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智村

西王智村,山西省平遙縣香樂鄉轄村。總人口為1370人,歷史名人有馮以平、侯俊岩、侯外廬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王智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平遙縣香樂鄉
  • 電話區號:0354
  • 郵政區碼:031100
  • 人口:1370人(2010年)
  • 機場:太原武宿機場
  • 火車站:平遙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K
村情概況,歷史名人,馮以平,侯俊岩,侯外廬,

村情概況

西王智村總人口為1370人,總在耕地面積為3908畝,人均收入為3479.9元。

歷史名人

馮以平

馮以平(1905-1945),名廷尉,西王智村人。參加革命後以字行。祖父馮慶云為藥商,且在當地以中醫著稱。父親馮奪章從小住票行,後也回鄉行醫、治病。
民國5年(1916),畢業於本村國小。民國7-9年(1918-1920)就讀於縣立第一高小。民國11年(1922),在太谷銘賢學校讀書半年,後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次年,在太原由侯士敏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在團內擔任職務。民國13年(1924)轉為中共黨員。民國16年(1927)下半年失業回鄉。次年春,在縣立第一高小附屬國小執教。同年9月,與任行健在一高附小被國民黨山西清黨委員會拘捕,押入省黨部拘留室。入獄後堅貞不屈,沒有暴露黨團組織和自己的真實身份。後經親友營救,具保暫釋候審。回家後被學校辭退,不久到仁莊國小任教。民國18年(1929)夏,考入北平大學,住在雲山別墅。多次參加北平地下黨領導的鏖爾讀書會活動。次年下半年,因其父斷絕了經濟來源,才回到平遙縣立第四高校任教。任教期間,在中共黨組織領導下,一直從事學運工作。民國24年(1935),中共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馮與黨組織失掉聯繫。民國26年(1937),到延安後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日軍侵入平遙後,隨平遙游擊隊撤出縣城,在孝義縣兌九峪參加了八路軍工作團。工作團回到延安後,在新成立的抗大六大隊工作,不久被調往抗大一大隊學習。27年( 1938)7月學校畢業後,留校負責一個中隊的工作。之後,隨抗大和陝北公學奔赴晉察冀根據地,被分配到雁北地委敵工部工作。民國34年(1945),去繁峙縣狼洞村一帶活動,被日軍憲兵隊逮捕。機智地改換了自己的名字,嚴守了黨和抗日軍隊的機密。雖經中共黨組織大力營救,終因日軍實"三光"政策,不放走一個抓去的中國人,與被捕的10餘名民眾一同遇難。

侯俊岩

侯俊岩(1910-1981),又名石岩、兆麟,西王智村人。父親侯福昌為清末拔貢,兄侯外廬為著名歷史學家。初在本縣第一高小讀書。考入太谷銘賢中學後,參加學生會,閱讀《新青年》、《嚮導》等進步書刊。民國16年(1927),經學校中共黨組織領導人張維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政治形勢惡化,多數黨員撤離學校。只留其與郝德青、許金章3個黨員,他們組成黨小組,仍領導學生會堅持鬥爭。民國19年(1930)春,因領導醞釀一次大罷課,被校方開除。同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學院預科俄文系。就讀期間,參加反帝大同盟,並加入鏖爾讀書會。在讀書會掩護下,繼續參加出牆報、寫標語、遊行集會等革命活動。
民國20年(1931),留哈爾濱法政大學就讀。九一八事變後,與兄一家回北平,再次進入北平法學院學習。不久,為避北平國民黨市黨部通緝,回歸平遙。民國24年(1935)冬,入東京日本大學社會科學專修班。經共產黨員雷任民、解樹椿等人介紹加入世界名著編譯社,並為領導人之一。
民國26年(1937)春,畢業回國,在北平由雷任民為其接上中共黨的關係,回山西後分配到犧牲救國同盟會宣傳委員會工作。
同年11月,任工人武裝自衛隊政治部主任。民國29年(1940),擔任工衛旅旅長兼政委,次年兼任軍政委員會書記,直到次年底。與全旅指戰員縱橫馳騁在山西的中陽、等10餘個縣,同日軍作戰200多次,殺傷大量日偽軍。民國32年(1943)初,到延安學習,在中央黨校參加整風。民國34年(1945)秋,返回晉綏邊區擔任第七專署專員。次年初,調任第八軍分區司令員。
民國37年(1948)冬,奉命到石家莊,參與接管北平的工作。翌年1月,任北平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1953年春,調國家教育部任中教司司長。1958年,被錯誤處理下放勞動。
1961年後,先後任中共山西省委文教部高教處長、教育廳副廳長。"文化大革命"中再次被衝擊、批鬥、抄家。粉碎"四人幫"後,擔任太原重型機械學院革委會主任、黨委副書記,省高教局副局長。後被選為省人大常委會委員。
1979年,國家教育部與中共山西省委為其徹底平反。1981年5月3日,病逝於太原。

侯外廬

侯外廬(1903—1987),又名兆鳳、玉樞,西王智村人。民國11年(1922),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和北京高等師範。民國13年(1924),結識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思想信仰轉向馬克思主義。民國16年(1927),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次年,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9年(1930),回國後與黨組織失去聯繫。先後在哈爾濱法政大學、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任教,並加入左翼教師聯合會。民國23年(1934),寫成《中國古代社會與老子》並發表,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民國25年(1936),在中國首次翻譯出版《資本論》第一卷全譯本。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重慶主編《中蘇文化》,為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撰寫了大量宣傳文章。還參加了“中國民主革命同盟”的活動,在爭取上層愛國民主人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入40年代,陸續完成了《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蘇聯歷史學界諸論爭解答》等書。在這些著作中,探討了中國文明的起源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古代中國社會的發展途徑與古代思想的特點、流派、傳播,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與啟蒙思想的特色。
從而確立了他在中國史學界、思想界的權威性地位。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上海、香港主編《文匯報》的“新時潮”副刊,發表了一系列宣傳民主進步,反對自由主義、中間道路的文章。民國37年(1948),到東北解放區工作。1949年,在北平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51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西北大學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顧問、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還致力於中國歷史、思想史、哲學史的研究。50年代末,侯外廬與人合作的多卷本《中國思想通史》完成出版。這是一部批判總結上下幾千年的中國社會歷史與思想文化傳統的巨著,也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獨立完成,標誌著中國思想史的研究進入成熟階段的經典性豐碑。侯外廬也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史學家和教育家。
“文化大革命”期間,侯外廬遭到林彪“四人幫”集團的殘酷迫害,身體致殘,學術研究幾乎中斷。粉碎“四人幫”後,侯外廬的學術生命又煥發了青春。先後出版了《中國封建社會史論》、《中國近代哲學史》、《中國思想史綱》、《宋明理學史》和《韌的追求》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