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角蟾

張氏角蟾

張氏角蟾,角蟾科角蟾科物種,生活于海拔700~1000米的林區溪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張氏角蟾
  • 拉丁學名:Megophrys zhangi Ye, C.-y., and L. Fei .,1992.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亞目:變凹型亞目
  • :角蟾科
  • 亞科:角蟾亞科
  • :角蟾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種群狀態,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33~37mm。頭頂較平,頭長寬幾乎相等;吻部呈盾形,吻端顯著突出於下唇,吻棱成稜角狀,頰部幾乎垂直;鼓膜近圓形,有耳柱骨;上頜有齒,犁骨棱明顯,後端具細齒。皮膚較光滑;上眼瞼小疣多,外緣無錐狀疣,簾狀膚褶清晰;腋腺小,位於胸側,股後腺明顯,白色;四肢背面具細膚棱。前肢細,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脛長約為體長之半,左右跟部略重疊;趾側具緣膜,趾間幾乎無蹼。背面黃褐色,兩眼間有鑲淺色細邊的三角形褐黑色斑,唇緣有褐黑色縱紋;體兩側各有一條深色細縱紋;股、脛部各有3~4條深色橫紋;體腹面咽喉部褐色,胸、腹部深色碎斑顯著。雄蟾第一、二指有灰色細密婚刺,有內聲囊。

生長環境

該蟾生活於喜馬拉雅山聶拉木縣海拔700~1000m林區的流溪邊及其附近。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分布區狹窄,其種群數量較少。受脅等級:汪松等(2004)建議列為易危VU。

分布範圍

西藏(聶拉木)。
張氏角蟾地理分布圖張氏角蟾地理分布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