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山藥

西施山藥

陳集鎮位於因只黃河中下游常年沖積平原的腹心地帶,黃河支流萬福河穿梭其中,使其形成獨特的半沙半淤土蓮花土質,表層為淤土質,中層為沙土質,底層又為淤土質,沙淤土質交相輝映,使其土地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更含有碘、鈣、鐵、磷、心喜等豐富的微量元素,當地人民精心培育優良山藥品種,施用有機肥,無公害,無污染,種出的山藥品種水分少,營養高,含豐富的微量元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施山藥
  • 別稱: 山藥 、土薯、山薯、山芋、
  • :植物界
  • 薯蕷
  • 氣味:(根)甘、溫、平、無毒
基本介紹,種類介紹,西施山藥來歷,藥用價值,古書記載,食用方法,

基本介紹

種 名: 薯蕷(yù)
英文名字: nagaimo, yamaimo, Chinese yam, Japanese mountain yam, Korean yam;

種類介紹

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 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
主產地  以山東陳集為核心地帶輻射至東明、鄄城、鄆城、成武、單縣等黃河中下游的沖積大平原
土地特性  半沙半淤蓮花土質

西施山藥來歷

西施山藥,是陳集山藥的一個品種。它品質優良,藥用保健價值很高。口感極佳,集面、甜、香、綿、爽於一體。它的繁殖特點是:不結豆,無性營養體繁殖,所以種植面積一直難以擴大。  一個山藥品種,怎么和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聯繫在一起了呢?這事需要從春秋戰國說起。  據大量歷史資料考證,大量民間傳說佐證,陳集山藥的這個品種,還真與西施有緣。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大王勾踐與吳國大王夫差大戰,結果越國大敗,勾踐成了夫差的俘虜。當時范蠡是越國大夫,勾踐的謀臣,其妻西施是世上絕佳美人。范蠡為血亡國之恥,為復興越國大業,忍痛割愛做出了巨大犧牲,將自己心愛的妻子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以迷其戒心,削其鬥志。自己密向勾踐獻策,“臥薪嘗膽”假裝殷勤夫差,親嘗夫差大便。在范蠡與西施等越國志士的努力下,使越國贏得了時間,積累了越國的兵強馬壯與富強。公元前473年,越國突襲吳國,滅吳。  越國的勝利,范蠡與西施夫婦功不可沒。正常情況下,可封高官厚祿,但是一代奇人范蠡,卻選擇了一條“棄官經商”,出人意料的道路。其實,范蠡是接受了伍子胥的教訓,及早避開了功高蓋主、招惹殺身之禍。  范蠡功成身退,攜夫人棄官經商、雲遊四海,自齊至當時物豐、商繁的“天下之中”陶丘定居下來。現山東省定陶縣《縣誌》明確記載:“定陶,因范蠡棄官經商定居陶丘而得名”。  西施隨范蠡定居陶丘後,范蠡已為千金之富商。但有“美容體、食薯蕷”之好的西施,卻因飲食口味難調,容體日漸憔悴,范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覺得自己這一生愧對西施。於菀紗溪於西施定情而未婚,先將心上人獻於吳王夫差,功成身退後又隨自己四處漂泊。現在自己已手握千金,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滿足西施,以贖先前之過。  思慮至此,范蠡便溫存的詢問西施:“夫人,緣何飲不佳?”西施嘆氣答曰:“不妨事,只是沒胃口而已。”  范蠡進一步問道:“那總該想吃點什麼?”西施見夫君如此關心,便真實吐露道:“不知怎得,只是思念薴蘿蕷(西施故鄉的一種山藥)。”  范蠡聽得夫人此言,一時犯難。在自己決定棄官經商之時,曾發誓終生不回那塊讓自己激情、心動、傷心的地方。但夫人偏思薴蘿蕷,不回怎得之。  西施見范蠡一臉難色,已知道範蠡的心思,便道:“我只是心思,說說而已,夫君不必費心。”  范蠡見西施如此,說:“夫人,哪裡話,這後半生決不再虧待於你,你就是想吃天上的星星、月亮,夫也能給你摘得。”隨吩咐家奴范想,帶人去西施故鄉薴蘿,即日動身。  月余,范想購來薴蘿蕷數十擔。西施每餐食之,旬余,又恢復了昔日的光彩,精神抖擻。一日,正食間,西施忽想起:去薴蘿一次已讓官人為難,今日食之,來年如何。何不在此種之,得以年年有之。  至此,西施便以考察農事為由,遍查陶丘之地。終在陶丘北,棠集(今陳集)見一沙壤平川,適種蘿蕷。隨托與一忠厚老實的烏姓弄明繁種畝余。  西施引種山藥的故事,已過悠悠兩千多年,此類瑣事,史料難見記載。但千百年來,當地人們口耳相傳,生生不息。至今人們仍將西施引來的山藥稱為“西施山藥”。

藥用價值

“西施山藥”品味俱佳,藥用保健價值很高。但由於它屬無性繁殖品種,只能靠營養體繁衍後代,用今天的話說,只能克隆繁衍。因此,該品種擴大種植面積困難。兩千多年前,西施引種畝余,時至今日,儘管已用現代科學發展種植,面積仍不過百畝,所以,一般人難道一嘗。  地理標誌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陳集山藥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准自即日起對陳集山藥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陳集山藥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山東省定陶縣陳集鎮現轄行政區域。定陶禾嘉農副產品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陳集鎮,是經鎮政府批准可以使用陳集山藥地理標誌產品的生產者,並著力於“西施山藥”在江浙滬的推廣。  營養分析  1.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  2.滋腎益精:  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等症,皆可服之;  3.益肺止咳:  山藥含有皂甙、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症;  4.降低血糖:  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5.延年益壽:  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6.抗肝昏迷  近年研究發現山藥具有鎮靜作用,可來抗肝昏迷。  食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糖尿病患者、腹脹、病後虛弱者、慢性腎炎患者、長期腹瀉者;2.山藥有收澀的作用,故大便燥結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實邪者忌食山藥。  製作指導  1.山藥切片後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以防止氧化發黑。  2.新鮮山藥切開時會有黏液,極易滑刀傷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許醋洗,這樣可減少黏液。  3.山藥質地細膩,味道香甜,不過,山藥皮容易導致皮膚過敏,所以最好用削皮的方式,並且削完山藥的手不要亂碰,馬上多洗幾遍手,要不然就會抓哪兒哪兒癢。  4.好的山藥外皮無傷,帶黏液,斷層雪白,黏液多,水分少。皮可鮮炒,或曬乾煎湯、煮粥。去皮食用,以免產生麻、刺等異常口感。  5.山藥鮮品多用於虛勞咳嗽及消渴病,炒熟食用治脾胃、腎氣虧虛。  藥用及食用價值  山藥被歷代醫家所推崇,稱讚為長壽因子,藥食兼用的良藥佳肴。作為中藥它可以製成多種丸藥,如六味地黃丸等供人們食用。作為食物蔬菜,它細膩滑爽,別具風味,如拔絲山藥、棗泥山藥等。鐵棍山藥中含皂苷、粘液質、膽鹼、山藥鹼、澱粉、糖蛋白、自由胺基酸、多酚氧化酶、維生素C、碘質、16種胺基酸,還有鐵、銅、鋅、錳、鈣等多種微量元素。  山藥味甘、性平、無毒、有健脾、補肺、固腎、益腦、益精養顏、抗衰老、抗腫瘤、抗疲勞、抗有害物質刺激、調節代謝、增強免疫機能、促進生長、調節內分泌、調節心肺功能、興奮制血系統、調節神經系統。  一、補中益氣:鐵棍山藥因富含18種胺基酸和10餘種微量元素,及其它礦物質,所以有健脾胃、補肺腎、補中益氣、健脾補虛,固腎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益、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  二、消渴生津:該山藥有消渴生之功效:中醫治療虛勞消渴(糖尿病)處方中常有山藥單味使用,或與其它藥物合用,效果更佳。  三、保健:由於鮮山藥富含多種維生素、胺基酸和礦物質,可以防治人體脂質代謝異常,以及動脈硬化,對維護胰島素正常功能也有一定作用,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安神,寧咳定喘,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  四、養顏:元代脾胃專家李景說:“治皮膚乾燥以此物潤之。“李時珍寫到:“山藥能潤皮毛。“山藥對滋養皮膚,健美養顏有獨特療效。  五、特殊藥理功能:山藥中的銅離子與結締組織對人體發育有極大幫助,對血管系統疾病有明顯療效,鐵棍山藥中的鈣,對傷筋損骨、骨質疏鬆,牙齒脫落有極高的療效,對凍瘡、糖尿病、肝炎、小兒瀉泄、遺尿症、嬰兒消化不良、潰瘍性口腔炎、肺結核、婦女月經帶下等患者也有很好的療效,久用可耳聰目明,延年益壽。  保健功效及機理  山藥中含豐富的DHEA(青春因子),是人體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得一種活動物質,是環戊烷多氫菲的一種衍生物。環戊烷多氫菲是人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性激素(雌、雄激素)的基本結構。DHEA的主要保健功效是抗衰老、增強免疫功能和改善性功能。其保健作用得機理是可根據身體的需要轉化為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補充由於衰老和疾病造成的激素失調,從而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並能預防和減緩惡性腫瘤、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肥胖、老年痴呆症等。

古書記載

1.李杲:仲景八味丸用乾山藥,以其涼而能補也。亦治皮膚乾燥,以此物潤之。  2.《醫經溯洄集》:乾山藥,雖獨入手太陰經,然其功亦能強陰,且手太陰為足少陰之上原,原既有滋,流豈無益。  3.《本草正》: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泄仗菟絲相濟。諸丸固本丸藥,亦宜搗末為糊。總之性味柔弱,但可用力佐使。  4.《藥品化義》: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因其味甘氣香,用之助脾,治脾虛腹瀉,怠惰嗜臥,四肢睏倦。又取其甘則補陽,以能補中益氣,溫養肌肉,為肺脾二髒要藥。土旺生金,金盛生水,功用相仍,故六味丸中用之治腎虛腰痛,滑精夢遺,虛怯陽痿。但性緩力微,劑宜倍用。  5.《本草求真》:山藥,本屬食物,古人用入湯劑,謂其補脾益氣除熱。然氣雖溫而卻平,為補脾肺之陰,是以能潤皮毛、長肌肉,不似黃芪性溫能補肺陽,白朮苦燥能補脾陽也。且其性澀,能治遺精不禁,味甘兼鹹,又能益腎強陰,故六味地黃丸用此以佐地黃。然性雖陰而滯不甚,故能滲濕以止泄瀉。生搗敷癰瘡,消腫硬,亦是補陰退熱之意。至雲補陽消腫,補氣除滯,理雖可通,語涉牽混,似非正說。至入湯劑以治火虛危症,難圖近功,必多用之方愈,以其秉性和緩故耳。入滋陰藥中宜生用,入補脾宜炒黃用。  6.《本草經讀》: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凡上品俱是尋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藥,故神農另提出久服二字,可見今人每取上品之藥,如此物及人參、熟地、葳蕤、阿膠菟絲子、沙苑蒺藜之類,合為一方,以治大病,誤人無算。蓋病不速去,元氣日傷,傷極則死。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若大病而需用此藥,如五穀為養脾第一品,脾虛之人,強令食谷,即可畢補脾之能事,有是理乎!  7.《本經疏證》:薯蕷,主傷中補虛羸,即補中益氣力也。而《本經》復言之何故,此蓋當連下句讀,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雲者,猶雲補傷中而致之虛羸,除傷中而受之寒熱邪氣也。夫虛必有一處為先,他處乃連類及之者。邪之所湊,雖雲其氣必虛,然亦有陰陽之分,五藏六府之異;薯蕷所主之虛之邪,須審定其由傷中傷氣,方得無誤。不然傷血及他傷亦能致虛羸、成寒熱,又何別焉。《別錄》所主補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正與《本經》相印,惟下氣、止腰痛、強陰三項為特出。至於頭面游風、頭風、眼眩,唐以來醫家不甚用此味,故無從參其底里,然質之仲景治風氣百疾,《本經》除寒熱邪氣,亦可默會其旨矣。  8.其他:《唐本草》:署蕷,日乾搗細篩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補。此有兩種: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本草圖經》:署預,今處處有之,以北都、四明者為佳。南中有一種生山中,根細如指,極緊實,刮磨入湯煮之,作塊不散,味更珍美,雲食之尤益人,過於家園種者。又江、湖、閩中出一種根如姜芋之類而皮紫,極有大者,一拔可重斤余,颳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於北地者耳。《植物名實圖考》:狂風藤,江西贛南山中有之。赭根綠莖,蔓生柔苒。參差生葉,長柄細韌,似山藥葉而長,僅有直紋數道。土人以治風疾。章炳麟:薯蕷一味,開血痹特有神效,血痹虛勞方中風氣諸不足,用薯蕷丸。今雲南人患腳氣者,以生薯蕷切片,散布脛上,以布纏之,約一時許,脛上熱癢即愈。《本經》: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別錄》:主頭面游風,風頭(一作'頭風')眼眩,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藥性論》:補五勞七傷,去冷風,止腰痛,鎮心神,補心氣不足,患人體虛羸,加而用之。《食療本草》:治頭疼,助陰力。《日華子本草》: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亡。朱震亨:生搗貼腫硬毒,能消散。《傷寒蘊要》:補不足,清虛熱。《綱目》: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藥方選錄

食用方法

1.治脾胃虛弱 不思進飲食:山藥、白朮各50克 人參1.5克.上三味 搗羅為細末.煮白麵糊為丸 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食前溫米飲下.(《聖濟總錄》山芋丸)  2.治濕熱腹瀉:山藥、蒼朮等分.飯丸 米飲服.(《瀕湖經驗方》)  3.治噤口痢:乾山藥一半炒黃色 半生用.研為細末 水飲調下.(《百一選方》)  4.治脾肺陰分虧損 飲食懶進 虛熱勞嗽 外治一切陰虛之證:土山藥100克 生薏米100克 柿霜餅40克.上三味 先將山藥、薏米搗成粗渣 煮至爛熟 而將柿霜餅切碎 調入融化 隨意服之.(《衷中參西錄》珠玉二寶粥)  1.心腹虛脹,手足厥逆,不思飲食。用薯蕷半生半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關定。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治方同上。  3.小便數多。用薯蕷(礬水煮過)、白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送下。  尿頻,遺尿。該品辛散溫通,入腎與膀胱而溫腎散寒,縮尿止遺。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如縮泉丸(《校注婦人大全良方》)。  4.痰風喘急。用生薯蕷(搗爛)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勻,一次飲服。  5.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用薯蕷、白朮各一兩,人參七錢半,共研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湯送下。  6.濕熱虛泄。用薯蕷、蒼朮等分,加飯做成丸子米湯送服。  7.腫毒初起。用帶泥的薯蕷、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過,研細敷塗即散。  8.手足凍瘡。有薯蕷一截,磨泥敷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