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山

西太平山

西太平山位於張家口市橋西區西側,與東太平山相對,中間為張家口標誌性建築,大境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太平山
  • 地理位置:張家口市橋西區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景區介紹,西太平山景區長城,西太平山景區長城歷史,西太平山景區長城特點,西太平山景區長城風光,

景區介紹

雖說是景區,但是這裡卻是不收門票的地方,市民晨練、休閒可以隨便出入。烈日炎炎的夏日,人們登臨此山,賞山下美景,清新涼爽,頓覺心曠神怡。
張家口西太平山屬陰山余脈,海拔有千米以上,山間溝壑縱深,植被茂密,集雄奇、險峻、秀美於一身,是鑲嵌在邊塞古城的綠色明珠。
西太平山上俯瞰
登觀景亭,舉目四望,方圓幾十公里的景物盡收眼底。
北邊,沿著蜿蜒的山脈痕跡,在山溝里散落著無數的住戶,大境門外的道路也以山為依規劃,曲曲折折通向遠方。這是附近最高的地方,是個能夠引起人足夠遐思的地方,可以將思緒飄蕩很遠。我所知道的,歷史上的張家口是民族交流的重鎮,物質流通的要塞,就地形上講叫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地位講是蒙漢交流的視窗,足能讓後人陷進思緒的氛圍中。

西太平山景區長城

張家口市境記憶體有戰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等朝代的長城1476公里,是全國保存長城最多的省轄市,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更為珍貴的是,沿大境門東西依交蜿蜓展開、首尾相接的長城為明代所築的外長城,與八達嶺一帶的內長城,一起成為拱衛京師的重要屏障。  大境門長城內側,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一個氣勢雄渾的烽火台。

西太平山景區長城歷史

在市區北端有一段綿延千里大同至宣化的明長城,是歷史上明王朝為防禦韃靼、瓦剌的入侵所建。到張家口這一段城牆順東、西太平山山勢蜿蜒而築到兩山交界處餘下百餘米,一座十餘米高的城樓拔地而起,屹立於谷中,此即清代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增築的塞外雄關大境門。正中門楣上,刻有“大好河山”四個顏體大字,每字足有一米見方,氣勢豪放,筆力蒼勁,乃察哈爾都統高維岳於民國十六年所寫。
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一段文字提及“張家口是南北通道,塞外皮毛集散之地,人煙稠密,市肆繁盛。郭靖手牽紅馬,東張西望,他從未到過這般大城市,但見事事透著新鮮”,當時心裡還大笑了一通:“張家口哪裡算得上什麼‘人煙稠密、市肆繁盛’了?還‘大城市’?這郭靖和金庸也忒沒見識了。”看來當時幼稚的我確實是小瞧自己的家鄉了。

西太平山景區長城特點

我這裡就是由大境門向西順山勢直抵西太平山的毛石長城,毛石長城由就山開採的毛石壘砌,並用白灰勾縫,非常堅固。 從外表上看去,這道城牆遠沒有北京的明長城那樣高大氣派。它的建造十分簡單,就是用大大小小的碎石磊成的,石頭之間用土添實,頂端也沒有護牆。基座寬一般在兩米左右,牆體高的地方也不過三米。站在這段長城上,可以看到關外那些連綿起伏的群山。和我一起來的外甥女一邊拍照一邊問我這牆是做什麼用的,我告訴她這就是長城啊。她一幅不可思議的樣子,跟我打趣地說:“這就是長城嗎?這樣的牆能防什麼呀?頂多可以擋個放羊的吧。”
其實長城就是這樣,不是每一個部分都得修得那么講究。不是主要關口的地方,或者易守難攻的地方基本上用不著大興土木。不過,儘管這段城牆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樣子,但它依然是隨著高峰險頂蜿蜒開去不見盡頭的。尤其對於古代的施工能力來說,這項工程仍舊是的相當嚴酷與艱巨,而這其中又不知融注了多少人的血汗與生命。
透過城牆向關外望去,茫茫的水霧已經隱沒了大部分景色。只有不遠處的一座大山還朦朧可見,它與我所在的大山南北遙相呼應。它好像是披上了一層薄紗一般,變得身姿飄渺,形態朦朧了起來。整個山體的色調看上去十分的深沉,有植被的地方仿佛是塗上了一層藍灰色的水墨一般,而沒有植被的表層和峭壁部分則透出一種深暗的土黃。
隨著山體逐漸向濃霧中延深而去,那些起伏錯落的峰巒一層淡於一層,直到完全消失。幾分淡漠、幾分神秘,在那茫茫的水霧之後好像隱伏著無限的玄機。如此煙水迷茫的一個世界頗有點夢幻江南的感覺,稍加領略之後,便會心靜神安起來……

西太平山景區長城風光

在向山外遙望的時候,人的視覺會逐漸產生出一種明顯的透視效果。城牆仿佛是一條分隔時空的界線,它將牆外的景色變成了一個虛幻不實的世界。此時的城牆,就像是一個相框,而牆外的景色則是嵌在相框裡的一幅抽象的“寫意山水”。
長長的一條長城上。偶爾從山林中會傳出來幾聲隱約的鳥鳴讓人的心裡一個勁得發空。整個世界沉靜得好像從來就沒有變化過,所見之處仿佛就是永恆。
歷史追思戰爭的遺物無疑就是長城了,而長城似乎永遠都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凝重與悲壯,它是真實故事的遺存,隨著故事的結束也歸於了沉默,然而就是這種歸於沉寂的無聲又會將故事一直講述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