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梁漱溟讀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

抗戰爆發後,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使對梁漱溟抗戰前途感到悲觀,同時又想對中國共產黨作一考察。於是,梁漱溟產生了赴延安見毛澤東的念頭。經蔣介石同意,中共方面表示歡迎,梁漱溟便很快成行。1938年1月5日,梁漱溟由西安前往延安,1月25日返回,往返共三個星期。在延安,毛澤東不僅設宴招待了梁漱溟,臨走時又為梁送行,而且進行了6次長時間的交談。有兩次竟通宵達旦。他們談的內容很多,主要的歸納如下。
梁問:造成1927年後國共兩黨分裂、鬥爭的客觀因素是什麼?毛答:大致分為國內的因素、國際的因素。如國際的因素,那時各帝國主義同懼中國的赤化,他們可以統一起來。於是他們就來分化中國內部,使國共分裂。但到今天則相反。今天國際上有侵略的日德意一邊,有反侵略的英美法一邊,因統一不起來,他們就不能共同來對付中國。日本的侵略逼成中國的團結,反侵略者則不願中國再有內戰,處處從正面助成我們的團結。1936年西南“兩廣事件”和“雙十二事變”時,英美友人的心理及其活動,就是最好的例證。毛澤東說:這就是今昔客觀因素的不同。由於這些因素(國際的加國內的),他相信國共前途只會團結,不會分裂。
關於抗戰前途問題,梁漱溟說出了自己的失望和悲觀。中國的前途如何?中華民族會亡嗎?他說,到延安就是專程討教的。毛澤東十分耐心地聽他把話說完後,面帶笑容,斬釘截鐵地回答:中國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觀,應該非常樂觀!最終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只能是這個結局,別的可能沒有!接著毛澤東分析了國內、國外,敵、我、友三方力量的對比,強弱的轉化,戰爭的性質,人民的力量等等,使梁漱溟十分信服。毛澤東這次談的“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觀點,即是不久後他寫成的《論持久戰》一書的主要論點。
談到如何建設一個新的中國問題,毛澤東和梁漱溟分歧很大。毛澤東事先用一天時間讀了梁漱溟著的幾十萬字的《鄉村建設理論》一書,這是梁在談話前送給毛的。毛澤東作了許多摘錄。毛澤東對梁漱溟說,你的著作對中國社會歷史的分析有獨到的見解,但你的主張總的來說是走改良主義的路,不是革命的路。改良主義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的社會需要徹底的革命。革命怎樣才能徹底?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是在對中國社會進行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分析、估計後,從這一基本分析、估計得出的力量對比出發,來確定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毛澤東十分強調階級和階級鬥爭的作用,梁漱溟不同意的正是這一點。他爭辯說,中國社會與外國社會不同。在歷史上,外國的中古社會,貴族與農民階級對立鮮明,但中國的中古社會貧富貴賤不鮮明、不激烈、不固定。有句老話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自當強。”因此中國社會階級分化和對立也就不鮮明、不激烈、不固定。根據這種分析,梁漱溟提出“倫理本位”、“職業分途”8個大字。“倫理本位”是指中國家庭和社會的重要原則,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親朋善友等等,即注重義務。“職業分途”,就是社會分工,人人盡責,做好本行,則社會就能穩定、發展。這一次,梁漱溟講了許多,毛澤東耐心聽著,有時插話。毛澤東強調說,中國社會有著特殊性是對的,但中國社會卻同樣有著與西方社會共同性的一面。毛說梁的觀點太看重了中國特殊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共同性即一般性的一面。梁則說毛是太看重了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了特殊性的一面。兩人相持不下,誰也沒有說服誰。
毛澤東和梁漱溟之間雖然存在著重要分歧,但毛澤東政治家的風貌和氣度,給梁漱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致使他終生難忘。梁漱溟結束對延安的訪問要返回西安去了。臨別時,毛澤東對梁漱溟說:我對你說一句要緊的話,要貢獻你一句要緊的話。恩格斯寫了一本書,叫《反杜林論》。你要讀讀《反杜林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