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鬥雞(一作雞斗)偶作

《觀鬥雞(一作雞斗)偶作》作者韓偓,唐末詩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鬥雞(一作雞斗)偶作
  • 作者:韓偓
  • 時代:唐末
  • 體裁:詩詞
詩詞正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何曾解報稻粱恩,金距花冠氣遏雲。白日梟鳴無意問,唯將芥羽害同群。

作品鑑賞

鬥雞這種遊戲,盛唐時即有之,而到了晚唐,則更為“有閒”人喜愛。韓偓觀看鬥雞,雞雞相殘的形象深刻觸發了其胸中積鬱,便寫成了這首諷指頗廣的絕句。
這首詩歌在藝術上的顯著特點,是成功地運用象徵的手法來反映現實社會,從而擴展了詩的容量。當代詩人艾青曾說過:“象徵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間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這首絕句通篇用相鬥之雞來象徵割據一方的藩鎮軍閥,尖銳而辛辣地嘲諷和鞭撻了他們只知對內爭權奪利、殘民逞強,對外卻不思抵抗異族侵擾。首句“何曾解報稻粱恩?”落筆便嚴正地向毫無人性的藩鎮勢力發出質疑,說明人民以血汗換來的勞動成果養活了他們,但是他們卻根本不思、也不“解”報恩,這就寫出了藩鎮勢力的忘恩負義。次句“金距花冠氣遏雲”是極寫藩鎮勢力的好鬥性。為了爭權奪利,他們不措在最大限度上以“金距”、芥羽”傷人;為了壓倒政敵,他們往往會因些須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宛若“花冠”,趾高氣揚,不可一世。這裡可以看出,詩的前兩句主要描寫的是藩鎮勢力對內的表現。詩的後兩句則著重寫這些藩鎮軍閥對待外來侵略者的態度。對內,他們是寸土不讓,寸權必奪;然而,當外部敵人“梟鳴”於國土之上、危及社稷時,他們卻“無意”過問。他們惟一的本事,就是處心積慮地用“芥羽”等暗算手段去傷害對方。總之,這首詩實際上是從兩個不同的側面對藩鎮勢力的氣焰和心靈進行了雕鏤。由於象徵手法的成功運用,所以,所託之物物象鮮明,所言之志情激語憤,顯得內涵頗深,耐人回味。
這首詩在題材的選擇、構思立意、意境創造等方面都別具一格,它在歷代詠雞詩中,成為“百雞圖”中之佳作,廣為傳誦。

作者簡介

韓偓(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公元889年(龍紀元年)登進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遷左諫議大夫。公元901年(天復元年),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黃巢起義軍入長安,從昭宗至鳳翔,升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深得昭宗信任,欲拜相,固辭不受。為人正直,因忤朱溫,兩遭貶謫。又詔復為翰林學士,懼不赴任,入閩依王審知。韓偓十歲能詩,其詩工於七言近體,詞彩綺麗,悱惻柔婉。部分詩作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所著《香奩集》多寫閨中艷情,有“香奩體”之稱。有《玉山樵人集》。《全唐詩》錄存其詩四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