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坡村隸屬萊城區苗山鎮,位於萊城東北22公里處,鎮駐地東南5公里處。在盤龍河上游。東臨響水灣村,南至桃園村,西接磨石峪村,北接西崖村。村前、後有小河溝,盛夏時有水。辛泰鐵路從村中穿行,將村隔成東、西兩個自然村。全村162戶,480口人,耕地477畝。 因址在響水灣村西坡,曾名西坡黃家莊,後簡稱西坡。黃姓建村後,有尤、高、王三姓先後遷入。現尤、高姓已無。清朝中期由東西兩張、初、陳、郝、秦、馮姓陸續遷至,共八姓,張、初、陳三姓人口占有4/5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坡村
  • 地址: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
  • 住戶:162戶
  • 人口:480人
歷史記載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常莊保·西坡村”。據《常莊史志資料》記載:抗日戰爭初期西坡村隸屬萊蕪六區文字鄉;1941年春,萊蕪縣劃為三縣,撤鄉、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西坡隸屬萊東縣常莊區;1950年12月,區下設鄉,西坡隸屬常莊區桃園鄉;1951年3月,地名區改數字區,西坡隸屬第二區文字鄉;1958年3月,撤區建鄉,西坡隸屬常莊鄉;1958年10月,鄉改人民公社,西坡隸屬常莊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改為辦事處,下設鄉,西坡隸屬常莊辦事處文字鄉;1985年撤辦事處,分常莊、和莊兩鄉,西坡隸屬常莊鄉;2001年底,撤鄉並鎮,西坡村隸屬苗山鎮。
解放前,因戰亂,天旱不收等原因,70%的人口外出逃荒要飯,下沂蒙、下河北、下山西、下東北。在外餓死兩人,給人家當童養媳的6人,當時村內人煙稀少,荒草叢生,野獸常出入村莊。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村民積極投身革命隊伍。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全村參軍者共37名,他們英勇善戰,死無顧惜。在戰爭中陣亡人數14名,傷殘6人。還造就出一批優秀的黨員幹部。
1947年4月土改複查開始,窮人有了自己的房屋、土地。建國後,人民當家作主,生活自給自足。1955年組織初級農業社,入社30餘戶。1956年秋,組織高級農業社,全村80戶全部入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
自明朝末年,黃姓建村以來,即以缺水聞名,村民苦不堪言。
1966年,村支書張金永帶領村民打井4眼,均無大水。1969年,在上級黨委政府關懷下,縣委縣政府支援水泥電線桿20根,支書率全村勞力齊上陣,奮戰三冬春,總投入工日5萬餘個,修起一座揚程62米、渠長l.25公里的大型揚水站。打蓄水池兩個,可容水3000方。1974年通水,使百畝旱地變成了水澆田。從此,西坡村由缺糧村變成了賣糧村。1989年冬,市委市府撥款3萬元,鄉黨委政府發動村民集資3.5萬元,總投入工日1.5萬個,打大口井1眼,建72方水池1座,鋪設主管道近千米,並安裝自來水,1990年12月15日送水到戶。至此,西坡村摘掉了“缺水”的帽子。村民深感黨恩,特立“飲水思源”碑,以昭後世。
西坡人嘗到了無文化的苦頭,1966年,在陳善仁、郝翠兩位復員軍人的帶領下,村民自力更生,建校舍5間,請教師2名,董立憲兼校長,辦起2個複式班,結束了西坡無學校的歷史。1973年,擴建教室3間,請教師4名,4個班、學生100多名。1986年學校翻新,並與響水灣交換年級為單式班。1994年7月,合併於共青希望國小。
自恢復高考以來,全村共考出大專生l7名,中專生8名,董漢鵬清華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攻讀博士。
近幾年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政府採取鼓勵加獎勵的辦法,引種黃煙喜獲成功,且產量高,質量好,深受煙站好評。現有10多戶種植達10餘畝,畝純收入8000元以上。
近幾年,養殖業興旺,養殖戶達40戶,以豬、羊、雞為主。年存養量豬500頭、羊500隻、雞萬餘只。
村中現有各種運輸、機耕車輛18輛。村民居住條件大為改善,草房變瓦房。年輕人出門騎摩托,回家住“前出廈帶耳子房”。2002年3月,鎮政府批水泥30噸,村委投資2萬元,於7月份開始建一座雙孔“連鑫橋”,預計2003年底即可通車。屆時,西坡村的各行各業,會更加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人文自然
村內原有關帝廟一座,廟基1米,廟高2米,小巧別致,關帝神像栩栩如生。四周內壁均有彩色壁畫,廟內有小鐵鐘一座,重達50公斤。石碑兩塊,據《遠鎮天尊碑》記載:廟建於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吉日。據《永垂不朽》碑記載:嘉慶十三年歲次戊辰菊月,早文字縣、北莊(北文字)、北峪(古德范)三村合資修繕,以行善事。建國初期被拆,僅存石碑兩塊。廟前有一建廟時栽下的國槐,高15米,樹幹周長3米,主根裸露,枝葉繁密。入夏,是乘涼、休閒的好去處。1967年砍伐建了學校。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王金榮 秦福春 初明吉  初光吉 初青吉 初煥文 張金保 秦美春
張保海 王思信 王思召  張清福 張宗輝 張廷清
一門英烈
王文清家初光吉、初青吉。
王思友家王思召、王思信。
秦光春家秦福春、秦美春。
二、歷任村支書
1958年-1960年 郝長友
1960年-1963年 董文夫
1964年-1985年 張金成
1986年-1988年 郝 翠
1988年-2002年 陳念文
2002年- 陳貞文
三、歷任村主任
1950年-1963年 馮現棟(村長)
1963年-1966年 張金縣(大隊長)
1968年-1978年 郝 金
1978年-1980年 張俊啟
1980年-1981年 張俊貞
1982年-1986年 郝 翠
1986年-1988年 陳念文
1989年-1995年 初立德
1998年-2002年 張敬泉
2001年-   陳貞文(兼)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張俊齋 (張元明)曾任棗莊發電廠廠長、棗莊供電局局長等職
董文精 曾任大眾日報社社長、上海輕工業局局長等職
張元利 曾任長春市委辦公室主任、吉林省委辦公室主任等職
楊志俊 曾在萊蕪市國稅局任職,享受副處級待遇,已離休
董立生 現任萊蕪市委黨校哲學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董立平 萊蕪市教育局中學高級教師
特產展台
西坡村加工煎餅的有十幾戶,他們加工的煎餅,金黃透亮,厚薄均勻,酸甜適口,遠銷萊蕪、博山。小煎餅換來了大收入,西坡村人也因加工煎餅成為遠近聞名的“煎餅村”。為此,萊蕪電視台、萊蕪日報社曾作過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