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安康牛蹄嶺戰鬥遺址公園

解放安康牛蹄嶺戰鬥遺址公園位於安康東南方,主峰石頭寨標高661.4米,它由大、小牛蹄嶺兩座毗鄰的山組成。安康城就在山腳和漢江之間,308省道東西貫通。牛蹄嶺是陝南的軍事戰略要地,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安康牛蹄嶺戰鬥遺址公園
  • 外文名:Liberation Ankang Niu Ling battle site park
  • 位於:安康東南方
  • 標高:661.4米
牛蹄嶺位於安康東南方,因其貌似牛蹄而得名。它南依峰巒疊嶂的大巴山,北臨滔滔漢江,東靠黃洋河,主峰石頭寨標高661.4米,它由大、小牛蹄嶺兩座毗鄰的山組成。大、小牛蹄嶺、塔梁、文武山自東南向西北,巍峨起伏,構成安康城天然屏障。安康城就在山腳和漢江之間,308省道東西貫通。牛蹄嶺是陝南的軍事戰略要地,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1949年4月20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蔣介石的百萬大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即將取得勝利。但是國民黨並不甘心失敗,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胡宗南集團放棄死守西安,從關中北部南撤,以陝南、隴西為防禦重點,確保西北,屏障西南,並準備在形勢不利時經漢中退踞四川。為此,胡宗南先後向安康增派九十八軍、二十七軍、六十九軍,由新編第3軍軍長盛文指揮,制定了“鞏固安康外圍,確保漢中”的防禦策略。 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徹底粉碎胡宗南的企圖,積極策劃陝南戰役,1949年5月22日,新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轄五十五師、五十七師)自湖北鄖西出發,開始西進作戰,不到兩個月,先後突破敵軍三道防線,連克白河、竹溪、平利三城,直逼安康。牛蹄嶺是安康外圍防線的主要陣地,早在1947年,國民黨軍隊就在此構築環形工事。人民解放軍解放平利後,胡宗南深恐解放軍乘勝進占安康,將第三軍主力二五四師和六十九軍主力部署在大牛蹄嶺,二十七軍主力部署在小牛蹄嶺,第三軍三三五師和二十七軍三十一師擔任牛蹄嶺外圍防禦(包括安康城),又從漢中調來一個機械化炮團配置於漢江北岸。
7月22日,十九軍發起解放安康的戰鬥,當天下午二時,五十五師163團在安、平交界的狗背關、藥王寨一帶擊潰阻截我軍前進的國民黨三十一師九十三團兩個營,並配合我軍左側部隊沿太平寨直插八道河,殲敵一個連、一個炮兵排,又乘勝夜襲草廟梁,控制縣河口。23日二十三時我軍向大小牛蹄嶺主陣地發起進攻。五十五師163團經縣河口繞到牛嶺坡根,沿牛嶺溝攀岩而上攻打小牛蹄嶺,五十五師164團經羅家山要攻打大牛蹄嶺,五十五師165團由毛壩子攻奪漫坡梁,以清掃牛蹄嶺以西外圍陣地,以保證主力部隊左翼安全,五十七師170團和安康軍分區獨立團,掃清牛蹄嶺以東外圍陣地,以保證主力部隊右翼安全。 24日零時進攻牛蹄嶺戰鬥打響,我軍三面夾擊,經過1個多小時激戰,占領了小牛蹄嶺。敵軍組織強大兵力多次反撲,我軍官兵奮勇抗擊,打退敵軍五次進攻,後因傷亡過重,彈藥不足暫時退出小牛蹄嶺。凌晨四時,我軍163團一個營又從正面攻打小牛蹄嶺,經過反覆爭奪,在五十七師169團的配合下,打得敵人傷亡大半,大敗而退,與此同時我軍164團和敵人在大牛蹄嶺展開了殊死的爭奪戰,並取得勝利。19時,敵軍向安康逃竄,25日拂曉解放軍進到安康老城西關,上午11時進入新城,此時敵軍主力撤至漢江北岸,我軍奉命停止進攻,並主力東移至平利休整。 牛蹄嶺戰鬥是十九軍西進陝南打的最激烈最艱苦的一場山地爭奪戰,戰鬥持續近四十個小時,主陣地反覆爭奪數十次,戰鬥最激烈時,不論炊事員飼養員、通訊員,還是機關幹部都拿起武器投入戰鬥,十九軍軍長劉金軒,政委汪鋒親臨前線指揮。這次戰鬥擊敵2500餘人,我軍亦付出傷亡1300餘人的沉重代價。五十五師164團副團長孟俊岐同志就是在這次激戰中光榮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