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鎏金銅牛

西夏鎏金銅牛

西夏鎏金銅牛,是1977年於寧夏出土的西夏時期的青銅文物,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西夏文明的一個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夏鎏金銅牛
  • 出土地點:寧夏銀川賀蘭山西夏陵區一○一號陪葬墓
  • 所屬年代:西夏
  • 出土時間:1977年
  • 材質:青銅
歷史,特徵,工藝,價值,

歷史

1977年,西夏鎏金銅牛出土於寧夏銀川賀蘭山西夏陵區西夏王陵177號陪葬墓中。197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發掘清理西夏陵區177號墓時,發現其空空如也。正當人們失望之時,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突然踢到了一個硬物,正是這銅牛的一角,後來這頭牛被大家稱之為“一腳踢出來的國寶”。

特徵

青銅質,長1.2米、寬0.38米、高0.45米,重188公斤。牛身橫臥,兩眼圓睜,頭頂兩角,角度優美,體態健壯,連中間脊背也隱約可見。

工藝

模製澆鑄成型,內空心,腹中尚殘留鐵砂內模。外表鎏金,出土時部分鎏金已脫落。這隻銅牛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從鑄造工藝上也表現出當時西夏青銅製造的高超水平。

價值

銅牛造型生動,形象逼真。為研究西夏時代的冶金工藝和雕塑史提供了重要資料,也說明了牛和牛耕在西夏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為西夏農耕化的過程提供了實物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