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戰役

西南戰役

1949年11月1日,“西南戰役”開始。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第一、四野戰軍各一部,在地方武裝配合下,解放西南四省的戰役。第二野戰軍一部從湖南進入貴州,15日解放貴陽。第二、四野戰軍各一部由湖南常德、湖北宜昌西進,30日解放重慶。此時,敵胡宗南部正由陝、甘南部向成都方向撤退。為了把敵人殲滅於成都地區,第二野戰軍分由貴陽、重慶迅速搶占樂山、邛崍、大邑等地,完全截斷敵軍向西南逃跑的通路。同時,第一野戰軍一部由陝、甘南部分路窮追逃敵,直逼成都,協同第二野戰軍完成對成都敵人的包圍。12月9日,雲南、西康的國民黨軍先後宣布起義,兩省和平解放。被圍在成都之敵,除一部分在突圍中被殲外,其餘宣布起義或投降。12月27日解放成都。全戰役歷時57天,共殲國民黨軍90餘萬人,解放了四川、貴州、雲南、西康四省。

基本介紹

  • 名稱:西南戰役
  • 地點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區
  • 時間:1949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
  • 參戰方: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國民黨軍隊
  • 結果:解放軍勝,西南解放
  • 參戰方兵力:國民黨軍隊133個師
  • 傷亡情況:國民黨軍隊損失90萬人
  • 主要指揮官:胡宗南、宋希濂、劉伯承、鄧小平、賀龍
簡介,背景,作戰方針,作戰部署,作戰過程,退路切斷,起義,點評,

簡介

1949年11月至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在第一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各一部配合下,對西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今分屬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數省內國民黨軍的進攻戰役
西南戰役作戰圖西南戰役作戰圖

背景

經過渡江戰役,國民黨軍不斷被殲滅,主力喪失殆盡,殘存的全部兵力僅剩150萬人。這些部隊紛紛潰退到華南、西南和台灣等地。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以白崇禧胡宗南兩個集團為骨幹,進行最後的掙扎。他以為西南地區的地理和政治條件可資利用。秦嶺、大巴山和武陵山山脈,象一道天然的圍屏,隔斷了川黔與內地的聯繫;盤根錯節的封建勢力和遍地林立的軍閥土匪,是他的反動統治的基礎;地處邊睡,便於取得帝國主義的直接援助。他的部署是:第一步,以白崇禧集團及粵軍余漢謀部組織所謂湘粵聯防,阻止解放軍向兩廣進軍,作為他部署西南的掩護;同時以嫡系胡宗南集團等扼守天險秦嶺、大巴山、武陵山,阻止解放軍入川。第二步,白崇禧部退入廣西,與四川的胡宗南互為呼應,聯絡雲貴軍閥,負隅頑抗。

作戰方針

5月23日,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發出關於向全國進軍的指示,其中明確指出:“胡宗南全軍正向四川撤退,並有向昆明撤退訊息。蔣介石、何應欽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慶割據西南的夢,而欲消滅胡軍及川康諸敵,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9月11日,又進一步指示第二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對白崇禧和西南各敵均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之方針。基於這樣的方針,對第二野戰軍的行動又先後作了具體的規定: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歸第四野戰軍指揮,擔任大迂迴任務,由贛南就勢於10月出廣東,爾後再由廣西兜擊雲南,徹底截斷敵軍逃竄國外的退路。第二野戰軍主力,待廣州解放和國民黨政府遷至重慶後,在第四野戰軍發起廣西作戰的同時,以大迂迴的動作,取道湘西、鄂西,挺進敘府(即宜賓)、瀘州、重慶之線,直出貴州,切斷胡宗南集團及川境諸敵退往雲南的道路及其與白崇禧的聯繫,以位於寶雞地區的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等部,在賀龍李井泉指揮下,積極吸引、抑留胡宗南集團於秦嶺地區。待第二野戰軍將川敵退往康滇的道路切斷後,即迅速占領川北及成都地區,爾後協同第二野戰軍聚殲胡宗南集團,並迅速擴占全川。這就是大迂迴,大包圍的決策。
為了領導西南的全面工作,建設西南,中共中央還決定由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24人組成中共中央西南局,以鄧、劉、賀分任第一、第二、第三書記。

作戰部署

按照中共中央、毛澤東的部署,第二野戰軍全軍立即轉入了進軍西南的準備工作。
8月19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川門黔作戰的基本命令。命令規定:第二野戰軍主力(除第四兵團)的任務在於攻略貴陽及川東南,以大迂迴動作,先進擊宜賓、瀘縣、江津地帶之敵,並控制上述地帶以北地區。以使宋希濂孫震及重慶等地之敵,完全孤立於川陳地區。爾後聚殲這些敵人,或運用政治方法解決之,以便協同川北賀龍部隊逐次解決全州問題。具體行動分為三個步驟:首先,第三兵團以車運由浦口經徐州、鄭州到武漢,再徒步至常德、江陵、枝江地區集結就補,第五兵團由上饒車運到樟樹,再徒步經長沙至邵陽、武岡、湘潭線集結就補。其次,第三兵團攻取遵義、彭水、黔江線,第五兵團攻取貴陽。最後,第三兵團直出瀘縣、江津,第五兵團直出宜賓、納溪,順勢迂迴重慶,控制川東,完成南面兜擊的任務。
9月初,第二野戰軍開始向湘西、鄂西開進。第三、五兵團按預定路線,分別乘車、乘船或徒步,急馳集結地域。配屬第四野戰軍的第四兵團,也於9月下旬由贛西向贛粵邊挺進,執行廣東作戰任務。
10月21日,劉伯承和鄧小平剛剛開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便帶著會議作出的繼續向全國大陸進軍的決定,匆匆乘車南下。第二天,他們趕到徐州,登上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西進列車的指揮車廂,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
第二野戰軍司令劉伯承第二野戰軍司令劉伯承
10月23日,他們發出了進軍川黔的作戰命令,要求第三、五兵團加快準備,提前實現基本命令規定的目標。

作戰過程

為了阻止解放軍入川,國民黨軍以主力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14個軍約16萬人布防於秦嶺、漢中、川北一帶,對北面作重點防備。另以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張群所轄23個軍約30萬人布防巴東一帶,其中川湘鄂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部8個軍約10萬人,控制於巴東、恩施、鹹豐之線,作為西南防守的前進陣地。川陝鄂邊綏靖公署主任孫震部3個軍約4萬人,控制巫山、巫溪及萬縣、忠縣之線,屏障川東北。其餘兵力則散布於川滇黔各地。
解放軍方面認為,敵人的這種配置,是解放軍佯攻秦嶺、威逼巴山的結果。第二野戰軍開進之初,第十八兵團曾對秦嶺之敵發動攻勢,牢牢吸住了胡宗南集團。活動在陝南和鄂西北地區中原軍區部隊,也積極佯動,造成通過大巴山進擊四川的聲勢。致使蔣介石發生錯誤判斷。認為解放軍入川的主攻方面在川北,這裡有中原進川的傳統要道,交通和補給都方便。在川黔邊方面,由於地勢險要,交通不便,大兵團行動困難,而且白崇禧集團又集結在湘、桂地區,解放軍不會捨近求遠,更不會冒腹背受制的危險。因此,他制定了上述以秦嶺為主、巴東為輔的防禦部署,並抽調東線的羅廣文兵團北移,加強川北防線。
在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下,劉伯承決定將計就計,以第二野戰軍的行動進一步迷惑敵人。他命令野戰軍領導機關率第三兵團經津浦、隴海鐵路公開乘火車西進。行至鄭州,他特意出席民眾歡迎大會,宣布大軍即將入川。而部隊則秘密南下,直奔湘、鄂西。同時令第五兵團乘第四野戰軍進行衡(陽)寶(慶)、廣東戰役的機會,就勢隱蔽地到達湘西集結。這樣,一方面是第四野戰軍浩浩蕩蕩、勢吞兩廣;一方面是第二野戰軍潛形匿跡,迂迴西南。進至武漢,劉伯承曾高興地對部屬說:“毛主席就是要這種氣氛,這很好。”
10月間,第四野戰軍主力及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已勝利結束了衡寶戰役和廣東戰役,分別殲滅桂系白崇禧集團主力4個師和粵軍余漢謀大部,正乘勝挺進廣西,直搗桂系的巢穴。第四野戰軍分派部分兵力加入川黔方面的行動。
11月1日,進軍川黔的作戰發起。劉伯承、鄧小平在北路以第三兵團主力和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七軍為左集團,直出彭水、黔江地區,協同第四野戰軍第五十軍、四十二軍及湖北軍區部隊所組成的右集團,會殲宋希濂集團於彭水以東地區。在南路以第五兵團及第十軍,實行大迂迴,直入貴州,奪取貴陽、遵義,進擊宜賓、納溪、瀘州,斷敵逃往雲南的退路。由於第二野戰軍主力的行動方向完全出敵意外,敵川黔防線很快被突破。第五兵團及第十軍,不至10天即挺進到貴州境內,連續解放了鎮遠、三穗地區,直插貴陽、遵義。第三兵團主力與第四野戰軍部隊也在宋希濂集團的兩翼突破,跨越武陵山,深入到秀山、酉陽一線。國民黨軍在慌亂中急忙調整部署,黔境之敵擬西撤畢節、貞豐之線,阻擋解放軍西進;東援的羅廣文兵團和西撤的宋希濂集團擬會合在彭水、黔江地區,依託烏江,進行頑抗。
劉伯承、鄧小平電令南路第五兵團和第十軍加速迂迴行動,在占領貴州後,休息時間不得超過3天,即應繼續挺進。並強調指出:“當前戰役的重心,仍在隔斷宋希濂4個軍、羅廣文3個軍向雲南退卻,並力求在長江南岸殲滅。”他們慮及部隊連日冒雨行軍,艱苦跋涉於大山險峰之間,特意囑告:“望注意鼓勵士氣。使用現洋,保障戰士的給養和健康,千萬不要因小失大。每人每天的4錢油鹽和1斤蔬菜絕不可少。至要至要。”同時電令北路的第三兵團主力和第四野戰軍部隊,排除萬難,加速猛進。還號召所屬各部,充分運用渡江追擊作戰的經驗,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堅決執行黨的新區政策,鞏固部隊,團結人民,利用舊鄉保人員,求得進軍的順利。
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各路部隊克服了天候、地理和敵人破壞所造成的重重困難,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有的部隊甚至日夜兼程近200里。11月15日,南路第五兵團和第十軍解放了貴陽、思南等地。16日,北路左集團解放了彭水,直逼烏江東岸。19日,北路右集團將西逃之敵宋希濂所部第十四兵團,一舉圍殲於鹹豐東北地區。

退路切斷

此時,坐鎮重慶的國民黨軍政首腦蔣介石察覺解放軍由鄂湘西進川黔迂迴重慶、成都的企圖,急令胡宗南集團由秦嶺、大巴山南撤入川。令第20、第15兵團在南川及其以東地區布防,以遲滯解放軍前進,掩護胡宗南集團南撤。基於這種情況,劉伯承、毛澤東令第5兵團主力和第10軍迅速經黔西北向瀘州、宜賓前進,令第3兵團和第47軍等部立即強渡烏江,進至南川地區,圍殲國民黨軍第15、第20兵團。遵此,第3、第5兵團主力以迅猛動作對國民黨軍實施迂迴包圍,1949年11月28日,第3兵團主力和第47軍將國民黨軍第20、第15兵團3萬餘人殲滅於南川以北地區(參見南川縣北戰役),並乘勝在重慶外圍殲滅前來增援之國民黨軍第1軍一部。29日,國民黨蔣介石集團逃往成都,30日人民解放軍占領重慶。1949年12月8日,第3、第5兵團主力和第47、第50軍等部分別進至內江、銅梁、廣安、萬縣、自貢、榮縣地區,至此,國民黨軍向黔、滇之主要退路已被切斷。

起義

在軍事打擊的同時,政治爭取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劉伯承、鄧小平積極開展了對敵政治攻勢和策反工作。11月21日,他們向西南國民黨軍政人員提出四項忠告,號召他們停止抵抗,投向光明,改過自新,立功贖罪,並明確規定了政策界限,對業已起義和投誠的武裝,一律暫不編散,不收繳武器,指定地點集中,聽候處理。
12月9日,國民黨軍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盧漢、國民黨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等率所部分別在雲南昆明、西康雅安、四川彭縣通電起義。
12月10日,蔣介石等人逃往台灣。11日,第二野戰軍第3、第5兵團分別由川東、川南西進,至20日進至遂寧、眉山、丹陵、邛崍、大邑一線,完全切斷了川境國民黨軍的退路。與此同時,第18兵團等部在秦嶺地區以積極行動完成了抑留胡宗南部的任務。胡宗南集團南撤後,第18兵團在賀龍周士第的率領下,於1949年12月3日兵分三路日夜兼程,追擊南下,於27日進抵江油、綿陽、巴中一線。至此,聚集成都及其周圍以胡宗南部為主的國民黨軍數十萬人被全部包圍(參見成都戰役)。
12月26日在人民解放軍的軍事壓力和政治爭取下,被圍之國民黨軍第7、第15、第16、第20兵團宣布起義。由崇慶新津分兩路突圍之國民黨軍第5兵團除一部逃往西昌外,其餘被第二野戰軍殲滅在邛崍、大邑一線。
12月27日,國民黨軍第18兵團在成都以東地區宣布起義,當日,人民解放軍占領成都,西南戰役結束。
12月31日,毛澤東發布了《祝賀新年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提出1950年的新任務是:“解放台灣、海南島和殲滅蔣介石匪幫的最後殘餘,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不讓美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在我們領土上有任何立足點。”同時提出要逐步轉入和平建設,醫治戰爭創傷,克服戰後的財政經濟困難,恢復工農業生產和交通事業。
1950年元旦,即成都戰役結束後的第5天,劉伯承出席重慶市慶祝西南解放大會,發表入川後的第一次長篇演講。
劉伯承號召駐西南全體部隊說:艱巨的任務正安排在我們面前,90萬起義、投誠、俘虜的部隊急需改造,7000萬的民眾尚待發動,土地改革必須在明冬後春完成。而當前的肅清匪特、鞏固治安和急不待緩的征糧工作,都有待于軍隊為主去參加完成。當我們戰敗了武裝的蔣介石集團後,徹底消滅封建的戰略任務已經放在我們當前的日程上了。

點評

西南戰役共經歷了57天,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川、康、滇、黔全部或大部,以及湘、鄂、陝、甘等省最後的50餘座城市。此戰,是一個戰略決策和戰爭經過基本吻合的典型戰例,人民解放軍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策略,奇正並用,主攻部隊在廣西戰役的掩護下,行動迅速,一舉切斷了國民黨軍的退路,起到了奇兵作用。位於川陝的第18兵團積極行動,採取先慢後快的方針,先巧妙佯攻,但卻攻而不破,使國民黨軍誤認為解放軍的主攻方向在川北,從而將胡宗南集團抑留於秦嶺地區,當主攻部隊將國民黨軍的路切斷後,即採取窮追猛的的戰術追殲逃軍,確保了戰役的順利進行。作戰中,解放軍還把強大的軍事進攻和有效的政治爭取緊密結合起來,加速了戰役的進程。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殲敵最多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0個兵團部、49個軍部、133個師總計93萬人,其中國民黨軍正規軍、地方保全團隊70萬餘人(俘敵196100人,斃傷8830人,起義401660人,投誠95640人),地方游雜武裝20多萬人,解放西南數省廣大地區,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集團企圖盤踞西南地區、伺機捲土重來的意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