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學

西班牙文學

西班牙最早的作品出現在公元十世紀,當時作品大都由人口頭吟唱,少有極其完整的記錄。作品大多是抒發愛國之情的英雄事跡。

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當地居民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摩爾人的統治,這些民族對西班牙文學有重大影響。十五世紀末西班牙完成了驅逐摩爾人的光復運動,西班牙文學迎來史上重大轉折點。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開始出現一些人文義學者,他們創辦學校、批判宗教偏見,介紹並模仿古希臘、羅馬和義大利的文學,傳播人文主義思想。但是人文主義思潮遭到反動統治的摧殘,發展遲緩。貴族騎士文學流行一時,宗教思想對文學影響也很大。十六世紀後半期,人文主義文學才達到繁榮,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家,西班牙文學進入黃金時代,以小說和戲劇成就最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班牙文學
  • 外文名:Spanish literature
起源與發展,轉折點,文藝復興,

起源與發展

西班牙最早的文學作品,是10世紀時出現的史詩。其中流傳至今比較完整的《熙德之歌》,約寫定於1140年。其他殘缺不全的史詩,還有《桑喬二世與薩莫拉之圍》、《拉臘王子之歌》和《龍塞斯瓦列斯》等。這些史詩都是長期由行吟詩人口頭流傳,後來才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內容大多是歌頌具有忠君愛國思想的民族英雄的事跡。
摩爾人的長期統治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使西班牙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以摩爾―阿拉伯方言寫作的抒情短詩,稱為“哈爾查”,其內容多數是少女表達對情人的懷戀。
到了13世紀,寺院在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加強,少數教士創作了一種精雕細刻的詩歌,叫作“教士詩”,形式比較嚴謹,內容多為歌頌聖母顯聖和聖徒事跡。其代表作品有《亞歷山大之歌》和《阿波羅尼奧斯之歌》,其代表作家為貢薩洛·德·貝爾塞奧(1195?~1265?)。
14世紀初,出現了一部教士詩的傑作,即伊塔大主教胡安·魯伊斯(1283?~1350 的著名的《真愛詩集》,它包括抒情詩、寓言詩、諷刺詩、敘事詩,別具風格。與此同時,宮廷文人也競相從事詩歌創作,掌璽大臣佩德羅·洛佩斯·德·阿亞拉(1332~1409)的《宮廷詩歌》為其代表,作者以深沉、凌厲的筆鋒,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墮落,並給國王、貴族以忠告。
西班牙的散文文學發展較晚,但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最早的散文作品是從阿拉伯文翻譯的寓言集卡里來和笛木乃》和故事集《森德巴爾》(西班牙譯本名為《受愚弄的婦女的經驗談》)。以上作品,都是國王智者阿方索(一譯阿爾方斯)十世在位時所翻譯。阿方索十世的朝廷,薈萃著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行吟詩人、歷史學家、法學家、自然科學家,把大量的阿拉伯文、希伯來文、拉丁文的作品譯成西班牙文,促進了西班牙文化和科學的發展。當時的主要譯著有《編年史》、《世界通史》、《法律全書》、《天文知識》以及國王用加利西亞文所寫的《詩歌集》等。
這時期出現的最傑出的散文作家,是胡安·曼努埃爾(1282~1348)。他的著名作品《盧卡諾爾伯爵》具有獨特風格,作者以對話體敘述一系列勸世的小故事,顯然是受了阿拉伯文學的影響。西班牙最早的騎士小說《西法爾騎士》,也是在14世紀上半葉出現的。

轉折點

在這個時期,西班牙驅逐了摩爾人,完成了光復運動。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薩貝爾與阿拉貢國王斐迪南的聯姻,標誌著西班牙已經形成為一個統一的君主專制國家。它對外進行擴張,武力征服義大利和非洲北部,對內建立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異教徒。在文學上的最大特點,是義大利的影響占主導地位,人文主義思想開始紮根另一個特點是宮廷文學已經形成,改變了教士們在文學領域裡占優勢的狀況其主要成就表現為弗朗西斯科?因佩里亞爾(1373~1408)在義大利詩歌的影響下創作的《七種美德的格言》,它開創了但丁式的寓言詩流派。胡安?阿方索?德?拜納在1445年編纂的《拜納歌謠集》、《斯圖尼加歌謠集》,收錄了14世紀下半葉至15世紀上半葉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朝廷大量優秀的宮廷詩篇。
這個時期的傑出詩人有以桑蒂利亞納侯爵的加冕和《命運的迷宮》而享盛名的胡安·德·梅納 (1411~1456),有以寫諷刺詩著稱的桑蒂利亞納侯爵(1398~1458) 以及以感情熾烈、語言動人聞名的豪爾赫?曼里克(1440~1479)。
民間抒情詩“謠曲”,至15世紀開始盛行。這類詩歌是從古代史詩中最生動、最富有詩意的片斷演變而來,語言簡潔樸素,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流行於這個時期的傷感小說的代表作,有胡安·羅德里格斯·德爾·帕德隆(1395?~1452 的自傳體小說《沒有愛情的奴隸》和迭戈·德·聖佩德羅(生卒年不詳)的書信體小說《愛情的牢獄》。加爾西·羅德里格斯·德爾·蒙塔爾沃的著名騎士小說《阿馬迪斯·德·高拉》,也在這時期出版。
在散文方面,第一次出現了包含大量格言和諺語的通俗口語的作品,其代表作是塔拉貝拉大主教阿方索?馬丁內斯?德?托萊多(1398?~1470?)的《皮鞭》,它的副標題為《對世俗愛情的責難》,以簡明的語言,幽默的筆觸,生動地描寫了西班牙社會的風俗畫面。這種諷刺散文成為以後流浪漢小說的先聲,著名對話體小說《塞萊斯蒂娜》即模仿此書的風格寫成。
到了16世紀,西班牙成為稱霸於歐、美兩大洲的強大王國。在王權鼓勵下,國內資本主義工商業一度得到繁榮,同時在文化上也開始向文藝復興時代過渡。一批人文主義者創辦學校,批判宗教偏見,模仿古代希臘、羅馬和義大利的文學。詩人胡安?博斯坎·阿莫加維爾(1493?~1542)和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1503~1536),開始運用義大利詩歌的新韻律和新風格。後者在模仿義大利詩歌時卻保持著西班牙詩歌的優良傳統,創造了西班牙的感懷詩。他的作品影響了後來的古鐵雷·德塞·蒂納(1514~1554)和迭戈·烏爾塔多·德·門多薩(1503~1575)等詩人,但同時遭到了克里斯托瓦爾·德·卡斯蒂列霍(1490?~1550)的批評和反對。
這一時期的散文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自然地表達時代思想,另一種是單純追求形式的優美。前一種傾向的代表是胡安·德·巴爾德斯(1500?~ 1545)和阿方索·德·巴爾德斯(1490~1532)兄弟。在此時期,更深刻地反映當時的時代精神面貌的是流浪漢小說《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1554)。這部作品揭露了西班牙社會的腐朽,塑造了歐洲文學史上從未有過的機智幽默的流浪漢形象。其後,馬特奧·阿萊曼(1547~1614)寫了《古斯曼?德?阿爾法拉切的生平》兩卷,使這一類作品盛極一時。

文藝復興

一開始就受到封建統治和教會勢力的阻撓。封建文學和宗教文學聯合抵制文藝復興的結果,使宗教詩歌、神秘主義詩歌、田園牧歌小說和歷史小說大為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費爾南多·德·埃雷拉(1534~1597),以辭藻華麗、喜用拉丁語彙而著稱,稱為塞維亞派,對後世誇飾主義詩歌發生了影響。神秘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為路易斯·德·萊昂教士(1527~1591),他把《聖經》文風和古典文風加以融合,形成以語言簡潔、表達明快、詩節短小為特色的薩拉曼卡派。其他著名的神秘主義詩人還有聖胡安?德?拉?克魯斯(1542~1591)和聖塔·特雷莎·德·赫蘇斯(1515~1582) ,後者以寫口語化的散文著稱。田園牧歌小說的代表作──豪爾赫·德·蒙特馬約爾(1520~1559)的《狄安娜》,是一部詩文並茂的作品。歷史小說則以描寫對摩爾人的戰爭為主,代表作之一是佚名作品《阿本塞拉赫人和美女哈里法的故事》。另外,希內斯·佩雷斯·德·伊塔(1544?~1619?)的《塞斯列斯和阿本塞拉赫斯兩家族敵對史》和《格拉納達內戰史》,也是這一類型小說中的兩部重要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