褓負商

褓負商

褓負商朝鮮語:보부상),又稱負褓商,是朝鮮歷史上對行商的稱呼,由“褓商”和“負商”組成。“褓商”指販賣裝飾品等工藝品的行商,負商指販賣生活日用品的行商。褓負商產生於高麗王朝末期的恭讓王時期,朝鮮王朝初期已形成褓負商行業,其後又逐步加強行業組織,在封建社會中對活躍社會經濟和城鄉物資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褓負商雖然都是分散到各地流動販賣的,但組織嚴密,集體精神很強,若有重大事件,則即刻下發“沙鈸通文”,使全國褓負商短時間內集中在一起,共同行動。褓負商與朝鮮政府關係密切,在李成桂開國之時,趙浚召來數萬褓負商來援,得到李成桂的嘉獎,褓負商也從蓬頭被允許綰髮髻、戴涼笠,且在涼笠上插白棉花二朵以裝飾,隨身攜帶木棒。在壬辰倭亂丙子胡亂時,褓負商活躍于軍餉轉運、敵情偵查、通信事務及組織義兵等方面,立下很大的功勞,也更貼近了與封建政府的關係。1866年丙寅洋擾時,褓負商又出力甚多,當時的攝政者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為了嘉獎褓負商,遂下令設褓負商廳,以其長子李載冕為統領。閔妃集團得勢後,閔泳翊又成為褓負商的“都班首”。1883年又設立“惠商公局”,作為褓負商的專門機構,正式劃入體制內。1885年又改為“商理局”,負商為左團,褓商為右團,後又改為左社、右社,總辦均為閔應植閔泳翊等閔氏外戚。到19世紀80年代時朝鮮有褓商10萬人,負商8萬人。
由於褓負商得到朝鮮政府的庇護,由此“成群結隊,恣行不法,亂類多附之,貽弊郡邑者,往往有之”,“士族之無恥者多投之,橫行閭里,甚至奪人妻妾,掘人墳墓,攘奪財貨,凌礫官吏,京鄉騷然,莫敢誰何”。在民眾中的形象也逐漸變差,如1882年壬午兵變時,大院君就散布褓負商在閔泳翊的率領下從興仁之門進京屠城的訊息,以致“滿城男女驚惶奔走,呼號登南北山,山為之白”。大院君打開武庫,令人民取任意武器防身,導致大量褓負商被民眾所殺,牽連許多無辜的人也被打死。後來甲午農民戰爭獨立協會運動時期,褓負商又成為朝鮮政府的打手,被認為起反動的歷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