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圖(清代袁江創作絹本設色畫)

觀潮圖(清代袁江創作絹本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觀潮圖》是清代袁江創作的絹本設色立軸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遠山連綿起伏,近處江面遼闊,波濤洶湧,江上船隻往來。岸邊,樹木濃密陰鬱,樓閣台榭臨江于山石之上。用筆工細,幽雅華麗,體現了袁江山水畫和界畫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潮圖
  • 外文名:Watching the Tide
  • 作者:袁江
  • 創作年代:清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絹本
  • 作品幅式:立軸
  • 規格:縱97厘米,橫131厘米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觀潮圖》《觀潮圖》
圖中遠山連綿起伏,近處江面遼闊,波濤洶湧,江上船隻往來。岸邊,樹木濃密陰鬱,樓閣台榭臨江于山石之上。
畫面左下角繪江岸的山崖,崖石多孔竅,似由多年水流沖蝕而成。崖上有一樓閣,是為觀潮之絕佳地。山崖上有幾叢矮樹。崖下繪錢塘江,江面開闊,對岸山影依稀可辨。江中有舟船在行駛,江水似乎平靜。然仔細觀之,可以見到數道潮水已經開始奔涌,仿佛水下有蛟龍遊動。

創作背景

此圖為袁江的早期作品,描繪錢塘大潮的壯闊景色。浙江錢塘江因其特殊的地理形勢形成異常壯觀的大潮汛,觀潮成為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此圖是以錢塘江漲潮的自然現象為依據並展開想像而創作的界畫。

藝術鑑賞

構圖

袁江在《觀潮圖》創作中,採用山水畫通常用的構圖形式,以山水景致占有畫面絕大部分,然而作者並沒有忽略了他的創作本意,即表現樓閣的意境,他將富麗堂皇的樓閣,精心地安置在畫面的最高位置,還有樓閣中的觀潮人物,這樣既突出此畫的主題,而且又能從微觀上欣賞樓閣和閣內人物的每一細節部分,可謂作者獨具匠心。

技法

畫面上遠處群山亘綿,一片迷霧茫茫,僅露出一些山頭,在雲水中或現或隱。近處高山,突兀起伏,山勢險峻而莊重。山間松柏和雜木叢生,花草遍山,在山頂平坡處展現了一座寬敞豪華殿宇式建築,殿堂內數位高士正在興致勃勃地觀看山下的波濤洶湧的江海和一條條在波濤上下顛波的帆船。人物雖小,但身姿、動態和細節刻畫生動具體,大約都已進入意遠神馳的境況之中。水面上波濤滾滾,濕氣瀰漫,浪花迭起。畫家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捷速的筆觸,抓住了瞬息萬變,稍縱即逝的水的形態,用淡墨線勾出來龍去脈,然後用淡墨渲染出凹凸的關係,再施以淺設色。山石形貌奇特,輪廓粗壯,對山石雖未過多的使用皴擦法,但由於其堅實的勾勒功力和嫻熟的運筆技藝,使山石雄偉的氣質和堅硬的質地得到了充分的顯示。至於對結構複雜的樓閣的描繪,能有條不紊處理好建築物上所有線條之間的關係,能做到盡精入微,準確無誤,使複雜的造型結構顯得十分輕鬆自然。用色瑰麗明快,頗為醒目。充分顯示作者的技巧和雅俗共賞的繪畫風格。

作品評價

中國國家畫院畫家、副研究員徐沛君:畫家繪平台樓閣,合乎規矩;繪潮水波浪,線條一絲不苟;繪遠山,則寫其淡遠之形態,筆法帶有一些寫意的味道。整幅作品景物描繪精細入微而整體布局大氣磅礴,設色妍秀濃麗而不虛浮華艷,頗有宋代院畫之餘韻。

作者簡介

袁江(約 1671—1746年以後),字文濤,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擅畫山水樓閣。早年師法仇英,中年時曾得無名氏畫譜,技藝大進。其界畫在清代被推為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