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博物館

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博物館

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博物館位於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1號西北民族大學內,2009年9月完成新館改建,展廳面積480平方米,館藏各類文物1500餘件,其中珍貴文物145件。館內設“西北少數民族文物”和“西北地區歷史文物”兩個基本陳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博物館
  • 類別:綜合類
  • 地點: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1號西北民族大學內
  • 開放時間:每周二、三、四、六開館,時間為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
  • 館藏精品:鹿紋短劍;馬頭金剛橛;微型《古蘭經》
  • 開館時間:2009年9月
  • 票價:免費
館藏文物,場館特色,參觀信息,

館藏文物

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精品——鹿紋短劍
西北民族博物館珍藏了一件鄂爾多斯式鹿紋青銅短劍,劍身全長23.3厘米,最寬處2.2厘米。一字型劍格將劍身分為劍刃和劍柄兩部分,劍格長2.2厘米,寬5毫米,劍刃長13.4厘米,劍柄長9.5厘米,寬1.8厘米。劍柄上鑄有上下兩排栩栩如生的小鹿,每排19隻,鹿身高7毫米,寬5毫米,劍柄頂部中空,有穿系之孔,孔徑7毫米。劍身保存完整,通體為綠漆古包漿,堪稱鄂爾多斯式青銅器之精品。
馬頭金剛橛
西北民族博物館藏有一件珍貴的明代藏傳佛教法器——馬頭金剛橛,該橛為青銅質地,高26厘米,首部為三個三目護法金剛面相,面目猙獰,上有一馬頭,憤怒威猛,首部與尖刃頭之間有一條蛇纏繞,蛇尾與尖刃頭之間有蓮花座,座下為三個骷髏頭。
金剛橛是藏傳佛教密教常見法器之一,藏語稱“多吉普巴”。“金剛橛原來也是兵器,後來被密教吸收為法器,有銅、銀、木、象牙等各種材料製成,外形上大同小異,都是有一尖刃頭,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裝飾不同。有的手柄是佛頭;也有的是觀音菩薩像,頭戴五骼髏冠,最上端又有馬頭。它含有忿怒,降伏的意思。金剛橛又叫四方橛或四橛,修法時在壇場的四角樹立,意思是使道場範圍內堅固如金剛,各種魔障不能來危害”。
稀世珍品——微型《古蘭經
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珍藏有一部清代微型《古蘭經》,該經書長25毫米,寬19毫米,厚11毫米,重4.6克,青實布包面,阿拉伯文鉛字印刷本。經書正面扉頁為《古蘭經》第一章開端章,第四頁為第二章黃牛章章首,最後一頁為第八十六章啟明星章。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經典著作,它是穆罕默德聖人在23年的傳教過程中陸續宣布的“安拉啟示”的匯集。穆聖去世後,由栽德·本·薩比特將分散在記錄者手中的啟示記錄整理成冊,命名為“穆斯哈夫”(意為匯集本)。公元644年,哈里發奧斯曼指派栽德等人以伯克爾時期的“穆斯哈夫”為依據,重新進行訂正、整理,統一《古蘭經》的內容和章次編排,並以古萊氏語統一《古蘭經》文字。整理成型後,定為“標準穆斯哈夫”,亦稱“奧斯曼定本”,經書共114章,其版本延用至今。

場館特色

西北地區歷史文物基本陳列介紹
西北地區是中華河嶽根源,也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誕生之地。從新石器時期至今,這裡各民族文明消長更迭,相映成輝,璀璨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人文精神給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和源泉。今天,諸多中華文明的根脈都可從西北地區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存中得到詮釋和考證。可以說,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從西北地區燦爛的古代文明一路走來的,對西北地區歷史文物的保護、研究與傳承,是重塑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強大動力和源泉。
史前遺珍展區
西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該區域史前文化豐富,遺址、遺存眾多,著名的有陝西半坡、北首嶺遺址,甘肅大地灣、馬家窯、齊家、辛店、寺窪、沙井遺址,寧夏菜園遺址,青海柳灣、喇家遺址以及新疆的細石器文化遺址等。其中,尤以1923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命名的馬家窯文化遺址最為著名,其年代約為距今5000—4000年,代表了中國彩陶藝術燦爛輝煌的成就。此外,該區域還出土了類型多樣、數目眾多的石器、骨器和玉器等遺存,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西北地區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西北少數民族文物基本陳列介紹
民族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生成的沃土,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她就象一面透亮的鏡子,映照出一個民族歷史發展的軌跡,給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汲養和巨大動力。
西北地區,雄渾博大,河嶽根源,這裡自古以來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世界文明曾經頻繁交流的匯合點,這裡孕育了古樸純厚的黃河彩陶文明,綿延歐亞的絲綢古道,博大沉雄的敦煌石窟藝術,歷經滄桑的樓蘭古城,瀰漫雪域的藏傳佛教文化,縱橫捭闔的北方遊牧文明,滲透河湟的伊斯蘭文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回顧中華文明的歷程,從她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極具兼容性和凝聚力,西北少數民族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和有機組成部分,其根脈深植於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演繹之中。
宗教文化展區
誕生於印度次大陸的佛教,在恆河邊生根發芽,最終卻在中國開花結果。其中一支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佛教中最為獨特,最為神奇和最具個性的宗教文化-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自公元七世紀中葉始傳入西藏,十世紀後半期正式形成,十三世紀中葉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不僅盛於佛法,而且精於藝術,歷代唐卡、造像、繪畫、雕塑等作品堪稱藝術瑰寶,形成了神秘瑰麗的藏傳佛教藝術。
中國伊斯蘭文化藝術是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融會交流的結晶。中國伊斯蘭文化藝術品的突出特徵是:形制為漢式,表現內涵為伊斯蘭精神,二者珠聯璧合,相映成輝,創造了不同文明對話融會的極致。
“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馬注《清真指南
“伊斯蘭藝術的實質就是將穆斯林藝術家對存在萬物的認識和感受真實、優美地表現出來。”——埃及著名穆斯林作家穆罕默德 固圖布

參觀信息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1號
開館時間:每周二、三、四、六開館,時間為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