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鄉(江蘇省啟東市西寧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寧鄉位於呂四鎮西南,南與通興鄉相接,西與海門市劉浩鄉毗鄰,北臨通呂運河與天汾鄉隔河相望,面種12.9平方公里,耕地0.92萬畝,2008年該鎮人口14363人。鄉政府駐西寧鎮,1929年間因位於呂四鎮之西,比較安寧而得名西寧鄉。1957年原天汾、西寧、周盧溝4個鄉合併為西寧鄉。1958年建西[要人民公社,1962年以通呂運河為界,河南為西寧公社,范龍、周灣8個村,120個村民組。以種植糧棉為主,工業有汽車修理、膠木、日用化工等30家工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寧鄉
  • 行政區類別:城鄉
  • 地理位置:南與通興鄉相接,西與海門市劉浩鄉毗鄰
  • 面積:12.9平方公里
西寧鄉人口數據,經濟發展,旅遊開發,社會事業,

西寧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6026
13454
12572
家庭戶戶數
7097
家庭戶總人口(總)
24759
家庭戶男
12669
家庭戶女
12090
0-14歲(總)
6839
0-14歲男
3641
0-14歲女
3198
15-64歲(總)
17568
15-64歲男
9027
15-64歲女
8541
65歲及以上(總)
1619
65歲及以上男
786
65歲及以上女
83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5305
西寧鄉西寧鄉

經濟發展

2008年1—6月以來,該鄉實現鄉鎮生產總值5126萬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3.7%;完成地方稅收完成18.56萬元,占全年任務31萬元的59.8%;固定資產投資達5394萬元,占全年任務6012萬元的89.7%,同比增長399%;農民人均純收入3512元;實現招商引資4500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50%。
以生態立體農業為基礎,發展現代化種植業。圍繞建設遂寧市綠色蔬菜基地建設的發展目標,把西寧鄉建設成為遂寧市人民的蔬菜後花園,按照“農業產業規模化、規模產業特色化、特色產業品牌化、品牌產業商標化”的思路,以業主為帶動,以項目為載體,以協會為依託,以土地流轉為核心,發展該鄉特色、綠色種植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協會為紐帶,以喜李專業合作社為示範基地,以高速公路沿線經果林產業帶輻射全鄉發展綠色水果,建立無公害大棚蔬菜基地15個,大力推進全鄉種植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力爭三年時間建好千畝水果基地、千畝蔬菜基地、千畝優質油菜基地、千畝水產養殖基地、萬頭生豬基地等五大基地。
逐步壯大規模化養殖程度,發展現代化養殖業。通過利用閒散資產引進業主發展規模養殖,在發展類型上形成了以養殖大戶為帶動,規模戶、散養戶共同發展的格局。不斷加快新品種更替速度,全鄉積極引進外五元種豬、青麻雞種、波爾山羊、約克母豬、北京劍鴨等畜禽優良品種,不斷提高畜禽生產的性能和肉質品質,增加了養殖效益。在各村形成不同的亮點。實現一村一個主要品種,增強了大戶的輻射帶動功能,逐漸帶動廣大農戶發展養殖業,實現規模養殖。

旅遊開發

以庫區旅遊開發為重點,發展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圍繞班竹園、水庫的開發,制定了該鄉班竹園水庫旅遊綜合開發方案,結合災後重建工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班竹園生態旅遊精品景區。規劃新建休閒度假避暑山莊二幢和5處農家樂,形成以庫區周邊名特優果樹種植和庫區水產新品種為依託,以休閒垂釣、觀魚遊樂、餐飲營宿、觀賞性魚類培育為主要內涵,集漁業生產、休閒垂釣、觀光遊樂於一體。

社會事業

連片建設、集中打造,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形成亮點。按照“基礎強村、產業富村、環境美村、民主管村”的總體要求,把福光廟村和樟樹堰村進行連片打造,促進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業結構全面調整,村容村貌徹底美化,鄉村旅遊繁榮活躍,農民收入大幅提高。主要是在引導規劃發展上突出兩個集中,一是促使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按照“轉地不轉利,轉地不轉業,轉地不轉權”的原則,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引導農戶“依法、自願、有償”合理流轉土地承包權,積極培育和引進業主成片開發,二是促使種植散戶(黑寶石李、核桃)向協會集中。利用樟樹堰村星星果樹種植中心業主楊勇新增協會會員100戶。進一步擴展樟樹堰村“果—草—禽”高效立體生態農業新模式,促使協會規範化、制度化、經營化運作。以改善生產條件,強化農田基本水利建設為主,農田水利建設是徹底擺脫農業“靠天吃飯”現狀,充分利用上級農田水利補助資金和兩村在外成功人士捐資投入,大搞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在兩村新挖塘堰3口,整治提灌站1處。以改變居住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為主。整治村容村貌是現階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最有效途徑。該鄉以沼氣項目為載體,深入開展環境整治“一除二清三治理”(除封建迷信、清潔庭院、清潔能源、治理家畜敞養、治理生活垃圾、治理亂堆亂放)活動,統籌規劃農民住房、庭院產業、雜物堆放,進行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綠化,計畫在兩村公路沿線風貌整治260戶,建垃圾池5個,逐步實現村莊綠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生態最佳化,使農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起到新農村建設示範作用。
服務園區,搭建平台,強化招商,按照“借市發展、為市服務、合作共贏”的指導思想,西寧鄉黨委、政府配合園區做好用地規劃和招商引資,以服務園區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在做好企業跟蹤服務的基礎上,搶抓環城路建設的機遇,在環城路西寧段3.48公里的路邊與城北開發區企業群連片規劃西寧招商引資平台,同時引進開發區範圍內的搬遷企業落戶於西寧鄉境內,為西寧招商引資發展平台,謀劃西寧未來跨越發展。
全面落實民生工程,緊緊圍繞民眾行路難、用水難、讀書難、就醫難、生活難、增收難等六大問題,重點實施“七個一”工程,落實好計生、民政等五大補貼,每村建好一條致富路,啟動打造一個生態旅遊示範村,種植管理好一條經果產業帶,運作好一個新型專合組織,包裝一個旅遊拳頭產品,整治好主要交通幹線的農村風貌。
同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按照“培育致富產業,培養新型農民,改善人居環境”的要求,一是以推動樟樹堰村新農村示範村為抓手,確立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迅速構建產業支撐,以高速公路交通沿線經果產業帶為示範,輻射全鄉調整產業結構,走循環農業之路;二是繼續深化企村聯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農村基礎瓶頸,助推新農村建設進程;三是認真貫徹《專業合作組織法》,科學運作專業合作社,逐步提高農民的生產組織化程度和參與市場競爭能力,讓農民更多地分享到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環節利益;四是以樟樹堰村為示範,以龍頭大戶為帶動,以政策投入為支撐,探索“果、藥、禽”、“果、草、禽”、“果、蔬、禽”的農業結構調整模式,形成“一村一品”新格局,促使新農村建設具有較強的產業支撐,有利於促進統籌城鄉發展。以落實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為抓手,以加快農民素質培訓為依託,以引進業主、大戶為載體,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契機,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風貌整治。
據西寧鄉黨委書記任參介紹,圍繞構建和諧船山的目標,西寧鄉從村容整潔入手,深入推進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有效改變農村傳統陋習,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創造農村良好人居環境。大力實施了以農村“ 五創”為主要內容的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大力實施了以“兩池六改”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美村工程,大力實施了以“五化三優一暢通”為主要內容的鄉鎮容貌整潔工程,建立以“四化”為標準的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努力按期全面完成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試點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