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門鎮

大興區西紅門鎮地處京南,大興的最北部,北與豐臺接壤,南臨大興黃村衛星城,是北京的南大門,大興的北大門。南北走向的京開、京良兩條國家幹道與鎮內四縱四橫自建道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大興區西紅門鎮成為京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紅門鎮
  • 別名:大興區人民政府西紅門地區辦事處
  • 行政區類別:北京城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大興區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0076
  • 地理位置:北京市南郊平原,大興區最北部
  • 面積:31.2平方公里
  • 人口:戶籍人口2.5萬餘人
  • 方言:國語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團河行宮 西紅門清真寺
  • 機場:首都機場 南苑機場
  • 火車站:北京站 北京西站
基本概述,歷史文化,交通地位,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工業區建設,新建工業區概況,招商引資,房產建設,社會保障,教育事業,行政區劃,城鎮發展,旅遊景點,

基本概述

大興區西紅門鎮地處京南,北與豐臺接壤,南臨大興黃村衛星城,是北京的南大門。鎮域面積31.2平方公里,有漢、回、滿三個主要民族,人口5.5萬(其中戶籍人口2.5萬人),下轄27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
西紅門鎮地圖

歷史文化

大興西紅門的成村,可上溯到唐代,至今有千年歷史。早期曾名西綦村、千戶屯。元代是“下馬飛放泊”的狩措區,至明永樂年間起為皇家獵苑“南海子”的西門,故而得名。
西紅門鎮西紅門鎮
歷史積澱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現代教育,發展到與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聯合辦學,建成九年一貫制的興海學校,進而成立北京城市學院城南分校。西紅門已形成了自幼兒教育、國小、中學、職高到大學的教育體系,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奠定了人傑地靈的基礎,西紅門成了文化之鄉。

交通地位

南北走向的京開、京良兩條國家幹道與鎮內四縱四橫自建道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優越的地理位置使西紅門鎮成為京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
2000年,大興區撤縣設區,合鄉並鎮,西紅門鎮與金星鄉合併,整合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經過幾年發展,西紅門鎮確立了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格局。全鎮共有企業1700餘家,涉及影視器材、包裝印刷、建築材料、家居裝修、汽車維修等幾十個行業門類。1998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強鄉、強鎮”,1999年被國務院體改辦小城鎮中心命名為“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2002年4月,又被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確定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
地處京南的西紅門鎮周邊環境優美,風景宜人。北接豐臺花鄉,東臨南苑機場,南靠黃村衛星城,鎮域面積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萬人,有漢、回、滿三個主要民族。近幾年來,西紅門鎮加快了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城鎮建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已經躋身於北京市強鎮之列。1999年8月被市政府確定為市級試點小城鎮,同年9月被國務院體制改革委員會列為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一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小城鎮已經矗立於京南。
新建成的興海公園、世紀廣場、郊野森林公園已經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大型音樂廣場、噴泉廣場點綴於街道兩側。風格各異的住宅小區,既是亮麗的人文景觀又是人們理想的安居之所。

農業發展

以市場為導向,正確引導結構調整。近些年來,該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由原來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轉而種植苗木、草坪、花卉等。僅草坪的畝效就比種植糧食提高了1000多元,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該鎮還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如老唐食品等在該鎮逐步發展壯大,通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工業,使農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開拓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西紅門鎮現有菜田2400畝,大田4600畝,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糧食實現了園田化、機械產,大力推廣噴灌節水技術。從根本上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生產式。
西紅門有150多年的蔬菜生產歷史。在20世紀30年代,西紅門就是北京市的重要菜區。特產品種心裡美蘿蔔,曾受掛匾嘉獎,90年代遠銷日本,1981年引進的“之豇28品種。經試種繁殖後迅速推廣到北方地區,並與浙江省農科院聯合建立北方豇豆繁殖基地,豇豆種子銷往全國19個省市73個地區縣,高產年代迅速發展節能型日光溫室,大力推廣名特優稀蔬菜品種和花卉生產。進一步向優質高效集約化方向發展。
70年代興起的北京填鴨、蛋雞、奶牛的養殖,經調整之後,開始向珍禽類養殖發展。

工業發展

工業區建設

以重組轉制為核心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鎮1700餘家企業全部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民營、私有企業。通過改制,充分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如星光集團,其經濟收入占全鎮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規模大,科技含量高,並且是西紅門鎮的納稅大戶,再如金鷹公司,僅2000年就納稅近2000萬元。
西紅門工業區位於大興工業開發區北區,是大興工業開發區的組成部分。開發區西鄰京開高速公路,北距玉泉營立交橋6公里。 大興工業開發區北區範圍為:北起北環路,鄰接規劃的南水北調河道及城市綠化帶;西至京開高速公路;南至黃亦路,路南是己建成的開發區南區;東至東環路,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接壤。規劃總用地為266.39公頃,其中西紅門鎮用地96.55公頃。
西紅門廠房西紅門廠房
西紅門工業區地處規劃公路一、二環之間,京開高速公路緊鄰工業區南北走向通過,與市區的聯繫十分方便,是距市區最近的工業區之一。京津鐵路自大興區黃村衛星城西南通過。由此形成了兩橫一縱的公路網加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鐵路對外交通系統。
西紅門工業區位置優越,具有便捷的交通條件和七通一平的基礎配套設施,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其他適合首都特點經濟的理想地域。
2001年首規委辦批覆的大興工業開發區(北區)總體規劃是南區的延續,被市政府批准為市級工業開發區,符合北京市土地規劃條件,可辦理合法的用地手續。

新建工業區概況

西紅門新建工業區位於西紅門鎮東南部,東起涼鳳灌渠,南隔鳳鹼河與公路二環緊鄰,西至西三路與規劃中軸路相鄰,北至北環路。總占地面積533.3公頃,已開發面積128.3公頃。
盛達貨架製造廠盛達貨架製造廠
新建工業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方便,經公路二環西至京開高速公路8公里,東至馬駒橋京津塘高速公路10公里。
新建工業區具有六通一平的基礎配套設施。屬城鎮下風向,南側為鳳鹼河,經污水處理有利於雨、污水排放,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市區搬遷企業的理想地域。
1994年經大興縣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新建工業區,已開發面積符合北京市土地規劃條件,可辦理合法的用地手續;待開發面積隨著小城鎮人口的增長,分期配比相繼開發;待搬遷區可隨時搬遷開發。

招商引資

最佳化軟環境,全力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幾年來鎮政府先後投資1億多元用於鎮經濟技術產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最佳化了園區投資環境。2002年,全鎮共引進項目185個,投資總額6億元,註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達到3個。2003初步完成了供水、供電、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有多家公司達成投資意向,其中中國輕紡城和中服科園等大項目前已規劃立項,2004年投入運作。

房產建設

西紅門鎮的房地產業年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全鎮已有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14個,“九龍山莊”、“九龍家園”、“日月星城”等房地產精品項目已經廣為人知,並且仍以年均10–15萬平方米的速度遞增。截至目前,全鎮商品房占地面積120餘平方米。隨著商品房的熱銷,西紅門鎮又將產生新的商機。

社會保障

富裕農民為主線,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2003年全鎮各村社繼續實行已有的各項福利制度,即養老工程、扶中工程,育小工程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目前,全鎮已有9個村社實行了《關於實行農村股份經濟合作制試行方法》。符合條件的股民從該村領取數額不等的年終股份分紅,最高的村每個股民可領取2400餘元,較低的村每個股東也可領取1000餘元。2003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2010元。

教育事業

30年代興起的西紅門現代文化教育,到60年代,全鎮一建成4所國小1所初級中學
雙語幼稚園雙語幼稚園
現鎮中心幼稚園始建於1981年,占地4000平方米,園舍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可接納400多孩子。教師中有三分之二具有中等專業水平,對孩子進行科學的護理和正規的教育。幼稚園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幼稚園。西紅門鎮一座投資6000萬元,風格新穎、設備先進的幼稚園即將興建。
1992年與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聯合辦學,成立“實驗二小西紅門分校”。1985年中學開辦了職業高中班,1993年獨立辦校成立了“大興縣第三職業高中”。
1997年,西紅門鎮政府撥款2800萬元,把原來的中國小改建成9年一貫制的“興海學校”。新校園占地53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200平方米。校園綠地如蔭、樹木掩映、花園錦簇。電腦教室、語言教室、大螢幕電化教室及生化實驗室等現代設備一應俱全。在校學生享受著良好的素質教育。
1999年4月,與北京海淀走讀大學聯合辦學,成立“海淀走讀大學城南分校”。西紅門學校有著良好的體育傳統。武術是西紅門青少年的愛好項目。西紅門中學男女中長跑隊,曾多次在北京市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1、2名。有一名男選手曾赴韓國日本比賽,也獲得越野跑的第一名和萬米賽的第2名。

行政區劃

星光社區、九龍社區、福盛社區、福星花園社區、同興園社區、金華園社區、西紅門一村、西紅門二村、西紅門三村、西紅門四村、西紅門六村、西紅門七村、西紅門八村、西紅門十村、西紅門十一村、西紅門十二村、新三餘莊村、老三餘莊村、壽寶莊村、大白樓村、大生莊村、金星莊村、志遠莊村、建新莊村、團河北村、團河南村、振亞莊村、新建莊一村、新建莊二村、新建莊三村、新建莊四村、小白樓村。

城鎮發展

鎮政府加大對經濟工作的巨觀調控力度,利用創新的機制和體制以及財政扶持政策等市場的、經濟的手段引導產業布局向合理方向運行,並鞏固已形成的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全鎮經濟已步入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目前全鎮經濟結構中一、二、三產所占比重為3%、42%、55%,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初步完成,鎮域經濟實現了健康、持續的發展,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六個:
1、政府投入巨額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後勁。近幾年投資近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為投資者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2、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使一批大型企業集團茁壯成長,大中型企業投入巨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等,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規劃圖規劃圖
3、企業重組轉制的成功進行,使企業煥發了青春,增強了活力。近幾年又先後重組引進了金鷹包裝公司、金洋模板等一批大公司,盤活了資產,使經濟收入快速增長。
4、全鎮的投資環境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尤其是北京五連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不僅對園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企業化經營管理,而且園區所需土地變過去政府征地為村社以土地入股,實現企業與村社土地資源共享、收益共享,企業的市場化運作加快了招商引資的步伐,提高了招商質量。
5、西紅門鎮北京市經濟適用房瑞海新城的啟動,房地產開發業在三產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得到強化,貢獻率持續提高,並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6、發展壯大第三產業,進一步完善本地區的商貿功能。規劃建設服裝城,加快了西紅門鎮商業區的建設。宏大物流、舊貨市場、九龍綜合市場、美食一條街的相繼建成,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不斷壯大,從而進一步加快了強鎮富民的步伐。

旅遊景點

西紅門清真寺位於西紅門鎮。大興區文物保護單位
永樂三年(1405),有陳姓二兄弟(回族)從南京北遷落戶西紅門,後逐漸成為回族聚居村。明永樂十二年(1414)於村北建清真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村民拆掉原清真寺,捐款在村中央建造了規模宏大的清真寺。寺成,康熙皇帝賜半幅鑾駕。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真寺被毀。翌年,駐寺阿訇及村民籌集資金,在原址重建。
新寺占地六畝,有前、中、後三進院落;大門鄰街,中院有垂花門,進後院有小門。禮拜殿東向,居寺中央,兩側有南北講堂各3間,耳房2間;前院有南北配房各8間,為男、女沐浴室和轎子房。1959年清真寺改作回民食堂等。1985~1990年清真寺進行較大規模擴建,1990年重新開放。寺院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主體建築禮拜殿東向,高8米,寬11.5米,進深23米,面積約265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0人做禮拜。大殿為三卷,前帶廊。殿前高懸巨匾,上書安拉真言;殿內有8根明柱,木質地板上鋪綠色地毯,上擺13斑白色拜氈,殿西北角安放'敏拜爾'阿訇宣講教義的設施,瑤殿內壁刻有聖訓。前廊北側豎清光緒年間重修清真寺紀念碑一通。殿兩側有南北講堂各4間,陳列不同版本古蘭經、聖訓和經書。前院南北房為男、女沐浴室、掌教室和儲藏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