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漏河

西巴漏河屬季節河。發源於垛莊鎮西南四角城北坡,匯垛莊、文祖、長城嶺北麓洪水,流經埠村、 棗園鎮,至繡惠鎮金盤村北入繡江河,全長68.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巴漏河
  • 全長:68.8公里
  • 總庫容:4915萬立方米
  • 塘壩:123座
漏河簡介,河周泉眼,

漏河簡介

安全泄洪能力為360秒立方米。 上游有橫河、大寨河、大冶河等支流。中上游已建成中小型水庫17座、123座塘壩,總庫容4915萬立方米。
西巴漏河,源於濟南市章丘區垛莊鎮,主河流經埠村、山後寨、棗園等鄉鎮,至繡惠鎮金盤村匯入繡江河,全長68.8公里。其主要支流有:發源於曹范鄉橫河、大冶河,發源於文祖鎮的大寨河。流域面積537平方公里。流域內現有主要泉池30處,已湮失泉池1處。

河周泉眼

太平泉 在垛莊鎮政府院南百餘米,西巴漏河河床西側。為自然式水坑,周以河卵石圈圍,水自河底石縫湧出,沿河漫流,常年不涸。周圍河中遍地淌泉,但無明顯出露。
涼水泉 在垛莊鎮西車廂村南。清道光《濟南府志》著錄。常年涌流,水勢很好。
青港泉·南泉·上馬泉·東泉·西泉 分布於曹范鄉青港泉村。該村地處瓦崗寨山北坡,四面青山環列,花果滿坡。五泉皆四季長流。青港泉,在村西,為南北長約35米,東西寬約8米的石砌長方形池。水自池底岩縫湧出,積聚於池內,水深六七米,色青翠碧綠。水盛時溢出,沿山溪東流,為橫河之源。至垛莊鎮南明村入西巴漏河。南泉,在村南近百米處,以方位得名。原池井形,水自井底湧出,常年不竭。80年代在井西側挖掘一深於泉井的自然形水池,井水斷涌,移至深池,水深碧綠,四季不涸。盛時沿山溝漫流,入橫河。青港泉村五泉中,屬此泉水量最大,亢旱時節,附近十幾個村的百姓皆至此汲水。上馬泉,在南泉迤南百餘米的山腰處。水自紅頁岩縫滲出,蜿蜒20餘米,匯於石砌池中。東泉、西泉,分別在村東首和村西首,均以方位得名。皆臨街,呈井形,規模相似。亦常年不涸,為村民飲用水。
小泉·大泉·羊欄頂泉 位於曹范鄉南部雙鳳山陰,分布在小泉、大泉和羊欄頂三個自然村。小泉,在小泉村東首山崖下。村以泉名。為長20米,寬約5米,深約4米的大方池。水清澈,久旱不涸,供村民飲用。水盛時溢出漫流。大泉,在大泉村西南山腰石崖下。村以泉名。水自岩石縫中流出,流四五米,注入長約14米,寬約6米,深約4.5米的方池。久旱不涸,供村民飲用。羊欄頂泉,在羊欄頂村。泉自村西南側的石崖下流出,匯入一半棚蓋的長方形池中。久旱不涸。
柳 泉 在曹范鄉瓦口嶺村西百餘米的河床內。泉水清澈,綠藻飄動,四季不涸。昔日,河岸柳樹成林,故名。
錦雞泉 在柳泉西150米左右的河床北沿。水自石隙縫向上湧出,沿彎彎曲曲的碗口粗細石槽溝,匯入河中。常年不竭。
鵓鴿泉 在瓦口嶺村西南600餘米的河南側崖下。主泉眼三處,為石穴狀。水勢頗盛。旱季,淙淙流淌不息;雨季,騰突奮涌,水花四濺,蔚為壯觀。泉水匯為自然水灣,沿河流入橫河。
地 泉 在瓦口嶺村南側。平地湧泉,故名。1957年在泉涌處掘池蓄水,名曰“勝利水塘”。水池長25米,寬15米,深約4米。泉水常年自池壁、池底湧出,匯為一池碧水。
南 泉 在瓦口嶺村南嶺之陰山崖上。水自數處石縫中流出,順山崖淌下,在崖下積成水灣。此泉水質甘美,煮沸無垢,烹茶最宜。
家鶴泉 在瓦口嶺村南嶺之陽石洞內。水勢頗佳。大旱無雨,附近數村居民皆至此汲水為炊。
泡罐泉 在曹范鄉黃石樑村南2公里,橫河南崖下。井形,直徑1米,深4米餘。久旱不涸。平時水面距井口2米餘,豐水季節,躬身可汲。
南 泉 在黃石樑村南約300米處的山崖下。水自石隙中流出,匯入10餘米遠的水塘,常年不竭。
東峪泉 在黃石樑村東二三百米處的東峪溝口。水自一石洞底部的石隙中流出,終年不竭。石洞由塊石壘就,高1.8米,寬0.7米,深1.5米,洞頂低於洞口地面,為地下式洞穴。旱時,水僅積於洞底的小淺池中;雨季,充盈於石洞,且自洞口溢出,沿山峪漫流。
橫河泉 在曹范鄉北橫河村北百餘米,橫河西南崖下。原自石縫中流出,常年不斷。1966年鑽為機井,除供全村人飲用,還可灌溉。河西岸山上,遍植黃櫨。秋日,河水奔流,紅葉滿山,景色秀麗。
井 泉 在曹范鄉井泉村南側。為8米長,5米寬,4米多深的石砌方池。池水碧綠,久旱不涸。泉南約20米內,有兩座方塘,即由此泉之水蓄成,水面鋪滿青萍。方塘東側,為七聖堂。堂前,尚存清乾隆、同治年間的《重修七聖堂記》等石碑。
康寶泉 在文祖鎮三槐樹村西南側。水自河崖石穴中流出,注入石池,屬季節性泉。1990年拓寬章(丘)萊(蕪)公路,被掩埋於西側路基下。該村南200餘米,即為古齊長城錦陽關故址,今為章萊公路的咽喉。齊長城蜿蜒起伏於關隘兩側的山嶺之上,經清鹹豐年間修葺,現保存尚完好,氣勢蔚為壯觀。
馬蹄泉 在三槐樹村北100米處的河東側崖下。雨後開泉,屬季節性泉。五六十年代在泉北建攔河大壩,蓄水成為水庫。
汩輪泉 俗稱“簸籮泉”。在齊長城錦陽關西近1公里,齊長城北側百米處。清代道光《濟南府志》著錄。屬季節性泉。泉眼在石堰下,雨季水涌,沿石渠東流,匯入三槐樹村東河中。
仰 泉 俗稱“陽溝泉”,在三槐樹村西約500米處。清道光《濟南府志》著錄。水自石堰下岩縫流出,沿山溝漫流。屬季節性泉。
朱公泉 古稱豬泉。在文祖鎮朱公泉村南側,九頂山的東麓。水自石岩縫隙流出,蜿蜒北流10米餘,瀉入石砌方池中。泉東50米又有一泉,亦從石岩隙中滲流而出,順山勢漫流。兩泉均四季長流。村內昔日有九聖堂,現尚存清乾隆、嘉慶年間重修該廟堂碑記兩通,碑記稱此泉為“豬泉”。另一年代不詳的殘碑則稱:朱公泉,朱公制之,故名。
東張泉 在文祖鎮東張村中。為一石砌方池,常年不竭。池水自溢水孔向西流六七米,瀉入河中。泉旁植有一株胸徑2.3米的柳樹,河中鵝鴨戲游。泉東南20米處,有一自流鑽井,水頗盛,一年四季向上噴涌,供全村1700餘口人飲用並澆灌農田。
甘 泉 在文祖鎮甘泉村西北。該村曾稱三泉村,因村北山上有三處山泉而得名。後來僅甘泉常流,故改稱甘泉村。泉在村西北堰根下,滲流匯為一直徑2米多,深約20米的大水井,四季不涸。
黃露泉 在文祖鎮黃露泉村,村以泉名。原名黃祿泉,取皇帝賜祿之意。辛亥革命後,改稱為現名。常年不涸。
白 泉 在旭升鄉白泉村石崖下。本世紀60年代開礦時毀。
卸甲池 在明水鎮西2公里鮑莊村南。相傳唐王李世民征東曾在池旁卸甲休息,故名。原為自然圓池,60年代擴建為水塘,提水灌溉。今廢為蘆葦叢生的荒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