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松花變蛋

西鄉松花變蛋

西鄉松花變蛋,可稱得上我國松花變蛋的“狀元”之一,產於陝南西鄉縣是陝西獨具風味的傳統名特產品,,當地有“離了松花蛋不成席”之說。

西鄉松花變蛋是陝西獨具風味的傳統名特產品之一,特點是易剝易取,手搖有顫動感,剝去蛋殼,晶瑩油潤,呈透明的茶褐色,形似琥珀,具有彈性,表面滿布美麗的晶狀松枝花紋,蛋黃略帶溏心,外圈墨晶,內呈橘紅,油亮照人,層次分明,味道鹹淡適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鄉松花變蛋
  • 外文名:xi xiang sōng huā bian dàn
  • 產地陝南西鄉縣
  • 傳說:“離了松花蛋不成席
  • 起源:源於清乾隆年間
  • 歷史:200餘年
  • 特點:易取易剝等
  • 主要原料:鴨蛋  純鹼 食鹽 綠茶 松柏灰等
  • 食用功效:潤喉,去熱,醒酒,去大腸火
傳說,歷史記載,特點,

傳說

相傳,皮蛋最早始於鴨群雲集的太湖之濱。在數百年前,太湖邊有一集鎮,有戶人家蓋了新房,屋後有一石灰坑沒有填平,晚上鴨子從湖中歸來,就在這裡下蛋。久而久之,後來被主人發現,剝開蛋殼一看,蛋白蛋黃都凝固,且有松針狀花紋,用嘴一嘗,雖有點澀口,但味道鮮香,別有風味。他想如果石灰中拌點鹽,去掉澀味,不是更鮮美可口了嗎?經反覆試驗,果然成功了,取名湖彩蛋,倍受人們歡迎。於是民間用石灰、食鹽、茶葉、桑樹柴灰做輔料製作皮蛋蔚然成風。當時在該鎮經商的西鄉籍秦姓商人,將此法帶回家鄉,結合西鄉實際情況,加以改進,風味更佳,並易名為松花變蛋,流傳至今。

歷史記載

西鄉松花蛋,據記載,源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距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秦姓商人將醃製皮蛋之法傳人西鄉後,最初有私人商號“天生法”、“天同心”和“蘭芝軒”等作坊生產,製作。惟以“蘭芝軒”製作的松花蛋,質優味佳,受人歡迎。舊《西鄉縣誌》記載:“松花蛋又名皮蛋,加松枝灰制,若加竹葉、桃花灰亦可顯出松花,以溏心最有名。行銷秦都、漢口等地。售者裹以稻草,五枚一串,繁如連珠,攜帶甚便,商旅過縣者無不購之”。這裡古時交通不便,農家鴨蛋多供自食,禽蛋旺季,無法貯存,每於春、秋加工皮蛋,旺為淡存,終年享用。並作為商品遠近暢銷,久而久之,形成漢中特產。

特點

蛋體離殼,易取易剝,以手搖之,有顫動感;
剝去蛋殼,晶瑩油潤,呈透明的茶褐色,形似琥珀,具有彈性,表面滿布美麗的晶狀松枝花紋;
蛋黃略帶溏心,外圈墨晶,內呈橘紅,油亮照人,層次分明;鹹淡適宜,柔軟細膩,滑潤爽口,回味無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