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蟾科

角蟾科是原始無尾兩棲類(archaeobatra chians)中物種和形態多樣性最豐富的一個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角蟾科
  • :動物界
  • :脊索門
  • 亞門:脊索亞門
  • :兩棲綱
  • :角蟾科
簡介,相關,

簡介

角蟾科Megophryidae。該科由亞洲原隸鋤足蟾科的全部屬種組成。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中國西部向東至東南亞的菲律賓群島直至蘇達群島(SundaIslands)的廣大區域。

相關

對採集於湖南桑植縣天平山的角蟾標本(CIB200078)與同域分布的相近種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 Shen,1994)標本及其他相近種標本比較後發現,該角蟾標本在形態上明顯不同於其他物種。其形態特徵與尾突角蟾相比:體形小,體長54.7mm;上眼臉外緣三角形突起小;體腹面後部有斑點;犁骨棱弱,末端不膨大,也無犁骨齒;雄性第一、二指背面黑婚刺相對較大,有聲囊。與棘指角蟾相比:肛孔上方有一個向後突出的尾突,腹面觀可見;雄性第一、二指背面黑婚刺相對較小而密。故將其訂為新種:桑植角蟾Megophrys sangzhiensis sp.nov
報導了角蟾科一新亞種,該亞種具角蟾屬特徵,與峨眉角蟾種組中的炳靈角蟾(Megophrysbinlingensis)形態特徵最為相近,但與該組成員又有明顯區別,被命名為炳靈角蟾梵淨山亞種(M.b.fanjingmontis subsp.nov.)。本亞種主要鑑別特徵為犁骨棱較弱,後端無犁骨齒,上頜有細齒;第一、二指上婚刺細密,趾側緣膜窄;體腹面斑少,兩側黑褐色長形斑明顯;體型較大,雄性頭體長大於60.00 mm;趾間具1/3蹼。更多還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