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建芳

褚建芳,男,漢族,1970年生於河北固安。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人類學專業從事博士階段的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2011年8月——2012年6月,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弗里曼項目訪問學者和伊利諾伊大學人類學系副研究員;2003年9月至今,任教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教學和研究方向為經濟人類學、儀式與象徵研究專題、中國西南與東南亞民族研究、社會文化人類學理論與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褚建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固安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理論研究
  • 代表作品:《人神之間:雲南芒市傣族儀式生活、經濟倫理與等級秩序》
  • 性別:男
科研成果,已有科研成果,專著,譯著,學術論文,主要獲獎情況,訪問研討會議,科研項目,獲獎情況,

科研成果

一、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項目
1. “芒市傣族的宗教信仰與社會秩序”,南京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003~2005,已完成。
2. “芒市傣族文化再研究”,雲南民族大學與北京大學省校合作課題“雲南著名人類學田野調查地點的再研究”的子課題,2001~2003,已完成。
3. 南京大學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項目“漢語言文字與民族認同”子課題“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理論研究”,已完成。
4. “全球化、民族認同與中國研究”, 2007年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在研。

已有科研成果

專著

《人神之間:雲南芒市一個傣族村寨的儀式生活、經濟倫理與等級秩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譯著

1. 《努爾人——對尼羅河畔一個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第一譯者,華夏出版社2002)等
2. 《全球化與民族認同》(第三譯者),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 “地方世界:現代中國的鄉土詩學與政治”(杜贊奇著),《中國人類學評論》第2輯(2007)。

學術論文

1. “製造傳統:關於傣族潑水節及其相關新年話語的研究”,《開放時代》2010年第2期,101~115。
2. “邊民、跨界族群與漢語人類學——圍繞雲南傣族研究的思考”,《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6輯(2010)。
3. “民族認同:族群、地方與其他”,《社會理論論叢》,第四輯(2009),88~120。
4. “花藍瑤社會組織——社區研究的範例”,載於馬戎等(2008)編《費孝通與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808~821。
5. “經濟人類學與關於經濟的人類學:當代經濟人類學的學科定位及其與中國研究的互為主體性”,載於王建民、湯芸(2008)主編《學科重建以來的中國人類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38~260。
6. “桃李不言自成蹊——記田汝康先生”,《中國人類學評論》第2輯。
7. “巫術信仰中的文化邏輯”,《中華讀書報》(社科版)2007。
8. “《花藍瑤社會組織》——社區研究的範例”,《年度學術》2006,3~20。
9. “芒市傣族的‘擺’與交換”,《重歸魁閣》,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77~293。
10. “《漂泊中的永恆——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書評”,《人文世界:中國社會文化人類學年刊》第1卷,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270~275。
11. “《土著如何思考》書評”,《西方人類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39~49。
12. “《文化模式》書評”,《西方人類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37~52。
13. “《努爾人》書評”,《西方人類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53~61。
14. “《野性的思維》書評”,《西方人類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70~84。

主要獲獎情況

1. 2007年,《人神之間:雲南芒市一個傣族村寨的儀式生活、經濟倫理與等級秩序》(專著)獲江蘇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證書號碼:100151);
2. 2002年,《努爾人:對尼羅河畔一個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譯著)獲河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校內獎勵;
3. 2001年,《傣族的擺》獲北京大學中流與喜馬拉雅基金會研究獎助學金;
4. 1998年,《中國人的氣節心理初探》獲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三等獎。

訪問研討會議

1. 2011.8——2012.6,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東亞與太平洋研究中心弗里曼項目訪問學者
2. 2011.8——2012.8,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人類學系副研究員
3. 美國泰學會2011年度年會(The 2011 Council on Thai Study Meeting), 2011.10,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4. “儀式、宗教與認同的超越”學術研討會, 2011.5,西寧。
5. “人類學新視野里的文化與藝術”學術研討會,2010.12,杭州。
6. “西南人類學研討會”,2010.1,北京。
7.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訪問教師,延安,2007.04~2008.05。
8.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建系二十周年慶祝大會暨‘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2008.10。
9. “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2005.02.25~27。
10. 第36屆世界社會學大會,北京,2004.07.06~11。
11. “當代人類學與文化歷史”專題研討會,北京,2004.10.14~19。
12. “雲南芒市田野調查”報告,昆明,2003.11.08~10。
13. “中緬邊境上的珠寶貿易與族群認同”國際學術講座,昆明,2003.11.14。
14. “中緬邊境經濟文化狀況考察”,中國德宏與緬甸南坎、姐告,2002.03~11。

科研項目

1. “芒市傣族的宗教信仰與社會秩序”,南京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003~2005,已完成。
2. “芒市傣族文化再研究”,雲南民族大學與北京大學省校合作課題“雲南著名人類學田野調查地點的再研究”的子課題,2001~2003,已完成。
3. 南京大學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項目“漢語言文字與民族認同”子課題“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理論研究”,已完成。
4. “全球化、民族認同與中國研究”, 2007年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在研。

獲獎情況

1. 2007年,《人神之間:雲南芒市一個傣族村寨的儀式生活、經濟倫理與等級秩序》(專著)獲江蘇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證書號碼:100151);
2. 2002年,《努爾人:對尼羅河畔一個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譯著)獲河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校內獎勵;
3. 2001年,《傣族的擺》獲北京大學中流與喜馬拉雅基金會研究獎助學金;
4. 1998年,《中國人的氣節心理初探》獲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