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的前身是天線與微波實驗室,是任朗教授於 1981年創立的,並於同年獲得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8年正式成立西南交通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於2000年獲得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博士學位授予權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交通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
  • 創建人:任朗教授
  • 創建時間:1981年
  • 支持單位:教育部
大學簡介,研究所簡介,

大學簡介

西南交通大學肇建於1896年,曾先後定名“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是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設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楨、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吳自良、陳能寬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以及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為數眾多的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行業領軍人物和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近二十萬優秀人才。

研究所簡介

電磁所歷任所長有:任朗教授、張善謀教授、盛克敏教授、楊儒貴教授、廖成教授。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是四川省和鐵道部的重點學科,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天線理論與技術、計算電磁學、微波探測與遙感 、 電磁散射和逆散射、高功率微波 、衛星通信與定位技術 等 。 自本所成立以來,共培養碩士研究生三十多人、博士研究生二十餘人、博士後研究人員四人;支持完成各類科研項目三十餘項,其中一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獲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獎,一項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為特有項目,一項被四川省教委鑑定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支持發表科學學術論文 200餘篇,其中半數左右被國際三大權威檢索機構收錄。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3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8項、863項目及子課題3項、國防科工委重點基金項目3項。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室是建立在電磁所的基礎之上的。現已發展成為擁有由高、中級職稱科研人員組成的高水平的試驗測試、管理隊伍;擁有從微波到毫米波各頻段信號源、相控天線陣、 HP網路分析儀、微波暗室、GPS接收機、探地雷達、高功率微波源等800餘萬元的精密儀器和設備。實驗室面積150平方米,具備了完成各類天線的方向圖測試、阻抗測試、衛星電視信號、微波器件各參數測試、時域測試、高功率微波測試等天線和微波研究方向的測試能力;可以完成地質探測、電磁散射和逆散射、GPS信號、電磁兼容、光纖器件等的一般性測試。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室主要負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培養過程中的試驗工作,支持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的日常科技任務,滿足合作試驗要求。另外天線技術實驗室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聯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