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城鎮文化景觀演進過程及其動力機制研究

《西南山地城鎮文化景觀演進過程及其動力機制研究》是依託重慶大學,由李和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山地城鎮文化景觀演進過程及其動力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和平
  • 依託單位:重慶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文化景觀的概念源於西方文化地理學界,1992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其納入文化遺產範疇。文化景觀作為一種新的遺產對象,突破了傳統的自然與人文、有形與無形二元對立的遺產認識局限,引發了人們對遺產真實性與完整性問題的重新理解,也深刻改變了現代社會對自然、科技與文化之間關係的認識,為歷史城鎮保護、地域特色塑造、人居環境持續發展打開了一種指向未來的新視野。.本項目針對近年來西部大開發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鎮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歷史環境破壞、因地制宜營建觀念缺失等現實問題,選取典型案例城鎮;採用對比分析、數理分析、空間信息技術等方法;從城鎮格局、歷史地段、公共場所、空間地標四個空間層級對西南山地城鎮文化景觀演進過程及自然地理、政治經濟、社會人文動力機制進行分析,歸納梳理其發展邏輯;並以此為基礎,從文化景觀整體性保護、空間結構適應性更新、地域風貌持續性發展等方面完善和創新山地城鎮保護與更新理論。

結題摘要

本課題旨在以文化景觀視角切入歷史城鎮空間文化關係的分析,以應對當前西南地區快速城鎮化背景下地域空間文化特色遭受現代化衝擊的現實問題,以複合、動態的方式,將西南山地歷史城鎮作為一種文化景觀對象加以研究,探索創新性的保護方法。 從研究的地域範圍來看,本課題所指的西南山地主要聚焦於西南地區以川、渝、雲、貴四省為核心範圍,直接建設於崎嶇山地環境中或丘陵地帶以山地環境為背景的城鎮對象。研究中,在對該地域範圍內45座歷史城鎮、村寨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的基礎上,研究重點選取了四川閬中、仙市、自貢、羅城,重慶磁器口、西沱,雲南大理、麗江、獨克宗、諾鄧以及貴州鎮遠、青岩、肇興侗寨等13座西南歷史名城與村鎮作為論述的典型案例。 從研究內容來看,研究主體部分共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緒論”是對研究論題的提出;第二章“文化景觀遺產概念的發展與價值啟示”是對理論背景與現狀問題的綜述;第三章“文化景觀視角下歷史城鎮研究方法探析”是全文研究理論框架的建構;第四章“西南山地歷史城鎮發展背景與文化類型梳理”則是對本課題研究地域背景的梳理與案例城鎮的篩選;第五、六章節“西南山地歷史城鎮景觀演進過程分析”與“西南山地歷史城鎮文化動力機制提取”則是基於第三、四章節的理論建構與案例選取,對西南山地案例城鎮的基礎研究;最後,第七章“文化景觀視角下西南山地歷史城鎮保護方法”則是基於全文理論與基礎研究的一種實踐套用探索。 通過全文的分析,研究建構出歷史城鎮“文化—空間—時間”的多維分析框架,從理論研究層面創新了歷史城鎮的研究方法;在該方法指導下,通過對地域典型案例城鎮各階段景觀共性與特性的分析,研究總結出了西南山地歷史城鎮“初生聚核、發展分異、成熟組織、衰敗退化”的演進規律,以及“人居、職能、歷史、精神”文化對城鎮景觀“默化、主導、牽引、滲透”的動力機制,豐富了關於該地域中歷史城鎮建成環境基礎內容;最後,基於前述研究,研究提出了“景觀—文化”協同演進的歷史城鎮活態保護策略,將歷史城鎮景觀演進規律與動力機製作為城鎮現實與未來發展的方向指引,創新了歷史城鎮的保護方法,強化了理論與基礎研究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