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村(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高安鎮下轄村)

西洋村系華安縣 高安鎮第五大行政村,位於華安縣西部高安鎮中部,北與平東村接壤,東鄰高安村,南交為三洋村,西界是高安鎮畲族村坪水村,貫穿全鎮的德溪將西洋村與高安村分隔開來,距鎮區中心所在地2公里,距華安縣城48公里,海拔300米,屬南亞熱帶季雨林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5 °C,無霜期達300天以上,土壤PH值4.5—6.5,地況平均斜度46度左右。

西洋村村落面積6360畝,其中山地面積5460畝,耕地面積900畝。有3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人口318戶1115人,有闕、鄒、林、童等姓氏,其中闕、鄒兩姓人口最多,占全村半數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洋村
  • 村落面積:6360畝
  • 山地面積:5460畝
  • 耕地面積:900畝
  • 經濟收入:農業
村風村貌,村情簡介,歷史人文,建築景觀,物產資源,

村風村貌

西洋村三面環山,東面的德溪由山上泉澗匯集形成自北向南流經整個村莊,將西洋村與高安村分隔開來,西洋大橋將西洋村與貫穿鎮區的良馬公路連線起來,是村民的交通要道。村莊坐西朝東,村部所在的三個組洋面較大,房厝比較集中;大片頭自然村廬舍依山沿溪而建,整個村落構築成長條狀,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壌中和。
區域地圖區域地圖

村情簡介

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1991年西洋村著手解決大片自然村缺電問題,安裝一台50千伏安變電器,解決了村民碾米來高安圩路遠的困難;1992年春,開通了火燒籠、下劉二個小組的鄉村道路長約1500多米,解決村民肩耕牛拉的重體力勞動;1993年、夏,開通大片至嶺後的環村道路,投資1萬元2千多元,形成大片、丁心墘環村道路,方便村民生產、生活,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了水果價值;還投資2萬多元,拓寬西洋村至大片的鄉村道路,使大貨車能行駛至大片自然村,增加農副產品的價值。為減輕村民生產勞動強度,村投資1萬2千多元支持開通大片至蕉坑的鄉村道路,使開山種果有了交通便利。1996年,因大片原有石板橋因棋逢對手其下沉,不能通行車輛,村里集資8700多元建造一座石拱橋,使大片自然村交通安全有了保障。但交通的落後是西洋村至今仍貧窮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2000年秋,在沒向村民攤派一分錢的情況下,投資約30萬元建成西洋村部辦公大樓,建築面積660多平方米。

歷史人文

西洋村以闕、鄒兩姓為主。闕氏由高安村遷入,鄒氏由新圩鎮綿治遷入定居高安鎮繁衍,至今已有近700年。流輝宗祠是全鎮鄒氏祭祀主祠,始建於清朝,現位於平東村。

建築景觀

村厝建築主要為民國、解放初期和改革開放後三個時期的建築。現留存有民國時期建築,土木結構,每座建造都有院落,每個院落一個天井,雕檐畫壁,建築風格鮮明。因民國至解放前期盜匪眾生,政局動盪不安,每座古民居建築布局成“臼”字形,即活的意思,除大門外,側門較多,土匪來時,可四通八達,便於避難和防禦。部分民居還建有碉堡,窗戶里寬外窄,利於射擊和防禦。

物產資源

西洋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農業收入,全村種植茶葉220畝,竹200畝,水果1200畝(其中蘆柑600畝),形成了“柑、茶、竹”三大特色經濟產業。各種各樣的竹筍是村民非常喜愛的食物。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還把發展茶葉產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特色產業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抓。西洋村至今仍未使用自來水,因為村民都喝泉水。西洋村年均降雨量1500—1650mm,年降雨量大,不旱不澇,泉水水量豐富,積流成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