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離宮遺址

西夏離宮遺址

經寧夏博物館考古認定,西夏離宮遺址位於市境平羅縣城西南45公里的大水溝溝口兩側,南北長約4公 里。沿110國道北上平羅縣上廟鄉沿西側路口上行到賀蘭山大水溝溝口。溝口右側有一高66米,底寬133.2米的土築平台,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穆桂英點將台”。據專家考證為西夏時期李元昊離宮遺址。遺址下方曾多次出土過西夏窖藏錢幣和大量的西夏磚、瓦等建築構件。山口1千米處有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長城。三公里處有古寺廟遺址一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夏離宮遺址
  • 地理位置:市境平羅縣城西南45公里的大水溝溝口兩側
  • 著名景點:建築台地
  • 稱號:穆桂英點將台
基本信息,詳細信息,恢復重建,

基本信息

稱“上廟”周圍多處發現有古代遊牧民族留下的岩畫。溝口山泉常年不斷,兩岸山勢峻峭,山內林木蔥鬱,空氣清新,是郊遊、登山的好去處。 據《西夏書事》載:夏國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五月,西夏第一代皇帝嵬名氏元昊,為太子寧令哥娶妻沒移氏,因見兒妻美貌,便自納為新皇后,於賀蘭山大水溝之東建離  宮,台閣高十餘丈,日與諸妃游宴其中。

詳細信息

西夏離宮遺址上有建築台地數十座,溝口南側,有建築台地十餘座,其中最大的台面長100餘米,前後寬70餘米,高出地面12米左右,最小的台面長20餘米,前後寬10米,高出 地面8米,其餘台地高低不一,在5—15米左右。溝口北側有三組建築台地組成:第一組建築台地為上、下兩層,下層南北長近100米,高出地面30米;第二組台地位於第一組台地之北,修築在沿山長200米的山坡上,自下而上共分四 層,最上層高出地面100米左右,每層台面寬60餘米;第三組建築台地位於第二組東北,在沿山坡500多米的地方,修築建築台地3處。所有台地台面都較平坦,其後端是將山坡劈去,與台面形成直角,前端則以塊石砌成直壁,台在兩側或正中砌有石階梯。台地上和附近有大量西夏時期的玻璃磚瓦、鴟吻、瓦當和滴水等建築殘件等。此地還出土過西夏和宋代錢幣。

恢復重建

據介紹:《西夏離宮可行性項目開發建設規劃》28日通過了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局聘請的專家組的專題論證,這意味著一個在遺址上修建的寧夏最大旅遊開發工程項目——西夏離宮,將於不久的將來矗立在賀蘭山闕。
據史料記載,西夏王朝的李元昊欲納沒移氏為太子妻,因戀其美艷而奪愛自娶,封為“新皇后”,先後在天都山興慶府修建宮苑,與沒移氏享樂,後又役使丁夫數萬人在賀蘭山東麓建造離宮別院,範圍大至數十里,台閣高十餘丈,日與諸妃宴遊其中。在賀蘭山諸宮苑中,以大水口離宮為最大。離宮建於山口兩側台地上,南北綿延4公里,依山勢上下錯落有致,高約50米,布局緊湊,格調天成,巍峨壯觀。1227年,蒙古部族成吉思汗滅西夏後,西夏的文明及建築毀於一旦。20世紀七十年代,離宮遺址處建為西北軸承廠的生活區,隨著生活在這裡人們在20世紀末的搬遷,西夏離宮遺址再一次成為一片廢墟。
近年來,一位在大水溝口修建機車拉力賽競賽場,連續兩次在這裡承辦全國嘉陵摩托拉力賽的民營企業家王愛卿看到了大水溝西夏離宮遺址的旅遊開發商機,他多次到所在平羅縣、石嘴山市和寧夏區旅遊局進行遊說,終於促成政府主管部門出面,完成了對開發西夏離宮項目的論證。
根據規劃,西夏離宮以位於平羅縣境內的大水溝口為界,構築溝外、溝內兩大景區、四大板塊。離宮分別建有入口區、西夏御莊、西夏農園、西夏軍寨、離宮遺址、大地藝術、景觀房產、荒塬綠洲、西夏佛寺、西夏離宮、西夏圍場11個景區和景觀廊道。其規劃景觀都將依據史料記載而建。李元昊的西夏王國曾建有一座克夷門,此次開發修建的克夷門在大水溝口離宮遺址所在地的在入口處,擬以戈壁卵石和賀蘭山石闢建造一座造型奇特的超大型柱狀門闕,門寬40米,石柱上以漢文和西夏文鐫刻“西夏國克夷門”。西夏御莊是西夏國党項族由皇家直接經管的皇室莊園的再現。園內生產、窖藏、屯兵屯糧的場景有榷場、蕃食一條街、國學館、御倉、國官窖、通濟監(造幣廠)、蕃樂館、文思院、絲竹院、磚窯遺址、祭天台、墓群以及環境建設等。西夏農莊則是御莊党項風情區域之延伸,再現党項人“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使”的舊貌。西夏軍寨是利用大水口一片洪積扇戈壁灘,闢建西夏國右廂朝順軍3座屯兵軍寨、護城河、飲馬灘、點將台、演武場、跑馬場、射箭場、投擲台、八卦迷宮陣、軍鴿園和軍營娛樂場。據史料記載,西夏時期大水溝離宮地區曾為右廂朝順軍司克夷門的屯兵之處,西夏軍之裝備包括軍帳、弓箭、馬匹、炮以及各種兵器也都屯於此地。西夏兵丁長於騎射,不善刀槍,騎兵為主力,每戰必以騎兵突入,步兵隨後跟進。西夏軍寨亦是根據西夏兵的這些特點建造而成。離宮遺址是整個西夏離宮項目的重中之重核心景觀。規劃擬在大水溝北側的離宮原三組建築台地處按照原有部分塌圯、部分成為廢墟遺址等變化的遺址景觀進行設計,通過廢墟和遺址體現歷史的悲涼,展現西夏鼎盛時期離宮建築的宏大華麗。該遺址建築依山就勢,巧妙處理人地關係,並以林帶與其它功能區相隔斷,利用豐富的山澗水資源和林木做好離宮水景文章。這一景區內包括離宮建築群遺址、離宮小院遺址、成吉思汗滅夏紀事碑、離宮園林、景宗祠等。其標誌性建築有以展示西夏文化特色的吉祥物——妙音鳥為主題的高約200米突兀山丘頂部的大型標誌性建造;有位於大水溝口處跨路闢建的高20米以賀蘭山石砌築而成的“賀蘭山闕”,遊人將從此在這裡找見和拜藹岳飛《滿江紅》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所指之處。兩闕以西夏文圖案裝飾,以西夏文、漢文書寫“賀蘭山闕”字樣。離宮廢墟內的另一標誌性景觀為景宗祠。為紀念大夏國開國皇帝李元昊,西夏王國曾在大水溝離宮建造一處李元昊的祠堂,史稱“昊王祠”。史載,1038年10月李元昊稱帝建立大夏國後,以雄才大略、驍勇善戰連敗宋軍,在位10年,奠定了大夏國190年之基業,歷十帝,為西夏文化建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該祠建於朝順軍與離宮遺址之間,以卵石堆砌而成,為高10米,面積200平方米的高台,台周圍以護欄,稱“受命台”,是李元昊築壇受冊、繼皇帝位之所。台上建歇山頂祠堂建築一座,黃色琉璃瓦覆頂,面闊5間,門上匾額為鐫“夏景宗祠”。祠內供奉李元昊塑像,四壁繪製李元昊的故事壁畫,祠前建景宗登基的文告石碑和大形香爐。此外,西夏離宮還闢建大地藝術,其中以賀蘭山歷史名人園和戈壁卵石堆雕造型藝術城最具特色,其它如景觀房產、荒塬綠洲、西夏佛寺、西夏離宮、西夏圍場、景觀廊道等則猶如陪伴紅花的綠葉,使西夏離宮能夠完整再現西夏國、西夏文化在歷史上曾經具有的輝煌。
作為西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夏離宮選址於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知名極高的塞上名山——賀蘭山;充分利用其頗具美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大地畫廊——賀蘭褶皺地質景觀;挖掘和展示具有極大神秘性和吸引力的失落的西夏文明;在空曠、蒼涼、給遊人以震撼力的戈壁灘上勾畫獨具特色的西夏文化,其旅遊開發及發展前景被論證組的專家看好。西夏離宮的總體形象定位為“逝去的西夏離宮活著的西夏王朝”。項目規劃2004年至2015年分三期開發建設,12年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