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綴玉覆面

西周綴玉覆面

此展品為西周時期的玉器,置於墓主頭部,由48件形制各異的玉片組成。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綴玉覆面
  • 館藏地點:太原市萬柏林區濱河西路北段13號
  • 所屬年代:周
  • 所屬博物館:山西博物院
  • 所屬地區:山西太原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背景介紹,玉覆面,山西博物院玉覆面,

基本信息

數據:鼻長8.5厘米,寬3.3厘米
來源:1993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62號墓出土

文物介紹

置於墓主頭部,由48件形制各異的玉片組成。除周邊一圈帶平齒的梯形綴片外,皆雕刻有紋飾,多以雙陰線琢刻。眉、眼以碧玉製作,玉質上乘。墓主人為晉穆侯夫人。

背景介紹

玉覆面

玉覆面,即玉質喪葬面具。流行於中國西周至漢代和古代瑪雅。根據《儀禮·士喪禮》的記載,在先秦的喪葬儀式中,要用絲織品製成的“冥目”(也稱為“覆面”)和“掩”(也叫“裹首”)來包裹死者的頭臉部位。綴玉面罩較常見,大都由碎玉或廢玉加工製成,中國早在西周時就有綴玉面罩,後來東周時又有玉衣。
長期以來,中國人對於玉寄託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從古到今,不少人把它作為家傳之寶或定情信物,甚至認為是君子的象徵。不僅如此,古人還認為玉可以入藥,可以祛邪避魔,能保佑佩帶者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等等。
中華民族是一個酷愛厚葬的民族。古人認為玉是配飾中的“君子”,有“君子比德於玉”的說法,提倡“君子無故,玉不離身”。以身著玉,來說明自身的美好品德,甚至連死後,也佩戴大量玉石。這樣做,一是表示對死者的美好祝願,二來希望玉石能夠保護屍體不受侵蝕,防止“靈魂出竅”,西周時期,一種特殊的喪葬用玉―――玉覆面出現了。它用各種玉料對應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徵製成飾片,綴飾於紡織品上,用於殮葬時覆蓋在死者面部。當然,這種奢華的喪葬品僅出現於貴族墓葬中。玉覆面在兩周盛行一時,發展到漢代成為備受世人矚目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絲縷玉衣等等,即用玉密密地包裹死者全身,這標誌著喪葬玉發展到巔峰。 第三便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因為只有身份顯赫的王公貴族 才有能力全身著玉。《周禮·典瑞》中說:“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屍。”《墨子·節葬下》中也有“存乎諸侯死者,虛庫府,然後金玉珠璣比其身”的說法。而斂玉之中,玉覆面是較為重要的一種,它又分綴玉覆面和整玉覆面兩種,綴玉是很多零散的玉串在一起,分別覆蓋眼、鼻、耳、口等臉部七竅,防止穢氣侵屍,真魂流散。整塊玉的覆面則是遮蓋臉的全部。後來才有穿在身上的玉衣,像金縷玉衣、銀縷羽衣等。《馬未都說收藏》中稱,中國人用玉殮葬形成了一種文化,為什麼呢?第一,古人認為玉是緻密溫潤的,有特殊的防腐功能,能保證肉體不腐;還可以防止靈魂出殼,所以有玉塞,把人體上的窟窿都塞上。過去有記載,古人把玉磨成粉吃,覺得可以長生不老。第二,玉可以炫耀財富,尤其玉璧,有的墓葬同樣的璧出土很多,一看就是在炫耀財富。
覆面發展到後來,生者也可以佩戴。一來是祭祖中佩戴的面具,表現祖先和神靈的威武,像儺祭便是, 在我國古代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南地區都十分常見,到後來漸漸消失。不過,現在在雲南、四川的偏遠 山區仍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二來便是戲曲中的臉譜,其實它也是從祭祀中演化而來的,因為儺祭中本來就有 一項內容叫儺戲,像川劇的變臉等就屬於此類。
而且,這覆面的面具也早已走出國門,像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便是舉世公認的面具大國。在日本的商店、書店、圖書館和神社等地,隨處可以見到面具。日本有一個著名的面具形象叫“蘭陵王”,便是取材於中國的樂舞《蘭陵王》。相傳南北朝時北齊的蘭陵王高肅領兵打仗非常勇猛,但是因為長相太過俊美, 擔心自己的容貌起不到震懾敵人的作用,就做了個假面具,上陣時戴著,果然大獲全勝。後人就依照他的事 跡編成樂舞,在唐朝時傳到日本。日本面具的種類繁多,有伎樂面、舞樂面、行道面、追儺面和能樂面等,可見覆面文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玉覆面在西周時已相當流行。須指出的是,玉覆面玉件的配置格式並非一成不變,常因墓主身份地位或家境情況的不同而有繁有簡。由於眼睛在人的五官中最為重要,所以不論怎么簡化,眼玉是不能去掉的,玉覆面的正名稱“瞑目”,道理即在此。
玉斂葬和在墓中隨葬玉器(包括禮器、佩飾器和兵器等)是有區別的,其目的是通過玉器同屍體的接觸而起保護屍體的作用,使之不朽。我國葬喪文化中的這一風習,源頭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在以後的文明時代,玉斂葬的護屍目的已經很明確,其置玉方式也從口含、手握和無規律的放置,發展為“九竅玉”、“飯含”、“瞑目”、“瑞玉組合”乃至“玉匣”、“玉衣”等多種形式,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制度。所謂“瞑目”,實為一種綴玉面罩,即據五官形狀和大小製作玉件,鑽以細孔,按應在位置系連在一片織物上,覆於死者的臉部。當今學界多名之為“玉覆面”。玉覆面的功用,據漢唐學者的解釋是為“飯含”服務的。古人斂屍除用玉外,還用“飯”,即將某種糧食摻和玉屑填在死者口中,表示不忍心讓死者餓著肚子離去之意。
而且,用玉斂葬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玉器要放在相應的位置。鄭玄注《周禮》中說:"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蓋取象方明神之也。"因為人埋葬的時候是躺著的,不可能說把這人豎著埋下去。躺著就有前後左右上下的方位了,這種玉器的擺法也是按天地四方的祭祀方位所設定的。

山西博物院玉覆面

山西博物院展出有各式成套的玉覆面,它們或簡或繁,形象生動。圖中的玉覆面1992年出土於晉侯墓地31號墓,由79件各色玉件組成。每件玉飾上均設計有對穿孔,用以系綴於紡織品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