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性的法史學: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為側重點

解釋性的法史學: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為側重點

《解釋性的法史學: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為側重點》是2005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解釋性的法史學: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為側重點
  • ISBN:7562026769
  • 頁數:483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叢書名:中青年法學文庫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胡旭晟(湖舟),男,1963年12月生,中國致公黨員,湖南益陽人。1980年9月考入人民大學法律系,先後獲法學學士、碩士學位;1987年7月至1994年9月任湘潭大學法律系助教、講師、副教授;1994年9月再次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繼續師從曾憲義教授研習法律史(比較法律文化方向),1997年7月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1997年7月至2001年4月任湘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教授(1999年7月);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法學會副會長、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主要從事法史學、法律文化及法理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學術活動有:發起並共同主持《二十世紀中華法學文叢》(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創辦並主編(前五卷)《湘江法律評論》。已在《法學研究》、《比較法研究》、《中國研究》(日本)、《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15篇),出版《解釋性的法史學》、《法學:理想與批判》、《法治建設論》(合著)、《民事習慣調查報告錄》(聯合點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10萬字)、《近代中國憲政歷程:史料薈萃》(聯合整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43萬字)、《法理學》(主編)等多部著作。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在我們的古典文化中,經學、史學、文學等學術領域都曾有過極為燦爛的成就,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國家的文化傳統一樣,中國古典學術文化的發展並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雖然我們有著漫長的成文法傳統,但以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卻遲遲得不到發育、成長。清末以降,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法律學校的設立,法學才作為一門學科而確立其獨立的地位。然而,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坎坷曲折的歷史終於使法律難以走上坦途,經常在模仿域外法學與注釋現行法律之間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間更索性徹底停滯。先天既不足,後天又失調,中國法學真可謂命運多舛、路途艱辛。
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國策的確立、法律教育的恢復以及法律制度的漸次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十多年來,我國的法學研究水準已經有了長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劇增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樣的成績。不過,至今沒有一套由本國學者所撰寫的理論法學叢書無疑是一個明顯的缺憾。我們認為,法學以及法 制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深層次的理論探索。比起自然科學,法學與生活現實固然有更為緊密的聯繫,但這並不是說它僅僅是社會生活經驗的反光鏡,或只是國家實在法的回音壁。法學應當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須在價值層面以及理論分析上給實在法以導引。在建設性的同時,它需要有一種批判的性格。就中國特定的學術背景而言,它還要在外來學說與固有傳統之間尋找合理的平衡,追求適度的超越,從而不僅為中國的現代化法制建設提供藍圖,而且對世界範圍內重大法律課題作出創造性回應。這是當代中國法學家的使命,而為這種使命的完成而創造條件乃是法律出版者的職責。
“中青年法學文庫”正是這樣一套以法學理論新著為發表範圍的叢書。我們希望文庫能夠成為高層次理論成果得以穩定而持續成長的一方園地,成為較為集中地展示中國法學界具有原創力學術作品的視窗。我們知道,要使這樣的構想化為現實,除了出版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海內外中國法學界的鼎力推助和嚴謹紮實的工作。“廟廊之才,非一木之枝”;清泉潺潺,端賴源頭活水。區區微衷,尚請賢明鑑之。

目錄

總序
第一編 類型與方法
一、“描述性的法史學”與“解釋性的法史學”
二、作為對象和論域的法律文化
三、作為立場和方法的法律文化
四、法律史教學之我見
第二編 關於法的制度及其變遷
五、論法律源於道德
六、五刑溯源:苗民五刑辨
七、中國“五刑”傳統透視
八、試論西漢法制的現實基礎
九、中國古代法結構形式的特點芻議
十、中國近代法制變革之倫理分析
十一、二十世紀前期中國之民商事習慣調查及其意義
第三編 關於法的思想、學說與教育
十二、拾零與隨感:關於中國古代法思想
十三、先秦名家學派法律觀闡釋
十四、試論中國律學傳統
十五、清代法律教育之評估與當今法學教育之改進
第四編關於法文化的精神
十六、無訟:“法”的失落
十七、中國調解傳統研究
十八、試論中國傳統訴訟文化的價值取向
十九、試論中國傳統訴訟文化之特質
二十、試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最高價值
第五編餘 論
二十一、雙百方針與言論自由——以法律文化傳統為視角
二十二、中國法治的思維障礙——從評說葉爾欽交權事件談起
二十三、憑什麼讓民眾相信“法治”?——對二十世紀中國法治歷程的一個反思
二十四、論法治與道德之關係——以法律史為主要視角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