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耳鷹

褐耳鷹

褐耳鷹(學名:Accipiter badius)的體形比蒼鷹要小得多,為小型猛禽,體長為31-44厘米,體重217-325克。上體灰色,下體具赤褐色橫斑。第6枚初級飛羽外羽片無缺刻,次外側的4對尾羽具5道黑褐色橫斑。眼先具白色短羽。耳羽淡灰褐色。嘴黑褐色。腳棕黃。活動於林緣和稀樹草坡。常在林區外圍及平原的空曠地帶盤旋,時而輕輕鼓動兩翼。視覺敏銳,一旦在空中發現林間和地面獵物,就以箭般速度撲擊,用利爪抓住獵物再度起飛,到僻靜處撕食,食物為鼠類、小鳥及直翅目昆蟲。分布於非洲至印度、中國南方、東南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情況,世界分布,中國分布,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褐耳鷹頭部灰白色,頰部灰色而綴有棕色,雄鳥上體淺藍灰色與黑色的初級飛羽成對比,喉白並具淺灰色縱紋,胸及腹部具棕色及白色細橫紋。後頸有一條紅褐色的領圈。喉部白色,具有灰色的中央紋,其餘下體具有淡紅褐色和白色橫斑;4枚中央尾羽為淡灰色,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尖端,其餘尾羽具灰色和黑色橫斑和白色端斑。飛行時從上面看,黑色的初級飛羽和淡色的翅膀和體羽形成鮮明的對照。從下面看淡紅褐色的下體與白色的喉和黑色的翅尖也很醒目。虹膜金黃色,嘴石板藍色,尖端黑色,基部較淡,嘴角黃色,蠟膜亮黃色到橙色,腳和趾黃色,爪黑色。
褐耳鷹褐耳鷹
雌鳥似雄鳥,但背褐色,喉灰色較濃。亞成鳥:灰褐色具棕色鱗狀紋,下體具褐色棕紋及黑色羽乾紋;與雀鷹亞成鳥的區別在下體具棕紋,與松雀鷹亞成鳥的區別為上體色淡,尾部橫紋較窄。
大小量度:體重217-325g;體長210-440mm;嘴峰16-22mm;翅177-203mm;尾129-159mm;跗蹠43-53mm。(註:♂雄性;♀雌性)
(註:褐耳鷹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和平原森林中以及在有稀疏樹木的農田、草地、林緣、稀樹草坡、開闊林區、農田、草原和荒漠地帶,常在林中或林緣河流、湖泊等水邊地帶活動,有時也見在公園、果園、村莊、甚至出現在城市的上空。

生活習性

褐耳鷹白天活動,常單獨在天空中翱翔,在林區外圍及平原的空曠地帶盤旋,時而輕輕鼓動兩翼。視覺敏銳,由棲處捕食,追逐其他鳥,有時在天空中盤旋。一旦在空中發現林間和地面獵物,就以箭般速度撲擊,用利爪抓住獵物再度起飛,到僻靜處撕食。通常無聲,於繁殖地發出似笛聲的kyeew,叫聲短促而清晰,不斷重複不止。
在林緣和農田邊緣上面的低空中飛行,發現地面上的獵物後馬上俯衝下來捕食,但很少追捕飛行中的鳥類。主要以小鳥、蛙、蜥蜴、鼠類和大的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分布情況

世界分布

分布於阿富汗、安哥拉、亞塞拜然、孟加拉國、貝寧、不丹、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高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吉布地、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哈薩克斯坦、肯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賴比瑞亞、馬拉威、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南蘇丹、斯里蘭卡、蘇丹、史瓦濟蘭、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多哥、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褐耳鷹分布圖褐耳鷹分布圖
旅鳥:亞美尼亞、印度尼西亞、以色列、賴索托、馬來西亞、蒙古、阿曼。

中國分布

分布於新疆的是外高加索亞種,為留鳥,極罕見;分布於其他地點的均為南亞亞種,在台灣為迷鳥,在其他地點為留鳥,但也極為罕見。
分布省份: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新疆、台灣。
保護區:茂蘭、茂蘭、吊羅山、尖峰嶺、壩王嶺(昌江、白沙)
山脈湖泊:五指山、五指山、準噶爾盆地、準噶爾盆地、阿爾泰山山地、帕米爾高原、吊羅山、伊犁谷地、南部天山山地、塔河上游平原。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森林中的樹上,距地高5-14米。巢通常放在靠近樹幹的枝叉上。常在中等大小的椴樹、紅松樹或落葉松等闊葉或針葉樹上營巢,有時也利用喜鵲和烏鴉的巢。巢的結構極為粗糙,主要樹木的枯枝構成。內墊樹葉和小樹枝。每窩產卵通常3-4枚,偶有少至2枚和多達7枚的,通常間隔1天產1枚卵。卵呈橢圓形或近圓形,卵的顏色為藍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29.8mm×38.6mm,重17-18g。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33-35天,育雛期為30天左右。雛鳥晚成性,經過24-30天的巢期生活,雛鳥即具飛翔能力和離巢。

亞種分化

(6亞種)
  1. 褐耳鷹高加索亞種(學名:Accipiter badius cenchroides):分布於亞塞拜然,東到哈薩克斯坦和伊朗;冬季遷移至印度西北部和南部。
  2. 褐耳鷹孟加拉亞種(學名:Accipiter badius dussumieri):分布於印度中部和孟加拉國。
  3. 褐耳鷹指名亞種(學名:Accipiter badius badius):分布於印度西南部和斯里蘭卡。
  4. 褐耳鷹南亞亞種(學名:Accipiter badius poliopsis):分布於印度東北部,東到中國南部,南到泰國和越南。
  5. 褐耳鷹東非亞種(學名:Accipiter badius sphenurus):分布於塞內加爾、甘比亞,東到阿拉伯西南部,南到薩伊北部和坦尚尼亞北部。
  6. 褐耳鷹南非亞種(學名:Accipiter badius polyzonoides):分布於薩伊南部和坦尚尼亞南部和南非北部。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過度捕獵是導致其瀕危的主要原因。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