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意味著什麼

言語意味著什麼

《言語意味著什麼》是2005-06-01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皮埃爾·布爾迪厄

基本介紹

  • 作者:法皮埃爾·布爾迪厄
  • 譯者:褚思真                       /            劉暉
  • ISBN:9787100043724
  • 頁數:220 頁
  • 定價:13.00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5-06-01
  • 副標題:語言交換的經濟
  • 叢書:  當代法國思想文化譯叢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導 言
在《將負量概念引入哲學的嘗試》( Essa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Negative Grandeur in Philosophy)中,康德構想了一個有十分程度的吝嗇、而又力爭十二分程度的兄弟之愛的人,與另外一個有三分程度的吝嗇並且有能力達成七分程度慷慨目標的人——而這個人只做出了四分程度的慷慨行為——相對比。他得出結論,雖然按照行為來衡量——二比四——前者不可辯駁地要比後者低劣,但實際在道德上,他比後者更為高尚。我們或許應該使用一種類似於此的算術式的價值評估來評判科學著作……社會科學明顯是處在一個有十分程度的吝嗇的陣營里,而且,如果我們知道如何以康德的方式來將它們必須克服的社會力量的因素考慮進來,我們無疑就能夠更為準確地對它們的價值進行評估。當所討論的問題是一個其影響遍及所有社會科學學科的特殊目標時,這一點就更確真無疑了。這種特殊的目標,即語言,是整體性的和不可分割的,在索緒爾的研究中,它是通過對其所有內部社會變數的排除而建構起來的;或者按照喬姆斯基的觀點,它是由賦予語法的形式屬性以優先權——這種優先權損害了功能性限制——而建構起來的。
在這種學術研究成為流行時尚之前,我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即以確立“關於文化的一般理論”為目的,停留在對《普通語言學教程》的方法論的“解讀”之上的研究(所幸它沒有發表)。因此,對於這一具有至高權力的學科所施加的最為可見的支配性影響,我可能比別人更為敏感,無論它是涉及理論著述的文字手稿,還是按照表面意義對概念所作的機械轉換,或者是所有不假思索的借用——這種借用割裂了完工的作品(opus operatum)與操作的方法(modus operandi),導致了一種預料不到的、有時是荒謬的再解釋——所作的機械轉化。但是對時髦品味的反抗,絕不是一種注定要認可無知的拒絕:最初是索緒爾的著作,然後是——當我開始接近於察覺到作為執行的話語(和實踐)模型的不足之處時——喬姆斯基的著作(他的著作認識到了生成性傾向的重要性),在我看來就是包含一些基本問題的社會學。
這一點仍然是不可否認的,即除非我們超越作為純理論的結構語言學意圖之中所固有的限制,否則這些問題就無法發揮它們全部的影響。現代語言學的全部命運實際上是由索緒爾的初創行為(inaugural act)所決定的;通過這種初創行為,他把語言學的“外部”要素與內部要素區別開來,並且通過為後者保留語言學的頭銜,排除了所有在語言與人類學之間確立一種關聯的研究,排除了講說它的人的政治歷史,甚至是語言講說區域的歷史,因為所有這些事物不能對語言知識本身有所增益。儘管結構主義語言學被假定為源自語言被賦予的自治性(這種自治是相對於該種語言生產、再生產和使用的社會條件而言的),但它如果不實施意識形態的影響,即將一種科學性的表象賦予給對歷史產品的自然化,即賦予給象徵性的對象,它就無法成為占支配地位的社會科學。語言學場域之外的音韻學模型的改變,對各種象徵性產品、親屬關係分類體系、神話系統或者藝術作品而言,具有使其初創過程普遍化的效應,正是這種初創過程通過把語言方式與其生產和運用的社會條件分離開來而使得語言學成為了最自然的社會科學。
不言而喻,不同的社會科學對這匹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也具有不同的先天容納傾向。將人類學家與其對象聯繫起來的特定關係,以及由其外部觀察者的地位所賦予的“公正的觀眾”的中立性,使人類學成為其首當其衝的犧牲品。當然,還有藝術或文學的歷史傳統:在這一領域,引進一種預設了功能的中性化的分析方法只能是使感知藝術作品的模式變得神聖化,而這種模式總是要求鑑賞家的、即“純”的和純粹的“內部”性情傾向,而排除任何對“外部”因素的“還原性”指涉。因此,頗像是另外一個理論分支的祈禱輪 (prayer wheel),文藝符號學把對藝術著作的膜拜抬高到了理性的層次,而同時又沒有改變它的功能。在各種情況中,社會都被排除在外——這使得語言或者任何其他象徵物都被當作了其自身的終極目標——這頗有助於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成功,因為它賦予以純粹內部分析和規範分析為特徵的“純粹”實施以一種沒有結局的遊戲的魅力。
因此,推導出這一事實的所有結果就成為必要了;而這些則被語言學家和他們的模仿者強有力地壓制了,以致如《普通語言學教程》所斷言的, “語言的社會屬性是其內部特徵之一”,並且社會的異質性都包含在語言之中。必須要解決這一問題,同時還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這一事業當中所包含的風險,這種風險並非是顯而易見的粗糙,因為對這種粗糙可以進行最為嚴格的分析;這種分析能促成被壓抑之物的回升,但這也是它受到指責之處。簡而言之,我們必須在接受一種較低的區分性(distinction)利潤的同時,選擇為真理付出較高的代價。
導言
第Ⅰ部分 語言交換的經濟
1.合法語言的生產與再生產
2.價格形成與利潤預期
第Ⅱ部分 言語與象徵性權力
1.權威化的語言:使儀式性話語有效的社會條件
2.制度的儀式
3.認同與表征:對地區觀念進行批判性反思所需要的元素
4.描述與規定:可能性的條件與政治效力的限制
第Ⅲ部分 對話語的分析
1.審查與塑形
2.宏大話語:“關於對《讀<資本論>》的幾個評註”的若干社會學思考
3.科學性的修辭:對關於孟德斯鳩效用的一種分析的論證
注釋
譯後記

作品目錄

導言
第Ⅰ部分 語言交換的經濟
1.合法語言的生產與再生產
2.價格形成與利潤預期
第Ⅱ部分 言語與象徵性權力
1.權威化的語言:使儀式性話語有效的社會條件
2.制度的儀式
3.認同與表征:對地區觀念進行批判性反思所需要的元素
4.描述與規定:可能性的條件與政治效力的限制
第Ⅲ部分 對話語的分析
1.審查與塑形
2.宏大話語:“關於對《讀<資本論>》的幾個評註”的若干社會學思考
3.科學性的修辭:對關於孟德斯鳩效用的一種分析的論證
注釋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