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酲止瀉湯

解酲止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七。具有大補脾腎,解其濕熱之毒之功效。主治酒濕傷睥腎,終年飲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過於泄精,久則脾氣大傷,變成水瀉,一感風寒,遂大瀉不止,如溏如積。

基本介紹

  • 名稱:解酲止瀉湯
  • 出處:《辨證錄》卷七
  • 組成:白朮、山茱萸、茯苓、柞木、黃連、白芍、附子
  • 功用:大補脾腎,解其濕熱之毒
  • 主治:酒濕傷睥腎,終年飲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過於泄精,久則脾氣大傷,變成水瀉,一感風寒,遂大瀉不止,如溏如積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朮一兩,山茱萸一兩,茯苓一兩,柞木五錢,黃連三五分,白芍五錢,附子一分。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多服為佳。或十服之後,改為丸劑,朝夕服三月。

功用

大補脾腎,解其濕熱之毒。

主治

酒濕傷睥腎,終年飲酒,不知禁忌,逞醉入房,過於泄精,久則脾氣大傷,變成水瀉,一感風寒,遂大瀉不止,如溏如積。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辨證錄》:“此方脾腎雙補之藥也。用柞木、黃連以解其酒毒;用苓、術以消其水濕;用芍藥以斂其耗脫之陰;用附子一分,引群藥入腎,以掃蕩其濕熱,而非助其命門之虛陽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