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相

計相

由漢至唐,都有計相的稱呼,但是作為一個固定、公認的稱謂,是宋朝時候稱呼三司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相
  • 別稱:三司使(宋)
  • 性質:官職
  • 地位:僅次於宰相
拼音,引證解釋,

拼音

jì xiāng
注音ㄐㄧˋ ㄒㄧㄤ

引證解釋

漢·張蒼善算,以列侯居相府,領郡國上計,謂之計相。
唐代稱拜相的計臣為計相。
史記·張丞相列傳》:“遷為計相,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 裴駰集解引文穎曰:“能計,故號曰計相。” 唐·劉禹錫 《唐故福建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使福州刺史薛公神道碑》:“ 貞元中,上方與丞相調兵食,思得通吏治而習邊事者,計相以公為對。”
宋代以稱三司使
宋朝是三司使總管四方貢賦和國家財政,地位僅次於宰相,稱“計相”。三司使統領三部:鹽鐵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製造等事;度支掌管財政收支和糧食漕運等事;戶部掌管戶口、賦稅和榷酒等事。地方州郡賦稅收入除留一小部分外,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握,三司權任甚重。
宋·洪邁《容齋隨筆·用計臣為相》:“ 肅宗以後,兵興費廣,第五琦劉晏始以戶部侍郎諸使,因之拜相……自是計相不可勝書矣。”
元·柳貫《送徐周臣廉使除戶部尚書》詩:“計相升庸徵故事,傳宣還在鳳池頭。”參閱《宋史·職官志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