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鼠疫

2010年9月23日,西藏朗縣拉多鄉發現一起疑似人間鼠疫疫情。綜合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結果,專家確認此次疫情為一起肺鼠疫疫情,截至目前為止,5人發病,其中1人死亡。首例病例可判定為腺鼠疫繼發肺鼠疫死亡,其餘4名病例均為肺鼠疫,為直接接觸首發病例感染。現4名病例均被隔離治療。目前,除1例病例病情危重外,其餘病例病情暫時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鼠疫
  • 外文名:plague
  • 發病地區西藏朗縣
  • 發病時間:2010年9月23日
事件介紹,鼠疫相關資料,歷史資料,

事件介紹

疫情發生後,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衛生部高度重視,區、地、縣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有關專家已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管理、疫源地處理等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當地民眾生產生活秩序正常。衛生部門提醒,9月18日以後曾到過該地區的人員,如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速到當地疾控機構就診。

鼠疫相關資料

鼠疫
鼠疫(plague)是鼠疫桿菌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1992年全世界報告發生人間鼠疫的有巴西、中國馬達加斯加、蒙古、緬甸秘魯、美國、越南及薩伊等9個國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為8.7%。
【鼠疫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當每公頃地區發現1至1.5隻以上的鼠疫死鼠,該地區又有居民點的話,此地爆發人間鼠疫的危險極高。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因肺鼠疫可通過飛沫傳播,故鼠疫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後或被蚤吸血時才起傳染源作用。三種鼠疫類型可相互發展為對方型。
(二)傳播途徑: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當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後,細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當蚤再吸入血時,病菌隨吸進之血反吐,注入動物或人體內。蚤糞也含有鼠疫桿菌,可因搔癢進入皮內。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少數可因直播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或病獸的皮、血、肉經破損皮膚或黏膜受染。肺鼠疫患者可借飛沫傳播,造成人間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無性別年齡差別。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徵
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許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長期持續存在。人間鼠疫多由野鼠傳至家鼠,由家鼠傳染於人引起。偶因狩獵(捕捉旱獺)、考查、施工、軍事活動進入疫區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區籍交通工具向外傳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節性與鼠類活動和鼠蚤繁殖情況有關。人間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後流行。
4、隱性感染在疫區已發現有無症狀的咽部攜帶者。
【鼠疫症狀體徵】
潛伏期:腺型2~8天;肺型數小時至2~3天;曾經預防接種者可延至9~12天。
1、輕型 有不規則低熱,全身症狀輕微,局部淋巴結腫痛,偶可化膿,無出血現象,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2、腺型 最多見,常發生於流行初期。急起寒戰、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皮膚瘀斑、出血。發病時即可見蚤叮咬處引流區淋巴結腫痛,發展迅速,第2~4天達高峰。腹股溝淋巴結最常受累,其次為腋下、頸部及頜下。由於淋巴結及周圍組織炎症劇烈,使患者呈強迫體位。如不及時治療,腫大的淋巴結迅速化膿破潰、於3~5天內因嚴重毒血症、繼發肺炎或敗血症死亡。治療及時或病情輕緩者腺腫逐漸消散或傷口癒合而康復。
3、肺型 可原發或繼發於腺型,多見於流行高峰。肺鼠疫發展迅猛,急起高熱,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發病數小時後出現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轉為大量鮮紅色血痰。呼吸困難與發紺迅速加重。肺部可以聞及濕性囉音,呼吸音減低,體徵與症狀常不相稱。未經及時搶救者多於2~3天內死於心力衰竭、休克。患者臨終前高度發紺,皮膚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稱。
4、敗血症 可原發或繼發。原發者發展極速,全身毒血症症狀、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及出血現象嚴重。患者迅速進入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搶救不及時常於24h至3天內死亡。
5、其他少見類型 ①皮膚型。疫蚤叮咬處出現疼痛性紅斑,迅速形成皰疹和膿皰可混有血液,亦可形成癤、癰。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圍暗紅,底部為堅硬的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皰疹,類似天花或水痘。②眼型。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結膜充血、腫痛甚至形成化膿性結膜炎。③咽喉型。病菌由口腔侵入,引起急性咽炎及扁桃體炎,可伴有頸淋巴結腫大,亦可為無症狀的隱性感染,但咽部分泌物培養可分離出鼠疫桿菌,多為曾接受預防接種者。④腸炎型。除全身症狀外,有嘔吐、腹痛、腹瀉、里急後重及黏液便、糞便中可檢出病菌。⑤腦膜炎型。可為原發或繼發,有明顯的腦膜刺激症狀,腦脊液為膿性,塗片及培養可檢出鼠疫桿菌。
早期診斷尤其是首例患者的及時發現對鼠疫的防治至關重要。在流行區,流行初期或散發性不典型病例尤應特別注意。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及典型臨床表現,一般即可作出診斷。輕型病例需與急性淋巴結炎、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兔熱病等區別。對可疑患者需進行細菌學或血清學檢查,檢出鼠疫桿菌是確診的最重要依據。
【鼠疫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2~5日。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2~7天;原發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僅數小時;曾預防接種者,可長至12天。
臨床上有腺型、肺型、敗血型及輕型等四型,除輕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狀大致相同。
腺鼠疫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狀外,以急性淋巴結炎為特徵。因下肢被蚤咬機會較多,故腹股溝淋巴結炎最多見,約占70%;其次為腋下,頸及頜下。也可幾個部位淋巴結同時受累。局部淋巴結起病即腫痛,病後第2~3天症狀迅速加劇,紅、腫、熱、痛並與周圍組織粘連成塊,劇烈觸痛,病人處於強迫體位。4~5日後淋巴結化膿潰破,隨之病情緩解。部分可發展成敗血症、嚴重毒血症及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用抗生素治療後,病死率可降至5~10%。
肺鼠疫是最嚴重的一型,病死率極高。該型起病急驟,發展迅速,除嚴重中毒症狀外,在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劇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痰;呼吸急促,並迅速呈現呼吸困難和紫紺;肺部可聞及少量散在濕羅音、可出現胸膜摩擦音;胸部X線呈支氣管炎表現,與病情嚴重程度極不一致。如搶救不及時,多於2-3日內,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敗血型鼠疫又稱暴髮型鼠疫。可原發或繼發。原髮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強,所以發展極速。常突然高熱或體溫不升,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無淋巴結腫。皮膚黏膜出血、鼻衄、嘔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病死率高達100%。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紫紺、壞死,故死後屍體呈紫黑色,俗稱“黑死病”。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發展而來,症狀輕重不一。
輕型鼠疫又稱小鼠疫,發熱輕,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偶見化膿。血培養可陽性。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其他少見類型
1.皮膚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膚出現痛疼性紅斑點,數小時後發展成水泡,形成膿皰,表面復有黑色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基底為堅硬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膿皰,類似天花,有天花樣鼠疫之稱。
2.腦膜腦炎型多繼發於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現腦膜腦炎症狀、體徵時、腦脊液為膿性,塗片或培養可檢出鼠疫桿菌。
3.眼型病菌侵入眼結膜,致化膿性結膜炎。
4.腸炎型除全身中毒症狀外,有腹瀉及粘液血樣便,並有嘔吐、腹痛、里急後重,糞便可檢出病菌。
5.咽喉型為隱性感染。無症狀,但從鼻咽部可分離出鼠疫桿菌。見於預防接種者。
【鼠疫的預防】
嚴格控制傳染源
1.管理患者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立即按緊急疫情上報,同時將患者嚴密隔離,禁止探視及病人互相往來。病人排泄物應徹底消毒,病人死亡應火葬或深埋。接觸者應檢疫9天,對曾接受預防接種者,檢疫期應延至12天。
2.消滅動物傳染源:對自然疫源地進行疫情監測,控制鼠間鼠疫。廣泛開展滅鼠愛國衛生運動。旱獺在某些地區是重要傳染源,也應大力捕殺。
3.切斷傳播途徑:滅蚤必須徹底,對貓、狗,家畜等也要噴藥;加強交通及國鏡檢疫對來自疫源地的外國船隻、車輛、飛機等均應進行嚴格的國境衛生檢疫,實施滅鼠、滅蚤消毒,對乘客進行隔離留檢。
保護易感者
1.預防接種自鼠間開始流行時,對疫區及其周圍的居民、進入疫區的工作人員,均應進行預防接種。常用為EV無毒株乾燥活菌苗,皮膚劃痕法接種,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獲免疫。一般每年接種一次,必要時6個月後再接種一次。我國新研製的06173菌苗免疫動物後產生F1抗體較EV株效果高1倍。
2.個人防護進入疫區的醫務人員,必須接種菌苗,兩周后方能進入疫區。工作時必須著防護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鏡、穿膠鞋及隔離衣。接觸患者後可服下列一種藥物預防,四環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鏈黴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連續6天。
預後
以往腺鼠疫的病死率自20%~70%不等,自套用抗菌藥物後,病死率已降至5%左右。肺型、敗血症、腦膜型等鼠疫患者在未接受特效治療時幾乎無一倖免,如及早積極處理,則每可轉危為安。

歷史資料

1911年初,中國黑龍江哈爾濱出現首例肺鼠疫。
1911年12月,死亡人數五十餘人,鼠疫進入爆發期。
1912年1月8日,死亡人數達到150人。
1921年,伍連德博士和伯力士醫生在哈爾濱鼠疫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
2006年7月31日至10月8日,剛果共報告疑似肺鼠疫626例,其中死亡42例。
2008年9月26日,西藏林芝地區朗縣近日發生一起人間鼠疫疫情,2人因感染肺鼠疫型鼠疫死亡。
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子科灘發現肺鼠疫疫情,確診病例12例,其中首例死亡病人是1名32歲的男性牧民,其餘11人主要為死者親屬。
2009年8月2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已確診病例12例,其中2例死亡。青海省已對疫源地依法封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2009年8月3日,青海肺鼠疫死亡人數增至3人,其他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情危重,1例患者較重,其餘患者病情基本穩定,來自國家和青海省的臨床醫學專家繼續進行醫療救治。
2009年8月8日20時開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肺鼠疫疫情解除。
2010年9月23日,西藏自治區朗縣拉多鄉發現一起疑似人間鼠疫疫情。綜合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結果,專家確認此次疫情為一起肺鼠疫疫情,截至目前為止,5人發病,其中1人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