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陝西省武功縣觀音寺)

觀音寺(陝西省武功縣觀音寺)

觀音寺原名白雲寺位於陝西省武功縣小村鎮寺背後村,祀奉著白雲菩薩。其始建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由秦王朱樉敕建,迄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村以寺名,所以觀音寺所在的村,自古以來就叫寺背後村,歷史悠久,規模宏大,聲譽極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寺
  • 原名:白雲寺
  • 歷史:500年
  • 始建時間:明正德十三年
建築特色,結構布局,白雲古塔,歷史,詩歌描述,

建築特色

結構布局

觀音寺坐北向南,山門內西邊是鼓樓,東邊是鐘樓,古色古香,山門是三開間的牌坊,中間正門的三個大字“觀音寺”的牌匾金碧輝煌,特別引人注目。
進入山門後,前殿是“天王殿”,是彌勒佛和四大天王還有韋陀菩薩。中殿是觀音殿,是觀音菩薩,主持釋傳續大師親筆題寫的“觀音殿”幾個大字,字型遒勁,熠熠生輝。在觀音殿的前邊,靜臥著鎮寺之寶——古鐘。明正德年間朱元璋次子秦王敕命建寺鑄鐘,乞佑國泰民安,距今有近505年的歷史了。觀音寺主持人釋傳續講解,古鐘銘文中有這樣的字句“有寺無鐘,何以利生?有鐘有寺,焉能怫亂?鐘寺雙賜,可為行化四方,利生諸郡”,這說明觀音寺的敕建,寄寓著當時人們對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的祈盼和嚮往。穿過觀音殿後是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和十八羅漢,還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白雲古塔

寺內有一塔名曰——白雲塔,又名釋迦文佛舍利寶塔,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古塔位於寺內觀音殿和大雄寶殿之間,塔身為覆缽狀,下部六角形雙重須彌座,塔身以上為折邊四方形塔肩,上為“十三天”相輪,並覆蓋華蓋,頂置蓮座,寶珠式塔剎。高約十五米,呈葫蘆狀,全部用青磚砌成,中部面南鑲嵌石碣“釋迦文佛舍利寶塔”,字型遒勁有力,“柳體”的風韻。
白雲塔白雲塔
古塔腰身中部偏上的西北側,有一棵古柏盤根錯節,長在古塔的磚縫裡,已有數百年的樹齡。可能由於缺少水分的緣故,她的枝條略顯單薄,雖然弱小但枝葉翠綠、婆娑多姿,別有一番風韻。仔細看來,這座古塔恰似觀世音菩薩手中的水淨瓶。這株蒼老的古柏倒很像插在水淨瓶中的楊柳枝。相傳水淨瓶的甘露水、楊柳枝具有起死回生之效。生長在水淨瓶塔上的翠柏,分明寓意佛法廣大,菩薩為世人消災祛病、播灑福澤,保佑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真是鬼斧神工、自然造化、妙趣天成。

歷史

觀音寺地處商周時期青龍關故址之東南,與道教聖地望仙宮南北相對,北倚莽原,南臨渭水,是山水俱陽的風水寶地。正是:仰觀寶塔映日月,俯聽渭河水潺潺。

詩歌描述

張凌元 書
喇嘛浮屠唐朝建,釋迦文佛舍利銘。
柏葉蒼青楊樹柳,寶甁凌似淨神瓶。
千年渭水觀音院,詠賦弘德念聖經。
鐘寺雙福祥共映,古剎光耀禪曲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