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神舟會(民俗活動)

西塞神舟會(民俗活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塞神舟會是湖北省黃石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在這次申遺中,申遺名稱為“中國端午節”,由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以及湖南汨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四大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塞神舟會
  • 類型:傳統文化盛會
  • 主要活動:製作神舟、唱大戲等
  • 開工儀式: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
簡介,儀式,歷史,榮譽,

簡介

西塞神舟會是黃石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慶賀端午節,主要活動有祭祀、巡遊、送神舟下水等系列儀式和活動。從舉行龍舟的開工儀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時由道士主持儀式為神舟開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會正式會期,整個活動歷時40天,是目前國內端午節時間較長的祈福和祭弔活動。

儀式

在正式會期,當地日日夜夜唱楚劇大戲,四鄉八嶺的民眾趕來向神舟許願求福。農曆五月十六早上8點神舟出會巡遊,家家戶戶都要在門邊懸掛菖蒲艾葉,門口設香案、燃香燭,擺上酒、茶、米、水果等供品。每到一家,村民們都要放鞭迎接,撒茶米、祭拜。農曆五月十七晚,為神舟點燃48盞長明燈,通宵打醮守夜。農曆五月十八日上午神舟出宮,道士和神舟會全體成員共同為神舟開路,由16名青壯小伙抬著神舟恭送入江,任由水流帶著龍舟沿江而下,東流入海。此時江上眾多漁船在船頭擺香設案、鞭炮齊鳴、繞神舟三圈,以示送行。神舟登江處的大堤上,有成千上萬的村民雙手合十、跪拜神舟,祈求神舟帶走疾病、帶走瘟疫、帶走災難,祈年吉祥、一年幸福、一年安康。
西塞神舟會

歷史

神舟會是民眾自發自願組織參加的,以驅瘟、除惡、消災、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壽延年為核心主題的傳統文化活動。神舟會藉助“送龍舟”這一形式,為一方百姓消災祈福,是端午節俗中最壯觀的一種民俗盛會,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該活動規模宏大,民眾的自發參與性強,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至今傳承不息,它集中、生動地表達了古代民間端午習俗的許多內容,向我們展示了端午節俗的自然屬性,具有很寶貴的文化生活史價值。自紀念屈原的傳說與端午節結合以後,特別是解放以來,神舟會的活動也與屈原的傳說聯繫在一起,這對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和民族團結,使傳統節日加進新的活力,無疑具有深厚的影響和價值。神舟會活動期間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精心扎制的樓台亭榭、雕樑畫棟工藝精緻,氣勢宏偉,極具特色,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長江中游地區有較大影響。

榮譽

2009年9月30日,西塞神舟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繼4 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我國前段時間也正式啟動了“端午節”申報世界非遺程式。在這次申遺的內容中,咱們黃石的“西塞神舟會”以其完整的保存了古老的端午習俗而有幸入圍,這對於咱們黃石人民來說,無疑是件大喜事。 再過幾天,這“西塞神舟會”就要濃重舉行了,為了能將這一端午民俗盛會打造成咱們黃石又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各級政府部門也正在不斷地努力。
“西塞神舟會”是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眾自發、自願組織參加的,以驅瘟、除惡、消災、去病,以求平安健康,益壽延年為核心主題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西塞神舟會藉助“送龍舟”這一形式,為一方百姓消災祈福,是端午節習俗中最壯觀的一種民間盛會,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至五月十八,為神舟會的正式會期。這期間當地日日夜夜唱大戲。農曆五月十六早上8點神舟出巡遊,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邊懸掛菖蒲、艾葉,門口設香案、燃香燭,擺上酒、茶、米、水果等供品。神舟每到一家,村民們都要放鞭迎接,撒茶米、祭拜,直到巡遊完所有的街巷。農曆五月十七晚,村民要為神舟點燃48盞長明燈,通宵打醮守夜。農曆五月十八日上午神舟出宮,道士和神舟會全體成員共同為神舟開路,由16名青壯小伙抬著神舟恭送江中,任由水流帶著龍舟沿江而下,東流入海。此時,江上眾多漁船在船頭擺香設案、鞭炮齊鳴、繞神舟三圈,以示送行。
道士洑大端午的“神舟會”,承載著西塞山地區民眾的智慧、情趣、以及祈福求祥的善良願望,從遙遠的古代,一直走到了今天,其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民俗生活史價值不言而喻。
省非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吳志堅:“西塞神舟會在我們國家所有的端午習俗裡面,它最具代表性,它傳承了很多很多古老的端午習俗,這種信息,這種DNA,我們叫它DNA,這種DNA傳承下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幾千年過去了,完了到現在在你們黃石的道士袱村這個地方還這么頑固的殘存著它,所以說這個非常有價值,所以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個過程當中,它這個占有一個很重的比例。”
2006年,“西塞神舟會”已經成功的申報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今 年的5月份,“西塞神舟會”又開始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旅,這無疑是十分鼓舞人心的。然而,雖然這一民俗盛會逐漸開始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和認可,但是它也迫切地需要更多的理解、尊重與愛護。這位老人名叫黃太征,今 年73歲,是神舟會核心人物之一,從1999年起,他就開始參與了神舟會的整個籌劃和運作,如今10個年頭了,當他面臨著神舟宮周邊煤廠的粉塵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神舟設備的老化、人員的不足等等問題,他也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村民黃太征:“一個我們這個經營存在一點問題,這個又的物價明顯在增長,唱戲,演出經費也在逐年增加。第二個呢,我們原來有很多設施都已經老化,都陳舊了,這個也準備要換。第三個,我們這個人員還沒有跟上,有的老了,有的去世了,補充的人目前還又一點困難。第四個,周圍的環境,對我們影響還是很大,像今天這個劇團來了,它就跟你上壇,它說這個壇灰塵太大,這樣把衣服污染蠻厲害的,他們不想搞,再個噪音也很大。”
在得知“西塞神舟會”遭遇了如此的困境之後,6月5號,市長楊曉波一行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西塞神舟會的籌備工作進行了調研。在西塞山區政府,市長觀看了“西塞神舟會”的專題片、聽取了“西塞神舟會”申報世遺項目的有關情況。隨後,針對如何解決“西塞神舟會”當前面臨的困難、以及如何將其打造成為黃石的文化名片,市、區兩級政府部門的領導以及文化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也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並最終達成了共識。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陶慧芬:“一個要積極配合省里的要求做好我們的保護和資料的蒐集,以及相關的工作;第二個呢,從現在開始要限制項目周邊環境致損的一些活動。再一個對這個項目本身怎么進行研究,把它使保護、開發和利用能夠有效的結合起來,能夠把這個西塞山這個旅遊的總體規劃對接,使得它和我們的工業旅遊和西塞山的歷史文化旅遊,與我們牯牛洲的休閒旅遊結合起來,成為黃石總體旅遊中間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今 年的農曆五月十八,也就是這個月的10號,西塞“神舟”就要正式下水了。我想,在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今 年的這一場端午民俗盛會想必會更加精彩、也更加令人矚目。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當今民俗文化普遍遭遇冷落的今天,要想將咱們黃石的“西塞神舟會”打造成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文化名片,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