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郭沫若為鶴壁題詞)

西江月(郭沫若為鶴壁題詞)

《西江月》是現代詩人、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郭沫若於1959年親筆為鶴壁撰寫的題詞,表達了對鶴壁建市初期人民奮發圖強、拼搏爭先的精神的讚美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江月》
  • 外文名稱: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 創作年代:1959年
  • 作品出處:郭沫若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郭沫若
詩詞簡介,題詞背景,題詞經過,題詞之後,詩詞原文,

詩詞簡介

現代詩人、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郭沫若在1959年親筆寫下的一闋讚美鶴壁的《西江月》,郭老以恢弘的氣勢和熱情的筆墨,謳歌了鶴壁建市初期人民奮發圖強、拼搏爭先的精神,為鶴壁留下了一件珍貴的墨寶。
詩稿寫於1959年,郭沫若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眾所周知,郭沫若一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這樣一位其名的大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為什麼要為鶴壁題詞?題詞的歷史背景是什麼?郭沫若是否來過鶴壁呢?
為了弄清楚這段歷史,1996年,鶴壁市檔案館經過多方查詢,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終於為我們揭開了郭沫若為鶴壁題詞的謎底。

題詞背景


1957年3月26日,國務院第43次全體會議通過了建立鶴壁市的決定,一座以煤炭生產為主的工業城市誕生在豫北大地。
鶴壁建市初期,全市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各項事業的建設中,短短几個月,在井筒建設、巷道掘進、地質勘探、採煤技術革新等方面,接連創下了全國煤炭系統15項新紀錄,《人民日報》、《河南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對此競相報導。
1958年,我市煤炭戰線上的廣大幹部職工再接再厲,又創下了74項全國新紀錄,成為全國煤炭戰線的一面旗幟,鶴壁這座嶄新的城市,也開始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1959年,鶴壁煤炭生產再創輝煌。在建井工程中為節約鋼材和水泥,創造性地建成了鋼筋混凝土井架和裝配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井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959年4月3日,煤炭部在我市召開了全國煤炭基本建設鶴壁施工現場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煤炭工作者及8所礦業學院的專家學者共500餘人參加了會議,總結推廣了鶴壁煤炭基本建設的先進經驗。會議期間,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紀錄片,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攝製了科教影片《煤礦新井架》。
1959年,是鶴壁發展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
把鶴壁這段輝煌的歷史永久載入史冊,留傳後世,是當年宋炳耀最想做的一件事。宋炳耀1958年在中國煤礦工會組織部工作,後自願來到建市不久的鶴壁市礦區工會鍛鍊,和工人一起勞動、生活。當年,鶴壁人那種無私奉獻、奮發向上的精神激勵著他,他看到全國各大媒體對鶴壁煤炭基本建設的報導後,就把這一想法向市工會領導做了匯報,並向市委提出了建議。當時,鶴壁市委書記郝明甫也早有此意,當即同意了宋炳耀的建議,決定編撰一套系列叢書,名為《蒸蒸日上的鶴壁》,指定宋炳耀具體負責該書的編輯、印刷、出版工作。1959年8月,該書完成了前兩集的編撰工作,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之際,為了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鶴壁市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郝明甫書記指示宋炳耀,《蒸蒸日上的鶴壁》第三集,從內容到形式以及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要高於前兩集。由於在第二集中轉載了郭沫若《總路線萬歲》的詩詞,宋炳耀於是產生了請郭老題寫書名的想法,這一想法得到了郝明甫的讚賞和大力支持。

題詞經過


《蒸蒸日上的鶴壁》第三集編撰完成後,宋炳耀帶著書稿和市委敬請郭老題寫書名的公函來到北京,幾經周折,他從中科院打聽到了郭老的住處。
1959年11月的一天上午,宋炳耀帶著市委的公函和書稿來到郭老的住處。進門後,秘書接待了他,宋炳耀說明來意後,秘書先讓他留下住址和電話。大約過了5天時間,郭老的秘書打來電話說,《蒸蒸日上的鶴壁》書名及題詞郭老已經寫好,可以隨時來取。這個訊息雖然在宋炳耀的預料之中,但他沒想到會這樣快,這讓宋炳耀不免感到驚喜,不由感嘆道:郭老當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他既要從事領導工作,又要進行學術研究,繁重的工作可想而知,但對於鶴壁市委的請求,郭老不僅沒有拒絕,而且很快就有了回應,不僅為《蒸蒸日上的鶴壁》題寫了書名,而且還飽含熱情地創作了一首《西江月》,熱情謳歌鶴壁煤礦事業取得的成就。
宋炳耀馬上來到郭老的住處。秘書將郭老的手稿交給他時,他激動得雙手不停地顫抖,不知說什麼好,只是連聲說:“感謝,太感謝了!”
回到住處後,宋炳耀迫不及待地打開裝著郭沫若手稿的檔案袋,立刻被那還散發著墨香的蒼勁灑脫的字跡深深吸引住了。

題詞之後


後來,郭老題寫的《西江月》發表在《蒸蒸日上的鶴壁》第三集的首頁上,並給郭老郵寄了兩本,裡面附有一封中共鶴壁市委的感謝信,對郭老的題詞和鼓勵表示感謝。
後來,市城建部門按照市委的指示,將《西江月》這首詞刻在石碑上,置於楓嶺公園楓嶺茗軒院內供人欣賞。
以上史實是根據當事人宋炳耀的來信和一些參考資料整理而成的。由此可知,郭沫若並沒有到過鶴壁,但他的題詞對當年的鶴壁人民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激勵全市人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火熱的建設事業中。

詩詞原文

西江月
鶴壁蒸蒸日上,
  烏金滾滾汪洋。
  協同鋼鐵與棉糧,
  高舉紅旗邁往!
十載山鄉巨變,
  更將躍進加強。
  勁頭鼓足紅滿堂,
  燒盡右傾思想。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三十日郭沫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