你的感受也只有震撼能形容了。
索耶一直對上帝是否存在感興趣,他在《計算中的上帝》一書中, 對科學在這一問題上的作用進行了測試。索耶不是那種單純的有神論者,他堅信科學可以應付一切挑戰,他所要探究的是一直困擾人類的終極謎題:複雜而有序的宇宙背後存在著什麼樣的真相?作為宗教主題的延續,《計算中的上帝》將這一主題掘進到了一個新層面。

作者簡介

羅伯特·索耶(Robert J. Sawyer)曾兩次獲得加拿大科幻與幻想文學最高獎“極光獎”,是加拿大最成功的科幻作家。或許因為大學期間所學的就是廣播電視專業,索耶很樂於通過各種媒體宣傳自己的思想,介紹自己的新書,這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力。《渥太華名人錄》稱他為“加拿大科幻界的教長”。
索耶1960年出生於多倫多,1981年開始發表短篇科幻小說。1988年,隨著長篇處女作《金羊毛》(Golden Fleece)的出版,他一下子成為科幻界備受關注的新人。
《金羊毛》是索耶“太空系列”的第一部,其故事發生在一艘名為“阿爾戈號”的星際移民飛船上。從飛船及主人公的名字即可看出,這是那則人們耳熟能詳的希臘神話的科幻版。但索耶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成功地使這部作品成了硬科幻中的典範。
目前,索耶已經出版了十六部長篇科幻小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恐龍有關。在他的第二部長篇《遠望》(Far-Seer,1992)中,恐龍甚至取代了人,成為故事的主角。
《遠望》以及隨後出版的《化石獵人》(Fossil Hunter,1993)、(《外來者》(Foreigner,1994)共同構成了索耶著名的“智慧恐龍”三部曲。
“智慧恐龍”三部曲中的恐龍,當然就是曾雄霸遠古地球的恐龍,它們被一個類似於上帝的觀察者從遠古地球傳送到了一顆離地球十分遙遠的行星的衛星上。新環境下的年輕恐龍大力推動科學,多方探索與嘗試,終於通過望遠鏡之類的新發明洞察了世界的真相——它們所處的世界並非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顆即將毀滅的衛星。於是,智慧恐龍開始了逃亡的努力。
“智慧恐龍”三部曲保持了傳統科幻的風格,頗具可讀性和啟迪性,在商業上也大獲成功。今天,加拿大的青年人中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索耶智慧恐龍的故事。
索耶另一本重要的恐龍科幻小說《一個紀元的終結》(End of an Era,1994),則將恐龍滅絕之謎與時空旅行、平行世界結合在一起。書中科學家藉助最新發現的“黃效應”,順利地將考古學家布蘭登·撒克里和他的朋友邁爾斯·喬丹送回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以解開恐龍滅絕之謎。兩位主人公吃驚地發現,當時的地球竟然存在著一種又黏又滑的火星生命,而我們想像中的威猛的恐龍只不過是火星人的工具和玩物;同時,在另一個不存在“黃效應”的平行時空,布蘭登發現了一份出自他自己手筆的電腦日記,記述了他自己的種種令人震驚的發現。為了求證日記的內容,他找到了當時還不為人所知的黃博士……在這部作品中,索耶將自己在恐龍、考古方面的淵博知識展示得淋漓盡致。小說節奏明快,文筆輕鬆幽默,但內容卻發人深省——對恐龍滅絕、地球發展和外星生命進行了全新地詮釋。
恐龍之外,索耶所熱衷的另一個科幻主題就是宗教了。這在他的力作《終極實驗》The Terminal Experiment,1995)中有著突出的表現。
《終極實驗》似乎已經超出了科幻小說的領地。主人公彼德·霍布森的研究指向了科學的邊界之外、被宗教氣息所包裹的終極謎題,即:人死亡之後是否有靈魂存在?索耶的答案是趨向於肯定的。他筆下的主人公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在大腦徹底死亡之後的確有一團凝聚的能量從軀體上逃逸出來。這一結果將霍布森引向了危險的技術探險之路——在好友薩卡爾的幫助下,他將自己的大腦複製到計算機中,做成三份特質不同的拷貝,以分別模擬靈魂狀態(刪除了大腦中一切與人體生化相關的功能)和永生狀態下(切除了一切與死亡及衰老相關的神經系統)的“生命”感受。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三個計算機生命中有一個成了殺人犯,並最終逃出了實驗室……
《 終極實驗 》 既有高技術驚險小說的曲折與緊張,又有一流科幻小說所必需的新穎構思及富有啟發性的思考,充分體現了索耶的獨特魅力,最終為他贏得了1995年度的星雲獎。
索耶的最新作品是計畫中的“原始人視差”三部曲的第二部《人類》(Human,2003)。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混血》(Hybrids)也將於近期出版,而它的第一部《原始人類》(Hominids,2002)則將參加2003年雨果獎極光獎和蓋拉克蒂克獎的角逐。

相關作品

計算中的上帝
恐龍文明三部曲·遠望
羅伯特·J·索耶,一個科幻界舉足輕重的名字,被譽為“加拿大科幻界的教長”。他不僅獲得過世界兩大科幻獎“雨果獎”和“星雲獎”,還是歷史上惟一一位將美國、日本、法國和西班牙四國的科幻最高獎項攬入囊中的作家。
1979年,索耶賣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說《動機》(Motive),這篇小說深刻地影響了索耶後來的創作,確立了將科幻和神秘謀殺相結合的風格(這使他後來成為了加拿大犯罪小說協會的成員),就連《遠望》(Far—Seer)中的昆特格里歐恐龍和《金羊毛》(Golden Fleece)中的主控電腦傑森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原型。
文明三部曲·化石獵人 雨果獎、星雲獎桂冠作家力作...
恐龍文明三部曲·異族
本書為“恐龍文明三部曲”的第三部,曾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青少年叢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