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聖經地名)

西奈(聖經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奈】(Sinai)山名。聖經譯西乃山,埃及西奈半島中南部的花崗岩山峰,又稱何烈山,即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經瑪拉以琳後所到達的山。時為出埃及後的第三個月(出19:1)。由此取道西珥山往加低斯巴尼亞,有11天的路程(申1:2)。山旁有大片曠野,足供以色列人安營紮寨(出19:2)。以色列營地離西奈山不遠(出19:12),自營中可望見山巔(出19:16,18,20)。據聖經記載,上帝在西奈山上傳給摩西10條誡命,摩西下山後頒布給以色列人(出20:1-24:3)。上帝的其他典章律法(出20;民10)也在此山頂或山麓制定並宣示(出24:12;31:18;34:2;民1:1;9:1)。聖經另外述及此山者僅1處,即以利亞先知受亞哈王后耶洗別迫害而逃避於此(王上19:8)。該山峰長期被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視為聖地。今已成為重要的朝聖地和旅遊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奈
  • 外文名:Sinai
  • 別名:西乃山,神的山
內容解讀,聖經記載,

內容解讀

西奈,地名原意:“密布叢林”。亦稱“神的山”。(出3:1;18:5;19:2,11)此山共有三個山峰,最高峰海拔2285米。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包括信奉基督的天主教和東正教)都以此山為聖地。公元後527年羅馬皇帝猶斯廷尼安(Justinian,查士丁尼)在西奈山東坡建立了加他林(Catharine)修道院。院內遍地種植無花果、橄欖、松柏等樹木。其後,由於種族及宗教的矛盾衝突,此院屢經毀壞,又屢經修復。院內的圖書館藏書甚多,大多是希臘文、亞拉伯文、敘利亞文、埃提阿伯等文字的古抄寫本。公元1844年至1859年間,提森道夫(Tischendorf,替申多夫)在該館內找到了耶穌降生後400年時抄寫的經卷及古書。公元1892年,路易斯(Lewis)夫人發現了耶穌降生後5世紀時抄寫的亞蘭文(亞蘭語)福音書一部。這些書卷都是十分珍貴的。埃及獨立後,西奈及西奈半島原屬埃及。公元1967年經過六天戰爭之後,以色列管轄了此地。1979年西奈又歸還埃及。現在這裡仍是某些人朝聖和旅遊的勝地。

聖經記載

1、摩西米甸曠野牧養羊群40年時,有一天他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亦即西奈山)。神呼召摩西回到埃及去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來。“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出3:1-12)
2、摩西回到他的岳父那裡與他告別之後,隨即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回埃及去。摩西的哥哥亞倫蒙神指示去到西奈曠野迎接摩西。他們也是在神的山(即西奈山)那裡相會的。(出4:18-27)
3、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出離埃及後,來到了西奈山安營。(出19:1-2)耶和華臨到西奈山山頂上,並且把摩西召上山去面諭摩西。(出19:20-22)摩西下山後向以色列人傳講了神的十條誡命,其後又講述了神曉諭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典章,法度、細則、條律。(出19:25;40:35)
4、先知以利亞迦密山被神重用,除滅了巴力的先知之後,亞哈王的妻子耶洗別定意要殺害以利亞。以利亞一度曾坐在羅騰樹下求死。但神的使者卻把他指引到神的山,就是何烈山(即西奈山)。神在這座山上又託付給以利亞三項事工:
膏立哈薛作亞蘭王,
②膏立耶戶作以色列王,
③膏立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以利亞的工作。(王上19:1-16)
5、耶穌受難後,司提反殉道前在講道時也曾提到,摩西當年在西奈山的曠野領受了神的使命。他率領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後,又在西奈山的曠野把神的聖言傳給了以色列人。(徒7:30-38)
6、保羅認罪、悔改、接受基督作救主之後,曾到過亞拉伯。(加1:17)當時西奈山的所在地即稱為亞拉伯。(加4:25)保羅悔改信奉基督之前,曾在猶太著名學者迦瑪列門下受教,通曉嚴謹的西奈山律法,他原來是逼迫基督徒的。(徒22:3-4)保羅在亞拉伯西奈山旁的一段時間裡,當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是無法自我完善的,(羅3:9-10)而只有接受耶穌的救恩才能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
7、當年許多加拉太人信奉了基督的救恩之後,仍舊堅守猶太教的各項律法細則。因此保羅寫信給加拉太人說,西奈山的誡命、律法、典章、條例,乃是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律法之約。(加4:24-25)但沒有一個人能因為完全遵行西奈山的律法而被神稱義。西奈山的律法只是為了使人知道自己有罪。(羅3:20)這樣西奈山的律法就像是個訓蒙的師傅,要引導人到基督這裡來接受他作為救主,使人“因信稱義”。(加3: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