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龍

解海龍

解海龍,中共黨員。現任北京市崇文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組聯部主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中華慈善總會燭光工程常務理事,北京印刷學院客座教授。

解海龍生於1951年,1990年開始關注中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狀況,用相機記錄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龍拍攝的希望工程紀實系列照片(其中有廣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1992年進入《中國青年報》,任攝影記者。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組聯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主任記者、信息中心主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中華慈善總會燭光工程常務理事、北京市攝影家協會理事、北京廣角攝影學會副會長、《大眾攝影》雜誌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海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1年
  • 職業攝影師
  • 主要成就:拍攝希望工程紀實系列照片
  • 代表作品:《大眼睛的希望》
個人履歷,攝影作品,個人榮譽,個人經歷,關注貧困,故事延續,

個人履歷

1958年-1968年 國小、中學讀書
1968年-1971年 海軍北海艦隊後勤部服兵役
1971年-198O年 北京市閥門四廠工人1980年-1984年 北京市半導體器件十廠工人
解海龍解海龍
1984年-1992年 北京市崇文區文化館宣傳部主任
1984年 加入北京廣角攝影學會,曾任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
1985年 加入北京市攝影家協會,曾任第二、三、四屆理事
1986年 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1989年-1991年 在北京郵電學院讀大專
1992年-2OO1年 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
1992年 曾獲中國攝影家協會《開拓杯》組織工作金像獎
1992年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北京、台北、香港展出
1994年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出
1994年 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專題節目介紹
1995年 個人攝影集《我要上學》獲第二屆中國"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1995年 參與《中國三峽》大型畫冊出版工作並有23幅作品入選 獲第二屆中國"國家圖書獎"
1995年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展出
1996年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等地展出
1996年 獲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特殊貢獻獎
1997年 獲中國攝影家協會特別榮譽獎
1998年 獲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
1998年 入圍中央電視台經濟台改革開放20年20人特別節目
1998年 獲全國十佳青年新聞攝影記者稱號
1999年 獲全國十佳廣告攝影師稱號
1999年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加拿大多倫多市展出
2000年 "微笑列車"大型慈善攝影專題展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出
2001年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美國丹佛市展出
2O01年-2002年 中國攝影家協會信息中心主任
2002年-2007年 中國攝影家協會組聯部負責人、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2002年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以中國文聯名義在美國舊金山展出
2002年 參與出版《大眼睛的希望》圖文書籍並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2003年 參與《抗擊非典》大型畫冊出版工作並有多幅作品入選,獲第六屆中國"國家圖書獎"
2004年 隨中國攝影家協會代表團赴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進行友好訪問
2004年 參加紫禁城中外攝影師精品展
2004年 在北京798攝影藝廊舉辦希望工程紀實展
2005年 隨中國攝影家協會代表團赴希臘進行友好訪問並講學
2006年 被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辦)聘為教授
2006年 赴韓國首爾參加攝影交流活動並講學
2006年 在北京佳能藝廊舉辦《加拿大、哥倫比亞冰川行》風光攝影展
2006年 獲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消除貧困獎(義工獎)"
2006年 "大眼睛"參加中國首次華辰2006秋季拍賣會拍出30.8萬元人民幣高價,在西藏援建一所希望國小,同時也為中國紀實攝影在藝術市場上正了名
2007年 赴越南河內參加越南第四屆國際攝影展覽評選
解海龍解海龍
2007年 被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聘為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評審委員
2007年 “大眼睛”編入國小語文課本和高中美術課本
2008年 希望工程攝影紀實作品入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家》大型系列畫冊
2008年 被推薦為2008第29屆奧運會火炬手 2008年 “大眼睛”入編荷賽出版的《回顧》雜誌
2009年 被北京市殘聯授予“助殘公益大使”
2009年 希望工程紀實圖片入編《攝影之友》60年影像經典
2009年 2009中國著作權年會授予“中國著作權產業風雲人物”稱號 [1]
2012.05,不再擔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職務。

攝影作品

解海龍的作品改變了中國貧困地區上不起學的孩子們的命運。只看其作品中的人物,就可知曉,“大眼睛”蘇明娟考上了安徽大學,“大鼻涕”胡善輝當了兵,“小光頭”張天義上了大學。

個人榮譽

1992年獲得中國攝影家協會《開拓杯》組織工作獎,同年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北京、台北、香港展出;1994年入選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專題節目;1995年個人攝影集《我要上學》獲中國圖書獎提名獎;1996年獲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特殊貢獻獎;1997年獲中國攝影家協會特別榮譽獎;1998年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併入圍中央電視台經濟台改革開放20年20人特別節目,同年獲全國十佳青年新聞攝影記者稱號;1999年獲全國十佳廣告攝影師稱號。
解海龍解海龍

個人經歷

關注貧困

著名攝影家解海龍就說了四個字“西部不西”。他對記者說,16年前他曾來到青海,為的是能夠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能夠享受到溫暖的陽光,為此到了湟源、也去了倒淌河,拍了一些片子,並捐助5個孩子上了學,這或許是我與青海的一個緣份。此次能再來青海,感覺到青海變化很大,尤其是攝影節辦得如此大氣,真的讓人非常感慨。藝術是千人看、萬人瞧的,三江源國際攝影節為青海各族人民架起了走向美好生活的橋樑。
大眼睛大眼睛
用自己的照片去改變貧困孩子的命運,著名攝影家解海龍的代表作品——希望工程大眼睛》已經充分詮釋了這一點。這本獲得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特殊貢獻獎的個人攝影集《我要上學》,讓人們感受到了攝影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力和感染力,這就是解海龍的攝影力量。解海龍的希望工程攝影實踐,從多個方面提供給人們認識攝影的社會功用以新的可能性。他在介紹自己的紀實攝影作品時說:在他開始希望工程紀實攝影時,中國內地“有近兩億文盲”,而偏遠地區“每年流失的學生人數也高達四百萬人,其中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又占了四分之一。”面對如此嚴酷的現實,解海龍從1990年初開始,用了十年的時間,行程兩萬多公里,走了中國26個省的128個縣,接觸了100多個學校的上萬名孩子,拍攝了上萬張照片。他要用照片替農村孩子爭取受教育的權利。
作為一個攝影家,解海龍身上所表現出的勇氣、良知與毅力不得不讓人心生敬意,解海龍不僅以他的影像為我們保留了一份珍貴的視覺文獻,推動了全社會關註失學孩子這個嚴重的現實問題,而且還以一個攝影家的實踐,為所有嚴肅的中國攝影家提示了一個方向,提示了作為一個攝影家的基本人道主義價值觀。

故事延續

反映希望工程的《大眼睛》終以30.8萬的全場最高成交價後,拍攝者解海龍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擔心流拍啊”。從口袋裡拎出領帶繫上,記者便來了。“ 他們關心的問題是這錢怎么花,我說我們要在西藏蓋一所希望國小,西藏是攝影人嚮往的地方。”解海龍說,“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通過這次市場的檢驗,我們知道攝影作品的價值被承認了。”十年,行程數萬里,26個省,120多個縣,解海龍戰戰兢兢地把一個“老土破舊”的中國呈現在人們面前,當初他根本沒有想到這些圖片會被人們接納,更不敢想有朝一日會被市場接納,因此,即便拍賣會過去好幾天了,他仍然覺得這件事好像不是真的。每一幅照片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他此次參拍的另外一幅作品的故事發生在山西。解海龍第一次見到段計存老師,曾經以為這小子是個騙子。1992年3月,解海龍走進了山西神峪溝鄉。在這之前,他剛剛與當地縣城的幹部見過面,聽他們講這裡過去的教育狀況是多么糟糕。解海龍理解他們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們想藉助我們改變當地落後的教育現狀,另外一方面他們也怕事情曝光後遭受指責。”於是,解海龍決定自己去山裡面轉轉。那天,有風,地上薄薄的一層雪,村口土路上走著一個農村漢子。解海龍跑過去。這個人大約四十多歲光景,乾瘦,藍布衣,藍帽子,黑布鞋。“老鄉,這附近有學校嗎?”那個人愣了一下,說:“有,跟我走吧。”過河灘,上坡,往一條溝里扎去。長長的山路上只有他和這個漢子兩個人。“多遠?”“不遠。”漢子把解海龍的行李背在自己身上,悶頭走。走了不知有多久,解海龍忍不住又問:“還有多遠?”漢子說:“不遠了,就一袋煙的功夫。”遞給他一支煙。又遞給他一支煙。半盒煙抽光了,還是沒看見學校。解海龍心想:“別是個騙子吧,這荒山野嶺的,他這是要把我往哪領?”不走了,解海龍生氣地說:“到底還有多遠?”漢子連聲道歉,說他就是那個學校的老師,叫段計存,從村口到學校其實有八里地,要翻兩道梁,怕解海龍嫌遠不去,所以說了謊。
解海龍解海龍
終於到了一個山坡上,段計存大喊:“上課了……”從不遠處窪地的窯洞裡冒出了三個孩子。坡上有一個大磨盤,孩子們爬上去,攤開書本。段計存也從身上摸出一本書,開始上課。段計存告訴解海龍,這個村子巴掌大,只有三個該上國小的孩子,因為村子偏,離別的學校遠,所以就在這裡蓋了一所簡陋的國小校,不久前教室塌了,沒錢蓋新的,只好在磨盤上上課。解海龍握著段老師的手,說不出別的話,“謝謝,謝謝你!”這張後來被國內媒體廣泛傳播,也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用,在全國及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的照片,紀錄下的就是段計存老師給三個趴在磨盤上的孩子上課的情景,名叫《全校師生》。
八年後,解海龍重返神峪溝鄉,找到了段計存。那個時候,段老師已經在兩層的新校舍里教課了。段老師興奮地告訴解海龍,那個在磨盤滾子上趴著的小女孩已經被選去新加坡念護士學校了——全縣才選了三個人——還給他寄來了照片。
又過了快六年,解海龍再次踏上了那段“不遠”的山路,又一次見到了段計存老師。段老師說照片裡的小男孩已經在山西婁煩縣稅務局當上了幹部。在早已成為“古董”的大磨盤前,解海龍給段計存13歲的兒子講起14年前他跟一個“農村漢子”的故事,小伙子聽著覺得很新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