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泉鄉(陝西省山陽縣西泉鄉)

西泉鄉(陝西省山陽縣西泉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泉鄉位於山陽縣東南部,鄉政府駐地泉河村朱家院子,距縣城75公里。轄泉河、李家河、茶胡嶺,蒿坪河、青石河、兩岔河、西河、正溝、五溝9個行政村58個村民組,全鄉1446戶5567人,鄉域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500公頃,人口密度為每方公里5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泉鄉
  • 地理位置:山陽縣東南部
  • 鄉域面積:104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500公頃
陝西省山陽縣西泉鄉,自然環境,資源物產,經濟狀況,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名勝古蹟、自然景觀,白龍洞,千年石榔,龍洞溝自然風景區,經濟建設,

陝西省山陽縣西泉鄉

自然環境

地處鶻嶺南麓,境內山河相間,溝壑縱橫,山地約占總面積的95%,河谷、溝台地約占5%,土壤以黃沙土居多,間有黑沙土、白沙土和紅土。屬暖溫帶季風性半溫潤山地氣候,海拔在800—1350米之間,最高1543米,北部山高地寒,南北溫差較大,年均氣溫在8—12℃,年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無霜期200天左右,屬中溫、高寒相間氣候區,農作物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轄區主要山脈為鶻嶺支脈。
白龍洞梁,位於西泉北部,南北走向,峰高1543米。山腰有風景奇特的白龍洞
莫拿岩,位於西泉鄉南,峰高1065米。因山勢險峻,岩多樹少,攜物難行,故名“莫拿岩”。
主要河流靳家河,源於西泉鄉北部,流經西泉、延坪、法官至漫川關入金錢河,流長30公里,流域面積424平方公里。蒿坪河、李家河為靳家河支流。

資源物產

礦產資源豐富,有鋁、鋅、鐵、銅、銻、釩、銀、水晶石、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金屬非金屬礦藏。傳統物產主要有核桃、板栗、油桐、生漆、柿子、龍鬚草木耳、蓮花、杜仲、丹參、魔芋板蘭根黃芪等數十種,近幾年薯芋、柴胡發展勢壯舉迅猛,成為新興產業。

經濟狀況

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產值的75%,農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甘薯、豆類。小麥和玉米播種面積分別占總播種面積的40%和45%。全鄉林地面積8萬餘畝,其中天然林6萬餘畝,主要分布在白龍洞梁一帶,多為針、闊葉混交林,種類主要有楊、柳、松、柏、樺木等。近20年來注重人工造林,累計造林面積達3萬餘畝,其中經濟林2萬餘畝,全鄉共有板栗累計14000餘畝,核桃4000餘畝。畜牧業生產逐步走向規模化、商品化,2002年底全鄉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33%。勞務輸出已初見成效,2002年勞務收入110萬元。
受自然條件制約,全鄉無一重點鄉鎮企業,工業企業起步晚、底子溥、規模小,商業不發達,產值低,生存艱難。

基礎設施

近年來交通、郵電、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2000年前全鄉僅一條中西路與外界聯繫,2000年全鄉投資投勞達100餘萬元,打開了西泉鄉的西大門,修通了7.3公里的西延公路。全鄉已有7個村修通了公路,總里程85公里。北山、茶胡嶺兩村計畫在2004年底修通村級公路。全鄉共有無線電話60餘部,58個村民小組僅有茶胡嶺村的長溝、蓮花山兩組不通電,工程正在施工中,計畫年內通電。兩岔河、泉河兩座大橋計畫省已批覆,計畫2004年底建成通車。

社會事業

教育、文化、廣播電視,衛生事業蓬勃發展。2000年投資34萬元建成了中學教學樓,2002年投資25萬元建成了國小教學樓。全鄉已完成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和中國小排危工作,九年義務教育正在實施,計畫性004年8月底前完成,迎接省驗。教育質量不斷提高,1995年以來鄉辦初級中學累計考取各類中專生25人,縣重點高中35人。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民眾文化娛樂活動日益豐富多彩,安裝衛星地面接收設施279處,廣播入戶率達70%以上,鄉、村兩級衛星服務網路基本形成,農民看病難問題初步得到解決。特別是今年的“非典”防治期間,鄉、村兩級衛生服務網路起到了效的作用。

名勝古蹟、自然景觀

白龍洞

白龍洞,位於西泉鄉五溝村,為天然洞穴。洞口呈橢圓形,洞高24米,寬35米,長43米。洞內通風良好,洞底平坦,洞內生長形狀各異的鐘乳石、天橋、石塔、石佛、石龍等,公路直達洞口。1998年縣政協正式開發對外開放,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石榔

千年石榔,全鄉共有5棵,分別分布在泉河村3棵,李家河村1棵,最大一棵樹圍5米,高35米,據考有兩千年樹齡,已列入縣級重點文物進行保護。

龍洞溝自然風景區

龍洞溝自然風景區,位於西泉鄉政府大門東南部,溝長約1.5公里,景點有二龍戲珠、龍洞瀑布等9處自然景觀。

經濟建設

近年來,西泉鄉以扶貧攻緊總攬農村工作全局,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培育中藥材、食用菌等優勢產業,大興退耕還林,美化生態環境,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了萬眾一心,共赴小康的開放開發新格局。2000年以來,新修村組公路120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完成了電網改造,使80%民眾用了上自來水,極大地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小額扶貧貸款和信用貸款數額,支持民眾退糧興藥,全鄉新興中藥材3500餘畝,其中黃姜2500畝,柴胡、丹參、天南星1000畝,糧經比達到4:6,藥材收入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退耕還林3300畝,其中核桃建園2000畝。板栗建園1000畝,其他300畝,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引資60萬元開採西河村姚溝、蒿坪河村三岔等重晶石礦點4處,使資源得到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經過政府規劃引導,民眾苦幹實幹,止2002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020元,廣大民眾向小康之路穩步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